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有一组关于可爱宝宝的视频,名字叫:“你家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宝宝吗?”
不到12月大的宝宝,轻易的就能被宝妈逗笑,露着两颗牙齿,笑的十分治愈
在看视频的时候,下面有好多这样的评论:“我家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小可爱,不过现在已经变成’神兽’了!”
宝宝们到底经历了啥,为啥就从一个小可爱,变成了宝妈口中充满遗憾和嫌弃的“神兽”呢?
这个分界线,大部分是从宝宝2岁开始的。
2岁对孩子来说,是个重大的阶段,也是宝宝第一个叛逆期。
在这个叛逆期里,宝宝真的让宝妈头大到不行:完全琢磨不透宝宝的哭闹,到底因何而起,要因何而终。
一个宝妈在宝妈群里说:“宝宝要吃橘子,看他剥不开皮,就剥开给了他一瓣儿,结果哭的不行。”
更让宝妈痛苦的是,宝宝想要完整的橘子,再给他一个,结果孩子还是在哭,说就要原来的那一个!
你说这能咋办,宝妈想上手打的冲动都有了。
为啥孩子在2岁的时候,这么叛逆?
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2—7岁的宝宝,有着这样的特点:
宝宝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
宝宝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点;
宝宝尚且没有获得守恒的概念;
宝宝仍旧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每个成年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尽管我们不记得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当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充满探索精神时,带给我们父母的那些痛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因为不懂、不了解,所以在面对新鲜事物(对宝宝来说,周围的一切几乎都是新鲜事物)时,再加上年龄特点,会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
然而,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刻,却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耐心,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宝藏”:
在宝宝2岁左右的时候,宝宝非常自私
宝宝在这个年龄段,常常表现的十分小气,甚至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也不愿意分享,让父母很伤心。
这是宝宝正处于物权敏感之中。
在《奇葩说》中,薛兆丰教授提出人的三个本能,也是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三个词:more(更多)、mine(我的)、no(不)。
这是人的本能,孩子从出生就会,在2岁自我意识萌发的时候,更是达到了巅峰。
在面对孩子的自私时,父母可能会走两个极端:强迫孩子去分享、让孩子完全不用分享。
这两个方式都是不合理的:
强迫孩子去分享,会让孩子对“我的”概念变得很弱,还会因此对父母失去信心;
让孩子完全不用分享,则会让孩子变得自私,维持本能,却没办法在社会中立足。
所以,在面对孩子“自私”的行为时,父母要懂得引导孩子去分享:
比如说孩子在沙地里玩一个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跟其他小伙伴共同玩一件玩具,让孩子体会到,与人共享一件玩具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在宝宝3岁左右的时候,宝宝非常犟
在宝宝3岁左右会有一个“执拗敏感期”:对自己认定的事情,不做不罢休。
这常常让父母一场痛苦,更加痛苦的是在这个阶段,宝宝不仅有“执拗敏感期”,还有“自我意识敏感期”、“占有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宝宝的年龄段的意识特点“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点,会让一件简单的事情变得十分难办。
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吃橘子,要求妈妈还他一个完整的,而且还是原来的那个。
这就是因为在孩子心里,他要的就是原来的那个橘子,而且执拗的特性上来,会让父母怎么哄都哄不好。
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耐心,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给孩子讲道理:
①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当父母被孩子“不可理喻”的要求闹的心烦时,其实孩子自己内心也十分的煎熬、痛苦,需要父母的安慰和呵护。
父母要理解孩子痛苦情绪的合理性,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认为孩子就是蛮不讲理、就是在给父母惹麻烦。
当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的时候,在养娃的过程中,也会少点负面情绪。
②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
如果孩子要求一个“已经不存在了的完整橘子”,那么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面。
如果孩子在商店门口,执拗的想要一个玩具时,也可以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对于这种可以实现的“孩子的执拗”,父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给予满足或拒绝。
不要一味的纵容孩子,也不要一味的拒绝孩子。
③让孩子尽量理解其中的道理
当孩子转移了注意力之后,父母可以在晚上或者其他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的时候,跟孩子说“妈妈只是想帮你把橘子的皮剥开,如果你不喜欢,下次可以直接跟妈妈说,妈妈会满足你。”
不过“讲道理”这件事情不要太晚,太晚再讲,孩子已经忘记,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不大。
当然了,宝妈认为孩子变成“神兽”,不光是“要原来那个橘子”这种不讲理。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还有“扔东西敏感期”、“涂画敏感期”、“逻辑思维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
这些敏感期撞在一起,对父母来说是麻烦,对孩子来说确实飞速认识世界、建立规则和与人相处方式的关键时期。
孩子终将脱离父母,成为独立的人,这段时间父母对孩子的耐心、理解和引导,不排斥孩子的独立思想,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