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背景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孩子身心健康和开发孩子潜能以及培养孩子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其教育行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6岁是幼儿各种智能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幼儿的优势智能是否被发掘和引导,多元智能能否全面平衡地发展,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幸福。
笔者服务的社区是一个新型商品房小区,新楼盘社区的亲子家庭大多数在本小区购买住房。但父母平日上班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虽然部分家长会在亲子沟通方面尝试看一些书籍和视频,但在实际的操作上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社工在服务前期进行了需求调研,通过调研,社工了解到辖区内的亲子家庭在提升教育能力,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与子女的互动技巧、互动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需求。
社工应对这一服务需求,以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旨在通过小组的形式带领组员们在小组中学习更好的与孩子互动,增加亲子接触,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相处技巧,促进孩子与家庭共同的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家庭之间的互动支持网络。
本小组积极回应了家长们想要学习亲子沟通技巧的现实需求,在小区中招募了7对亲子,孩子的年龄在3到4岁之间,在年龄差方面控制在2岁之内,(尽量避免由于年龄差过大引起的在学习和认知方面的不平衡)其中2个男孩,5个女孩。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通过本小组的开展,带领组员们学习亲子互动的方式,旨在通过小组的形式带领组员们在小组中学习更好的与孩子互动,增加亲子接触,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相处技巧,促进孩子与家庭共同的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家庭之间的互动支持网络。
2、分目标:
通过小组开展,一方面运用各种亲子技巧来增强和改善亲子家庭的互动沟通交流,家长组员掌握与孩子亲密互动的技巧,鼓励家长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另一方面让组内的孩子能够通过小组间的亲子互动,增进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本小组的理论支持
1、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
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家长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学习到良好的亲子教育技巧,改善亲子关系。
2、在家庭内互动方面,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良好的教养模式可以使孩子向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良的教养模式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
比如,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纵型、冲突型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民主型的家庭模式有利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发展。
另外,孩子具有可塑性和模仿性等特点,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小组过程中,社工引导家长一起参与育儿方法的学习,鼓励亲子之间的互动,学习亲子互动的技巧,推动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孩子能够在小组中收获友谊和自信。
四、小组的具体实施过程
1、小组第一节——家庭搭桥桥。
在小组的第一节主要是通过社工介绍,让组员了解小组目的及内容,形成小组、组员相互认识,订立小组契约。
社工引导亲子家庭们做一个相互的自我介绍,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说明,让家长以“我是我的孩子”为主线进行孩子介绍,孩子则年龄小的由家长自己介绍自己,年龄大一点的以“我眼中的爸妈”介绍,主持人引导,爸或妈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做的事情等介绍。
关注家长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也可对他们本身的亲子关系做一个预评估。社工注意在带领的过程中通过讨论的形式确定小组契约内容,形成小组规范。先让组员进行讨论,最后由社工进行引导,补充形成最终规范。(或者由社工事先草拟小组契约初稿,然后让组员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在本节小组中,社工运用得比较好的方面是能够通过引导家长们通过读“我是我的孩子”这个练习,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做这个练习的过程中,组员家长需要去思考,自己孩子的理想是什么,自己欣赏孩子什么方面的特质,这几个问题。
在妈妈们中间,有的妈妈说得不够顺畅,也间接的说明了自己对孩子的优点不了解,或者对孩子的理想(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但如果母亲能够说出来,其实也是间接的反应出母亲是否对自己的孩子的理想有一些设想,这样的体验方式可以在后续继续引用到小组中来。)
2、小组第二节——我们的绘画空间智能
社工在本节小组中带领组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及再次的相互认识,考考组员是否还叫得出身边的人的名字。
社工运用优点座椅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坐在优点座椅上,首先邀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下自己孩子的优点,可以从孩子的四元方面进行说明(由于处于3到6岁的孩子在逻辑数学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足,则不进行这三个方面的说明)
社工引导家长在孩子的语言、视觉、身体、人际交往、音乐这5个方面进行说明。带领组员们一起学习绘画的空间智能。
社工先准备一些水果的玩具,让组员们学习水果,看看立体的水果和平面的水果有什么不同,理解空间,再带领组员一起学习形状,比如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形状,比如苹果是圆形,梨子是椭圆形,杨桃侧面看是五角星,香蕉是弯月型,桃子是爱心型,草莓类似于三角形,引导组员辨别不同的形状,以及学习不同的颜色,还有不同水果的味道学习。
