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自己和孩子没法好好说话,当你让他做什么的时候,听不了孩子的两句借口,脾气就能冒出来,气到头发丝都能竖起来。那感受,跟《大耳朵图图》里面,图图妈张小丽头发冒火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
总有人告诉家长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当你在这样的情绪里时,你会发现跟孩子的沟通进入了恶性循环,你永远需要怒吼孩子,孩子才能听一会儿话,而且孩子也会因为害怕这样的爸爸妈妈,慢慢地减少跟爸爸妈妈的沟通。
其实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反抗你的时刻,都是你能够看到你们之间问题的时候。更是你能够给孩子灌输你情感的时候,只要利用好这些时刻,你跟孩子的沟通会更有效,而且更能加深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但往往大多数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会无视孩子的感受,看不到孩子正在经历什么、需要什么,这也就导致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永远搭不上线。
这样的感受不光对于小朋友们,很多人现在都长大成人了,跟父母的沟通还是如此。
你说你想吃苹果,你妈说“那梨看上去不错,买点梨吧。”这种感觉是不是让你觉得没必要再说下去了?
小时候你可能只知道服从,等你大了的时候,你知道反抗了,但你的爸爸妈妈却说:“你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了?”
其实不是的,只是小时候只能屈服于怒吼、暴力,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大了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可以选择逃跑、可以选择反抗,以此来坚持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
所以爸爸妈妈们,不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只是之前你一直在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你看不见这些东西,你也没意识到。
你需要的是“看见”孩子
我想用我跟福林的日常告诉大家,当孩子对你提的要求不执行、不听话时你要怎么做。以此来帮爸爸妈妈们“看见”自己的孩子。
福林以前也挺抗拒洗澡的,有一次我带他出门玩了一下午,眼看天黑了,又累又饿就说赶紧回家。
在路上聊到了洗澡的话题。
我:“哎,今天可算是让你玩儿嗨了,妈妈也累了一身臭汗,回去可得先洗个澡。”
福林:“我不,回家要先玩会儿再洗。”
我:“你玩一会儿你会更累,到时候又不想洗了,所以还是先洗吧。”
福林:“不!我就是不想先洗,太麻烦了!”
我:“妈妈也这么觉得,也觉得麻烦,可是你不洗澡身上会总觉得痒痒的,洗了就会好了,而且你在外面玩的身上也脏脏的,你回去不洗澡,把家里弄得哪儿都是脏兮兮的。”
福林听到这样的话态度变了,试图转移话题:“哎,要是能有一种机器,你就躺在那里,它直接帮你洗好就行了,我也不用天天为了洗澡发愁了。”
我:“你还天天为洗澡发愁哦?要有这机器,我第一个买。而且我还要增加功能,它还可以帮忙搓澡,按摩,洗完之后连衣服都帮你穿好!”
福林:“可惜现在还没有啊,我还是得洗澡。”
我:“是呀,你想想你不洗澡谁最开心?当然是那些坏蛋细菌和螨虫最开心啊。因为它们有饭吃了,它们会心想‘嘿嘿,你不洗澡最好了,脏东西越多我越开心,我能快快吃饱!繁衍子孙后代!’它们吃脏东西的时候还会偶尔咬到你的皮肤,所以你就会觉得痒痒的了。你一直不把它们洗下来,它们就在你身上长久居住。”
福林:“然后呢?妈妈。”
我:“它饿了就咬你,吃饱就休息,所以你不会每天都觉得痒,就隔段时间会觉得痒。而且它们休息完还要拉粑粑,拉在你皮肤表面,你一直不洗,就越来越臭,到时候可能就没有小朋友想跟你玩了。”
福林:“我不想没有朋友,我得洗澡。”
我:“你洗澡的时候细菌就会很慌张,‘为什么这小子洗澡了,啊!我不想离开!’但是边这样喊着,边被你冲进下水道,你战胜了细菌,皮肤也就不痒了。”
就这样一路说着,后面又继续跟他讲着细菌还会卷土重来的故事,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楼下单元门口。
到家后,福林二话不说直接去洗澡了,虽然洗澡确实挺麻烦的,但是身体痒起来的时候也不好受啊,想想那些肉眼看不到细菌,比起麻烦,孩子还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其实这段对话是我在挖掘他不喜欢洗澡的原因,看清孩子到底在抵触什么。结果发现他是觉得洗澡耽误他玩的时间了,而且洗澡还很累,所以他才不想洗。
而我是用了拟人的故事来帮他认清为什么洗澡那么必要,相比较于“你不洗澡回去不能看动画片”、“你不洗澡以后不让吃零食”这样的威胁来说,哪个能更让孩子主动接受洗澡呢?
帮孩子认清洗澡的必要性,就是为了让孩子主动去接受洗澡这件事,而威胁孩子,只会让孩子更讨厌洗澡,以前是“洗澡耽误玩儿”,现在是“不光洗澡耽误玩儿,不洗澡还不能吃零食看动画片”,这样的威胁方式简直是在给洗澡这件事“招黑”你说不是吗?
我是花了一些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但是这些时间远比我以后一遍一遍去威逼利诱加起来的时间少,可以说“一劳永逸”。
最好的沟通就是你要看见孩子的需求,看见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在他反抗你让你失去理智的时候,你更要努力看清他。
注意一点,想要看清孩子,要先稳住情绪,再去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控制情绪很难,我偶尔也会爆发,但我会在自己爆发之后立马意识到错误,赶紧向孩子道歉,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多数在自己要爆发的时候先从孩子身边走开,当然,这是在家的时候,告诉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去跟孩子沟通,用你缓和的情绪来“撬开”孩子的嘴,刺激他表达。
这就是我给各位爸爸妈妈的建议,当你真的看到孩子的感受时,你的情绪便会一下子消失,而且你们家的“硝烟”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最好的亲子沟通方式——看见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