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溺水时背朝天严重吗

说到孩子的安全问题,真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父母多一分用心,便少一分遗憾。生活中,有无数次血的教训,可是有些家长就是心存侥幸,太过大意!

近日,河南新乡一3岁男童戴着游泳圈在游泳池浅水区游泳时,前翻溺水,20秒后开始挣扎,逐渐失去意识。

孩子溺水时背朝天严重吗

直到2分钟后,才被坐在泳池边的一位女士发现,她迅速将孩子捞起。

所幸经急救,男童恢复呼吸,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然而,在抢救孩子的过程中,男童家人一直未现身。

男童的家人去了哪里?

原来,事发时男童妈妈正在另一泳池游泳……

有网友评论说:

孩子只有3岁,家长太不负责任了。

这个当妈妈的心真大!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不代表每一个人、每次都能这么幸运!

……

的确,一时疏忽大意,便可能是生与死的距离,遗憾悔恨终生。

另一名男孩,就没有如此幸运了,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离开了。

8月3日,江西一名7岁男孩在泳池内玩耍,由于弄丢游泳圈开始挣扎,陪同家属在其挣扎期间相隔较远,并未发现,泳池安全员路过孩子身边时也没发现他的异常,挣扎2分多钟后,孩子溺水身亡。

孩子溺水时背朝天严重吗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小心使得万年船,陪孩子玩耍时,多一分用心,时刻盯紧了,便会减少悲剧的发生。

除了做好监护工作,父母还应该知道这些!

一、游泳虽好,但这些需要注意

游泳属于一种全身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运动发展,还有利于大脑及智力发育,炎热的天气在水中玩耍,能让孩子感到放松、愉悦。因此,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上游泳课或者外出去海边玩耍。

关于游泳,美国儿科学会AAP是这样建议的:

不推荐1岁以下的婴幼儿学习游泳,因为这时候的宝宝,还无法学习游泳所需的呼吸技巧等复杂运动。不过,可以在家长的陪同和监护下,简单玩水娱乐。

1~4岁,也不建议强制推行游泳课,可以选择参与有潜水闭气、岸边求生这类内容的游泳课程。

4岁以后,可正式考虑学习游泳技能。

关于泳圈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岁以下的宝宝不要使用脖圈!

因为小宝宝骨骼脊椎都没有发育完善,戴着脖圈可能伤到宝宝颈椎。此外,脖圈的大小也很难控制,如果充气过度,过紧的脖圈可能会影响正常呼吸,而充气不足,则容易导致宝宝滑落,有溺水危险。

可以用坐式游泳圈、穿救生衣、绑带式腋下游泳圈等。

3岁左右,可以使用普通的腋下游泳圈以及手臂圈了。

如果宝宝喜欢玩水,一定要选择卫生过关、设备合格、人员素质优良的正规场所。

再强调一遍,家长不要以为有工作人员在场、孩子戴着泳圈就万无一失,可以悠闲地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了,一定要时刻盯紧点儿!

二、学会这个方法,关键时刻救孩子一命

意外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掌握一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就能就孩子一命。

万一孩子发生溺水,将孩子救出放平之后,要立即打120寻求帮助,并就地开始检查和急救。

如果孩子溺水,但是有意识、有呼吸心跳,可以让孩子侧躺,便于呕吐时胃内容物的清除,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孩子呼吸停止,要赶紧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遵照CAB的操作顺序:C胸外按压(compression)→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

1.摆好体位

迅速将溺水者摆放在地面或硬板上,成仰卧位。保证溺水者身体平直、无扭曲,有外伤者翻身时整体转动并注意保护颈部。

2.胸外心脏按压

? 按压位置:小婴儿(1岁以下)在两乳头连线的中心下方,用两指按压;

1岁以上儿童,按压位置在胸骨下三分之一,单手或双手按压;

 

? 按压姿势:双肩正对病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

? 用力方式: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 按压深度:一般1 岁内婴儿按压深度大约 4 cm,1岁以上儿童胸外按压幅度是 5 cm。