社工准备一些空白的水果图纸,让组员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颜色的填充。运用绘画的形式带领亲子家庭组员们做相应的互动。其次社工也在小组中和母亲们了解了孩子平日在人际方面的一些表现,这些对小组的后续发展有一定的推动。
3、小组第三节——人际交往互动亲子沟通
本节目标主要是鼓励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问题,解决问题,创设多元活动的场景,让每个幼儿感受生活的乐趣,能够以活动为主,带领组员掌握2种游戏沟通的技能。
在小组带领的过程中,组员们参与积极性很高,组员们都能够认识了彼此,特别是孩子们,能够知道对方的名字,在人际上有一定的沟通状况。
4、小组第四节——运动亲子沟通学习
回顾优点座椅游戏,这次由孩子坐在优点座椅上,由其他的家长轮流来说这个孩子的优点,说出自己在这几节小组中对这个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情况,说明理由,说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在小组的开展上,都是按照小组的流程开展,在进行手指操活动训练的时候,组员们能够很认真的学习,社工带领的互动也很积极。
在本小组中,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社工和家庭们的互动更好,比如在进行游戏中,社工一方面关注他们和亲子之间的互动,也关注家庭中小宝宝们之间的互动,比如两个小宝宝一起上台来表演,两个人相互帮助之类的情节。
5、小组第五节——我们的关系更亲密
在本小组中,社工成功和每一个家庭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在组员让不同的家庭产生了一些基本的联结,不只是在小组中去参与,他们在线上也有一定的互动,组内的表现很积极,组员之间的关系也空前的稳定。
在本小组中,社工与组员的关系更加贴近了,主要表现在孩子们和社工也建立了亲和的关系,他们会和社工有亲密的互动,组员之间的关系建立较好,无论是家长组员和家长组员之间的关系,还是孩子组员和孩子组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交叉的家长组员和孩子组员的关系都得到了较好的联结。
6、小组第六节——改变与保持,我们的互动。
社工带领回顾上节内容,回顾作业情况,学习歌曲的情况,让家长展示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动作设计。亲子搭桥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亲子们的配合很好,在交替垫子的过程中,他们会配合家长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参与,过程中也体现了与家长的配合。想想我们的变化环节,社工邀请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表现做一个测评,比如孩子的水平能力的变化,前后的对比。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组员们能够思考,自己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变化。组员们的反馈是孩子们都有一定的变化,有的甚至有了一些进步,觉得这是很好的表现之一。
五、本小组成效总结
本小组开展了六节,每一节小组社工都很用心在带领,与组员们之间的关系也一步一步加深,在整个小组的过程中,组员们的关系也进一步的加深,个别组员的表现也变化很大,特别是家长们,在分享的时候说看到了孩子的优点,也看到孩子在小组中的成长。社工最后祝福家庭们在今后的亲子教育中更加注重亲子互动,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在小组的第一、二节(前期)的时候,社工留意到组员们都是在慢慢试探的过程,首先说小组中的家长,在本小组中的家长都是平日里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在过程中对孩子的表现和习惯的变化都有一些前后的对比,于是在过程中则体现出前期的试探。
在小组中期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组员们之间的话题多了起来,在参与小组的过程中,他们会表达自己带孩子的一些经验,其中有两个二胎妈妈,他们会在组内讨论两个孩子的教养方式有什么不同,在照顾方面的注意事项,这是让社工印象深刻的事情,组员们的关系也进一步的加深。
小组后期,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较高的凝聚力,首先表现在对物品的使用方面,之前某个孩子想要某个物品的时候,会不敢去拿,或者想要妈妈帮忙自己去拿。
但在后期的时候,孩子们会很自然的去拿这个东西,不需要家长辅助,另外在玩具的分享方面也变得很自然,不需要社工进行引导,孩子们会很自觉的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在家长方面他们也会较多的分享一下自觉的育儿经验,说下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等等,整个过程感到家长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
通过社工小组的形式带领组员们能够在小组中学习与孩子一起参与互动的方式,更多的增加亲子接触,有效提升对孩子的有效陪伴,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在收集到的服务对象反馈信息表中,家长们都表示在小组过程中,运用各种亲子技巧来增强和改善亲子家庭的互动沟通交流,80%的家长组员能够掌握与孩子亲密互动的技巧;鼓励家长组员在生活中积极运用,鼓励孩子组员能够与人交往的学习过程,对赞美、沟通、互助的理解认知情况,80%家长组员至少掌握3种亲子互动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六、社工反思
在整个小组中,社工的带领能够结合社工过往的工作经验加以展开(社工之前在特殊学校做过特训教师,在原来的岗位上学习过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社工在小组前期阶段重点是让组员们能够相互认识,尽可能的融入到集体中,关注每一个组员们是否相互认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如何,在过程中去观察、引领、关注等。
社工在小组中期的阶段则更多的是设置一些任务,让组员们去完成,而且会邀请小老师们出来表现,这样锻炼孩子们的能力,过程中社工会关注他们的变化,会陪伴他们一起分享,在过程中肯定和赞赏,引导他们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进入小组后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组员们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他们会按照约定的时间正常的过来,会在小组开始之前自己沟通一些事情,分享去哪里玩了,社工在过程中也会回应到他们的问题,会告诉他们在家里用怎样的亲子互动方法会比较有效,鼓励他们在家里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试试效果,社工也会回访他们的反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