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读者问我说,怎么我的孩子突然变得脾气很大?
1孩子有了长大感
这是因为孩子之前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代劳的,他饿了,一哭,立马有人给他吃的;无聊了,一哭,立马有人过来照看、陪玩。
但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增强,随着他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觉着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干。
他有了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长大感”。
涵涵那个时期的口头禅就是“我是大宝宝了”,很多事情都坚持要自己来,比如穿鞋、穿衣服,哪怕鞋子双脚穿反了,也非得自己来。
但有些事情不管他们怎样努力,总是无法让他们称心如意。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大发脾气,不仅对自己感到气愤,也对周围的人感到气愤。
因此,当他到了两岁半变得暴躁、倔强、情绪波动大时,许多父母一时难以适应。
2第一叛逆期的主要表现
在我的心理学课本上,这样写道:
第一叛逆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所以,我们常常觉着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那其实是因为人家的主要反抗对象不是咱。
两岁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想弄清楚所有事物。因此,他们非常活跃,什么事情都要插手。
孩子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是:
①“不”字当头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喜欢说“不”了,他们喜欢反抗父母,说话总是“不”字当头。有时他们甚至会跟自己对着干。
比如,明明想要的是蓝色的,可却拿了红色的,然后又纠结、反悔。
朋友家的宝宝正处于这个时期,她一开始还觉着孩子是在无理取闹。
②对一切都要求“一致”
我们在秩序敏感期的相关文章里讲到过,孩子喜欢有秩序的生活,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时间观念是以事件作为标准的。比如,每天睡前的最后一项是讲故事,如果故事没讲,他们就会觉得睡觉时间还没到,才不会管是不是已经10点多了,到时间了。
两岁多的孩子,认知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为什么非得执着于爸爸每天下班回来都得从前门进来,不然就大哭呢?
这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前门进来的是一个爸爸,后门进来的是另一个爸爸。
等到他快长到3岁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比较安定了。他开始接受环境和事物的变化,尝试新鲜事物,不再用苛求“一致”的方法使自己感到安全了。
③固执、不听话,其实是为了获取安全感
有时候,孩子是因为不确定一些事情才霸道、不讲理的。
对于小宝宝来说,世界那么大,那么复杂,要是有一小部分他能做主,他就会有安全感。
他们还没有形成挫折耐受力。因此,事情不如他们的意时——如别人没能明白他们的想法,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却没得到,他们的眼睛与手指、头脑不协调时……
孩子往往会瞬间崩溃,会哭闹、胡乱踢踹。
④他们尚未社会化。
因为孩子还没有社会化,因此当情感爆发的时候,他们完全不会在意自己身处何地,会吸引谁的注意或妨碍谁。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哪怕是在人来人往的商场,也照样哭闹不止。
3如何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
①说孩子听得懂的话,说具体一些
若是你对孩子说,待会到商场里要乖乖的哦~
他可能不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乖乖”这个词太抽象了?
何谓乖乖的?不哭不闹?不让妈妈抱?
所以,我们最好换成具体的语言,比如,到了商场里,你要拉着妈妈的手,拿东西时要先问一下妈妈。
②把不适合孩子碰的东西收起来
这一时期,孩子走的很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重,腿能把他们带到家里的各个地方,他会爬上爬下、翻箱倒柜。
家里不适合孩子动的地方太多,他拿这个不行,碰那个不行,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玩。
我们就会不停地对他说“不”。
有限制就会有反抗。
那何不把家里的客厅、卧室里的危险的花瓶、电弧、刀具等危险品都收起来呢?家里起码有一两个房间是孩子可以畅通无阻地探索的。
这样孩子听见“不”这个字眼的次数,会大大减少,权利争夺情况减少了,孩子会少一些叛逆。
③玩具不在于多
很多读者会奇怪,为啥家里那么多玩具,孩子都2岁多了,还是喜欢粘着妈妈,不肯自己玩呢?
有些宝宝的玩具确实很多,但都是一些声光电的玩具,按一下按钮,就是唱歌,按一下按钮就是唐诗,没有变化性。
孩子更喜欢的是一些简单的,却能够千变万化的玩具,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开放性的玩具面前,他们才会有专注力,才能自己开心地玩耍。
④跟孩子约定规矩
孩子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比如睡前的流程,喝奶–洗澡–讲故事–睡觉。
孩子还喜欢自己做一些主,那我们就跟他一起商量好吃吃零食的规则,他不会觉着你事先没说,你在掌控我。
当然就算有了规则,他还是偶尔会试探,但这是自控能力还不到,需要我们监督,跟权力之争导致的反抗是有区别的。
秩序敏感期,孩子喜欢有规则的事情。不妨趁着这个敏感期,养成一些好习惯。
⑤直接发出指令而非请求
有时我们自以为很民主,却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如,宝贝,把玩具收起来好不好呀?
孩子一般会回答不好。
倒不如直接说,把玩具收起来,然后吃饭。
⑥指令要留有余地
谨慎使用,不怎样……就不能……句式。
比如,你不把玩具收起来,就不能吃苹果,这就带了威胁的意味,肯定会激起权力之争。
倒不如直接说,要吃苹果啦,把玩具收起来。
孩子可能会说,太多了,我收不完。
那我们还可以说,我们一起收呀。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孩子是不是出了大力气,我们都要及时鼓励,把这种好的行为强化一下。
⑦有趣的语言
这个咱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涵涵2岁多的时候,爸爸问洗澡不?涵涵说,不洗。
我立马接着问,玩水不?玩。
还有她小时候不肯吃一些食物,我换成有趣的语言,她就肯尝试,比如,看了《我们的身体》她知道,食物从嘴里到胃里的过程,在她不愿意吃豆腐时,我会说,让这块豆腐坐一下你的食道滑滑梯,滑到胃里吧。
当然再大点了,这些说法会不管用,但我们可以接着调整养育方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