?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新生儿120次/分),并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

3.打开气道

用最快的时间,清除患儿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等异物,然后用一手压病人的前额,另一手托起病人的下巴,双手同时用力使头后仰,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压额举颌法);

4.呼吸支持

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一手捏住溺水者鼻孔两侧,另一手托起病人下巴,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溺水者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溺水者从鼻孔出气。依此反复进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息流出。

如果是较小的婴儿(1岁以下),可以进行口对口和鼻吹气。

单人施救,胸外心脏按压次数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连续进行两次较快的人工呼吸。如此反复操作,当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口唇、甲床颜色好转、扩大的瞳孔缩小等可终止心肺复苏。

辟谣!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倒背溺水儿童不断奔跑,可以将水控出来救人,而且在一个小时之内都有效。”

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不能救人,反而会耽误心肺复苏的救援时间。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育儿之路,就是一条“取经”路,我们陪孩子一路成长,一定要尽到监护责任,孩子平安健康,是每位父母的心愿。谁也不想意外发生,但意外总是猝不及防,很多悲剧都是大人疏忽造成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心肺复苏急救方法的这几个简单动作,只要学会正确应用,挽救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避免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下午7:47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宝宝防拐骗方法

    宝宝防拐骗方法(拐卖儿童新骗术) 人贩子又大肆猖獗出来明夺明抢了,各位妈妈一定要小心看好了自家孩子啊!千万不要大意,不能让下一个悲剧轮到自己孩子有没有!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

    安全意识 2023年1月1日
  • 怎么教育孩子对待危险(怎样教育孩子遇到危险时的做法)

    学会这4招,可以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突发的危险,防患于未然。 1.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安全观念 家长可陪同孩子阅读绘本、安全提醒,观看安全小视频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除了要记住家长电…

    安全意识 2022年5月9日
  •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防止溺水

    儿童安全事故每年都会发生,尤其是假期,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网上流传的照片、视频,看了都让人揪心,而家庭监护缺失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时刻不能放…

    安全意识 2022年5月26日
  • 孩子的危险行为一定要制止教育(教育孩子不能用威胁)

    骑乘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安全头盔。 过马路要“一停、二看、三经过”。 开车门前应注意观察,确保安全后再开门。 儿童应在汽车后排就座,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

    安全意识 2022年5月10日
  • 教育孩子遇到危险时可以不顾原则(面对危险教孩子如何应对)

    现在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估计是所有家庭最大的愿望了,花重金请家教,花重金学习特长。 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教育,父母可谓是绞尽脑汁啊。 但是教育孩子也有妙招,学会这几个妙招,可以省很多…

    安全意识 2022年4月30日
  • 你知道为什么会老是做噩梦吗

    人人都有作恶梦的经验,普遍认为梦境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也可能是来自工作或是生活压力,因为焦虑或是药物、激素变化所导致。 但你知道吗,某些严重的疾病也会导致恶梦的发生。根据《Hu…

    2022年5月13日
  • 拽孩子耳朵流鼻血咋回事(揪耳朵会不会导致流鼻血)

    拽孩子耳朵流鼻血咋回事(揪耳朵会不会导致流鼻血)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

    安全意识 2022年8月3日
  • 当人被剥夺睡眠(人类剥夺睡眠实验)

    当人被剥夺睡眠(人类剥夺睡眠实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两个跟睡眠相关的话题在昨天登上了热搜:“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年轻人报复性熬夜”。这两个话题都已经不算…

    安全意识 2022年6月19日
  • 大人应该告诉孩子要躲避哪些危险的事情

    大人应该告诉孩子要躲避哪些危险的事情(大人应该告诉孩子要躲避哪些危险事件)   1、警惕汽车。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

    安全意识 2023年1月9日
  • 儿童防拐骗安全教育PPT

      5月25日是国际失踪儿童日,在这天希望大家能关注儿童走失事件,帮更多的孩子重回父母的怀抱,更是要警醒父母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

    安全意识 202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