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岛城天气一直阴沉,市妇儿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徐迎军的心情也是如此,因为3日内医院连续接到了两个溺水孩子,一个3岁、还有一个5岁,虽积极治疗但回天乏术。9月16日,徐迎军告诉记者,两个孩子的事令人触目惊心,但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在溺水的那一刻都没有得到及时心肺复苏,错过了黄金抢救4分钟。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徐迎军开始致力于心脏复苏健康宣教,他走进学校、机关、企业等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了解心脏复苏,却有90%的人渴望掌握这门急救本领。
●3天两个孩子在水缸溺亡
9月15日徐迎军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3日之内2个溺水孩子,发现时已丧失意识。在家没有进行有效心肺复苏,送至医院时已经没有呼吸心跳,紧急复苏心跳恢复后120转入,虽进行积极治疗仍回天乏术……”
事情很快得到众多人关注。9月13日白天医院急诊接到一位3岁溺水男婴,医院马上组织抢救。没想到在这之后的第二天,9月14日晚上,又一名5岁男童被紧急送到急诊,同样是在家溺水,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一边进行抢救一边安排住院,转入重症监护室后进行呼吸和脑保护等治疗。两个孩子都来自郊区,都是在水缸中发生的意外。意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不得而知,连续3天2个孩子溺水让徐迎军触目惊心,但更他痛心的是:“家长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
据了解,一旦发生溺水或窒息,心肺复苏是抢救关键,因为儿童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至6分钟后,身体便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两个孩子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场第一目击人员无心肺复苏知识而错失最佳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更加让人痛心!”
●只有1%的人知道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措施。1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成功率可达90%;4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率降至50%;10分钟以上开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徐迎军如此痛心,还因为他是一名心肺复苏宣教志愿者,从2016年开始,他就走进学校、企业、机关等给大家教授心肺复苏。
“因为临床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伤痛和遗憾,就想在意外发生时,一定能做些什么帮患者赢得一线生存希望。”徐迎军至今还记得三年前的中秋节,一个5岁的小男孩吃桃子时,误吞到了气管造成窒息,还有一年前也是一位患儿吃樱桃时误吞到气管,家长在15分钟将孩子送到了镇医院,但这个时间对孩子来说已经只致命,不到两天所脏器衰竭而亡。
窒息或溺水之后,缺血缺氧对脑部、肺部等身体器官的损害无可挽回,在这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是一场风暴。正因如此,徐迎军在临床之余开始致力于心肺复苏的宣教。两年时间,他走进无数地方发现:“对心肺复苏,1%的人知道已经相当不错,但却有90%的人对它非常渴望。”据了解,目前在医院支持下,已有6名学员加入到这项公益宣教活动中,徐迎军更希望有更多人通过更多形式能加入进来,不为别的,只为在意外发生时能给患者多一丝生存的几率,不让自己抱憾终生。
●相关链接
心肺复苏这样做:
1,首先用双掌根对准患者胸骨下1/2段(两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进行连续按压30次,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在按压过程中注意按下、抬起的时间相等,且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儿童按压深度是4-5厘米。
2.打开气道。清除患者口中杂物,如分泌物、假牙、泥沙等,拉出患者舌头,可让患者头部向一侧倾斜,避免清理过程中异物进入气道。然后一手扶住患者额头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使患者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
3.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吹完气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患者气体呼出,两次为一组,重建呼吸。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如有条件,可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盖在患者的口部,进行人工呼吸,做好有效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