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批评孩子都需要掌握好“度”。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妈妈从小的亲身经历,她认为“公开赞美,私下批评”才是教养孩子的最佳方式,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当众指责”的方式
不会带来长远的正面效果
年过40了,小时候的某些经历,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
国小五年级,刚开学不久,某次我忘了带作业到学校。老师靠着黑板,两手交叉胸前,叫我站起来,他当着全班的面,用严肃的口吻说:“你是真的忘了还是说谎?你三、四年级的老师跟我说,你以前常常不交作业!。”
才十岁的我,不知如何辩解,全班五十双眼睛望着我,我羞耻地想往地下钻。
国中一年级,我越区到另一个学校上课,由于要帮忙家务,晚上总是熬夜念书,加上交通时间,因此上学老是迟到。
某天早上,我又迟到五分钟,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在我刚进教室的时候,要我走到全班面前,两手撑着第一排桌子,她拿起藤条,重重往我屁股抽两下。
在班上成绩、人缘都好的我,竟在全班面前被打屁股,当时的屈辱感,我怎么抹也抹不掉。
高中三年级,全校开始了第一阶段的考试,从小数学就差的我,第一次月考数学又考了倒数。人称很厉害的数学老师,按照分数高低排列考卷,从高分到低分,把同学一个个叫出去领考卷。
眼看老师手上的考卷越来越少,身边的同学都已被叫到,我开始局促不安,剩下最后两张考卷,他把我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肃地说: “你是插班进来的,不要来拖累大家的平均分数。”虽然他的语气并无抑扬顿挫,然而他的话却像一把刀,深深刺伤我。
除了在学校,父亲偶尔也会当众责骂我。初中时,我的父亲曾因为我把户口本交给穿着警察制服的叔叔,不让我作任何解释,就当着邻居的面甩我耳光;他也曾经误会我谎称去图书馆实际是约会,在大庭广众下打我两个巴掌。
当时的我大哭,一方面觉得委屈,另一方面觉得丢脸,那个耳光仿佛像个坏孩子的烙印,深深印在我的身上及邻居的脑海,那种羞辱感,久久挥之不去。
成年后,这类当众责怪的场景还延续到职场上。一个朋友说,早上开公司检讨会议时,老板当着全体同事的面,数落她业绩不好,让她既挫折又灰心。
也有朋友说,她的同事因为业务报告写得不好,被叫进老板办公室,办公室门敞开着,老板在里头大声数落,喊得外面的同事全都听见了,肃杀的气氛让大家士气低落。
无论是老师、父母、主管、老板,大家都好像高高在上的,自以为在“教导”,每次回想起那些残酷时刻,我就激动地全身发抖!我永远记得当时的耻辱感,更多的是愤怒!
二、三十年过去了,那些老师的脸,我至今仍清晰记得,我不明白,忘记带作业、迟到、考不好、业绩落后、业务报告写不好,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为什么他们要用这种游街或斩首示众的方式来“指导”?
这些老师、父母或老板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善意,他们求好心切,想让孩子学好、想让业绩更棒。
父母也许是想树立威严,而团体中的指导者除了威严以外,同时也认为这是“机会教育”,藉由此人的例子,统一对团体传达他们的期待,他们或许认为,看到别人犯错的后果,大家自然而然会产生警惕,从而能让团体中的每个人,不犯同样的错误。
然而,这种杀鸡儆猴、以伤害当事人自尊来便宜教导之事,最后真的能当事人变好,也能让其他人避免犯错吗?
不,我认为不能。至少,这不会带来正面的长远效果,这反而是用负面方式寻求短效,最后只会兵败如山倒。
赞美要公开,批评要私下
想想小时候的我,从来不会因为老师当众指责而让我自发性地想改进,我依旧偶尔忘了带作业、依旧迟到、依旧数学考不好,更糟的是,我的内心充满了恨,也充满对自己的否定,既然自尊都被伤了,我怎么还能变好?
我反而是在被理解、被鼓励、甚至被谅解无心之过后,被激励往好的方向发展。
或者,如果我的行为在被当众指责后有任何改变,那不是因为我想要做对的事,而是因为我害怕再被羞辱,而看着我被责备的同学们,他们也是因为害怕同样遭遇而避免作出同样行为,然而他们对老师的态度不是“尊敬”,而是“畏惧”,当换了学校、换了老师后,他们会重新试探底线,没有从中学到一点道理。
指导的目的,是驱动当事人的自尊自重与自爱,“当众指责”所带来的“假象进步”,却是出于害怕被羞辱的恐惧感。教养、教育及管理的目的,究竟是在“自尊”的基础上,驱动向善的正念?或是制造“恐惧”,来使对方去做或不去做某件事?
我们自己也当过孩子、也当过学生、也当过员工,有谁喜欢被当众挨骂、被当众指责、或被当成反面教材说给全部的人听?
反观另外两个经历,我内心充满温暖。我的研究所指导教授,他总是在开学第一堂课,跟全班研究生说:“余同学在这个领域懂很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她。”这样的话激励我始终努力维持好的表现。
我的事务所老板更胜一筹,她会在我不在场的时候夸奖我,例如在事务所管理会议中称许我的表现,也会跟新进同事说起我的长处,当这些赞美之词从别人口中转述而来,无形中鼓励我维持这样的正面形象。
他们在人前赞美我,批评留着私底下说。我的研究所教授,在我做得不好时,会私下跟我讨论,并给我建议。我的事务所老板,她会把办公室的门关起来,告诉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他们给我可贵的自信,也维护我的自尊,每次想到他们,我就充满感激!
管理学说的好:“赞美要公开,批评要私下”。教养说穿了就是一种管理,孩子需要教,员工需要激励,我们永远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私下讨论、吃个饭聊聊,温柔地鼓励,永远胜过严厉的说理。
贬抑人的自尊,只会破坏人自尊自重之心,人不会因为一直被挑毛病而变得完美,但却会因为一句温柔鼓励,而愿意努力改进。
从“当众指责”到“私下批评”
女儿的转变让人惊喜
虽然我痛恨被“当众指责”,但老实说,我也曾下意识地当众批评女儿。
有一次,女儿跟好朋友一起玩,两人不知怎了发生争执吵了起来,我大声斥责她不准吵架否则走人,她安静了,当时我因为大声喝止有效果而沾沾自喜着。
也有几次,女儿正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楼下的警卫伯伯或打扫阿姨问起怎么了?我正想说她如何如何,已经情绪不稳的女儿变得更加激动,大声地要我“不要说不要说!”当时我嗤之以鼻,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为什么不能说?
现在的我,突然觉得好惭愧,她跟小时候的我一样,自尊心受创了。自尊受创的她,总是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容易被挑起神经,一点小事就让她反应激烈,也特别不能接受说理。
因为受伤的那块还在隐隐作痛,在自尊恢复前,她没办法接受一点批评。她可以接受妈妈私下说她,但她不能容忍不相干的人知道自己表现不好。
我错了。
昨天女儿上音乐课时乱按钢琴,我又犯老毛病,一直当众纠正她,她也开始越来越闹。
所幸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粗鲁,立刻转换方式,在她耳边低声说,“没关系,如果现在不想弹,我们就先不开电源。”她的情绪回稳了些。
下课时,我带她去跟老师借台钢琴,把刚刚略过去的那首曲子弹给老师听,她坐上椅子,有些不想弹,我对旁边的老师说:“她最近很棒喔!会主动练钢琴,而且弹得很棒!”女儿一听,脸上露出微笑,双手放上琴键,一气呵成弹完松鼠摇篮曲。
这就是“人前赞美,私下批评”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