假叛逆期

很多家长怕孩子叛逆。

“假叛逆”是孩子长大的表现,不需要害怕。

“真叛逆”往往是孩子骨子里缺乏自信,无法喜欢自己。

孩子自信不自信,最主要看孩子3-5孩子有没有从爸爸这里得到“价值感”。

 

这是爸爸要送给孩子的第三种心理营养。什么叫价值感?

(前两种是“自我概念”和“性别认同”,在前面的两篇文章里我已经进行了分享)

有一天,有一个17岁的男孩和妈妈一起来咨询,男孩妈妈说:孩子特别叛逆,整天一句话都不对他们讲,就是沉迷在游戏里,问什么都不理人。

而男孩说:他总是忍不住特别焦虑,特别紧张,总害怕说错话做错事。现在已经在吃一些精神类药物,还是感觉到每天都活的惶惶不安,哪里都没有自己的存在感。他只有在游戏里才能感觉到生活还有一点点意思。”

这个17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

于是我让他分享了他成长的经历和故事,渐渐的我明白了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这是一个价值感极低的孩子,而造成他如此卑微的价值感的原因恰恰是他生活的家庭。

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价值感,就是他看重自己的程度。一个人越能认同自己的重要性,越喜欢自己,他自己的价值感也就越强。他才会感觉到自己值得被他人欣赏和喜爱,这样的孩子就能够尊重自己,自信起来。

而孩子最初对自己的重视,取决于他的父亲对他重视的程度。

 

如果孩子的爸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都很轻视或冷漠,甚至是粗暴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很少和孩子互动,很少对孩子表达爱和欣赏,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他自己在爸爸的眼里是一文不值的,他的爸爸根本不重视他。

即便父亲每天为了他,工作得非常辛苦,努力为孩子提供给着他想要的,孩子也很难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那个男孩。

一方面,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非常宠爱,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做,生怕他被累着;也尽量在生活方面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尽量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

然而另一方面,在家里的时候,他的任何想法都是不被自己的父母尊重。当他和他的妈妈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他的妈妈就是一直给他讲道理,讲她自己的各种人生经验,有时候竟然会讲一两个小时,想尽办法,苦口婆心的说服孩子,一直到他接受为止。

而当他和自己的爸爸想法不一样的时候,爸爸通常就会比较暴力的方式强迫他服从,会直接一巴掌扇过来,让他闭嘴。

男孩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慢慢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说话的权利,什么都听父母的安排,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与此同时,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他感觉自己在家里其实一点地位都没有,父母对他只有嫌弃和改造,没有一点点的爱和尊重。

 

当一个孩子在失去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就不会在内心深处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同,这样的孩子在哪里都找不到归属感。

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孩子会从小产生一个对自己的偏见:我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他们更愿意看轻自己,转而把目光投向别人,去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渴望着被认同。

这样的孩子,他们很不自信,内心特别的自卑,更愿意把自己一个人和周围的环境隔离,将自己封闭起来;做事也缺乏信心,更容易放弃,而不是去努力。因为当他们想要得到父母认同,努力得到父母人认同的时候,却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

而在家庭中象征着权威和力量的父亲,对孩子缺乏相应的尊重和认可,是造成孩子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如同那位17岁的少年,当他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父亲对他的态度决定他不仅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同,而且还要为此承受父母愤怒的压力。

为了让孩子能更自信,让孩子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要做好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些都是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坚持做的。

第一,身体的接触。

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经常是以打打闹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这种身体的接触的行为恰恰能够让孩子和他的爸爸进行深层的情感链接,孩子从爸爸和他的打闹的过程当中能充分感受到爸爸对他的看重和喜爱。

当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爸爸的重视和喜欢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能够确定了自己的价值感,很容易对自己产生认同,很容易告诉自己:在爸爸心里我是重要的。

第二,有威信。

父亲越能遵守原则,同时可以做到严肃但不粗暴,父亲在孩子的心理就越有威信。

很多的父亲错误地把粗暴当成了严肃,当孩子做事不认真或者是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产生摩擦的时候,父亲就会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

严肃是理性的,而粗暴却是非理性的。孩子用理性的思考方式对待他的问题,却换来父亲粗暴的否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他会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和认同吗?

 

同时,作为父亲,给孩子原则的同时自己也必须要遵守。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在家里,所有一个家庭生活中所有的规矩都是只对孩子一个人有效,父母用各种各样的规矩来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还会感受到自己在家里有地位,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吗?

 

第三,经常和孩子谈天说地。

父亲对孩子的世界观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父亲看到的世界和母亲看到的往往很不同,经常和孩子谈天说地,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很多父亲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能有怎么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他就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孩子因为外来的感受而对慢慢开始认识自己,开始给自己定位,开始有个价值感,开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个过程中最总要的就是来自自己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6:27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6: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