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见想,见面掐”成了孩子青春期阶段的真实写照。最近的热播剧《少年派》中,王胜男和林妙妙的母女矛盾让网友纷纷表示“这也太真实了吧!”而争吵的结局就是母亲焦虑,孩子委屈,两败俱伤。
其实王胜男背后代表的是一群被孩子“气出内伤”的家长,他们一边心疼孩子,一边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倚老卖老,“命令孩子”,还担心一个不小心激到孩子,让孩子从叛逆走向歪路。今天,亲妈学堂就好好和您聊聊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叛期,学会和孩子和平相处。
“叛逆”很正常,家长们究竟怕个啥?
一提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长们的火气就蹭蹭往上冒,吐槽自家孩子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圈。别以为就您家孩子忽然间不听话了,动不动就惹你生气,今天我为各位家长总结出最典型的代表,看看这究竟有多正常!
第一,懒。孩子一回家就往床上一躺;吃完饭,碗一放就回屋;衣服一脱,下一道“帮我洗了”的圣旨,甩手就走……诸多“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那么,家长们在抱怨孩子不做家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毛病是怎么来的呢?这归根结底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问题,只不过是在孩子青春期全面爆发。之前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做也罢,亦或命令孩子一下就可以了,而现在突然发现孩子学会“唱反调”了。
第二,不懂事。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家长们渐渐发现,原本听话的孩子不再那么热衷参加家庭聚会了,他会选择和朋友出去吃小摊,却不愿见七大姑八大姨,吃山珍海味;有时候家长只是提醒孩子下雨带伞,一句“不用管我”就跑出去了;原本乐于和你睡觉的孩子,却悄悄锁上了房门,家长仅仅是将洗好的衣服放回衣柜,孩子一句“谁让你进的”,让你恨不得将这熊孩子回炉重造。
其实,青春期叛逆只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与家长的习惯性思维冲突的结果。一个有自己独立生活圈的孩子,有选择和谁一起吃饭的权利,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家长们既然觉得孩子都长大了,这些小事就应该放手,不该过问太多的事就不要多嘴,孩子还会认为你把他当傻子的。
第三、说变脸就变脸。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又倔起来了?有些家长火爆脾气藏不住,不分场合的开始说教表演,其实这些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场戏。这时,无论你如何义愤填膺的诉说对他的不满,孩子都一句话听不进。家长强势的态度让他丢了面子,才是孩子越来越犟的根源。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们在焦虑吐槽孩子的行为是如何伤人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呢?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解决青春期冲突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查找问题。
问题1 沟通太少,交流的范围仅限于学习。
在《少年派》中,王胜男算得上是焦虑家长界的精英代表了,打个电话句句都要在学习上划重点。林妙妙来例假,明明担心身体偏要以影响成绩为借口找学校老师,害得全班同学都知道;妙妙考了倒数第一,明明心里清楚孩子的压力,还要句句扎心,戳的可是自己的亲娃!
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明明母子一场,日常对话最高峰竟然是孩子学习退步、不听话时候的说教。平时不交流,一沟通就是吵,搁谁谁受得了?
问题2 家长永远是对的
“我是过来人,能不知道你?”、“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你?”、“行啊!我教你怎么做不听是吧?行!我不管你的,爱咋咋地!”听听如此强硬的话,别说是孩子,放在大人身上也得缓一会。
其实,家长给建议的时候采用命令的语气,会让孩子独立人格受到挑战,原本孩子觉得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是由于过于“大家长主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四个大招陪你和孩子一起度过青春叛逆期
知道了家长的问题,咱们就开始完善自己吧!毕竟是亲生的!
首先,家长们请学会放平心态。不要给孩子心理暗示叛逆究竟有多严重、多可怕,叛逆不过是孩子青春期阶段的正常阶段,本来没那么可怕的事情却在家长的反反复复的强调和打压下硬生生变成了天塌的“大事”了。
遇到性格原本倔强的孩子,在和孩子说他的问题前,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讲自己叛逆的事情。说说自己初恋时的笑话,讲讲自己不写作业被老师抓包的情况,让自己从身居高位的家长变成平易近人的朋友。这样,孩子就会渐渐放下内心的戒备,明白自己的早恋、不写作业只是一件区区小事,无需对家长竖起高高的心墙。
其次,家长应该学会适时放手。
既然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以一个半成年人要求孩子,就放彻底点。孩子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穿裙子,就不要命令他了。这时候适当的放手不仅可以减少自己好心不得好报的堵心生活还可以教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对自己负责。在孩子犹豫的时候告诉孩子“我相信你”。
再次,请少给孩子贴标签、严禁双标。
各位家长要知道,自家的娃是独一无二的,标签贴多了,保不齐孩子真的就变成这样了。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别给孩子下定义:“哎,我就知道你不行。”“看你邋遢的!”
这个时期,孩子更在乎的是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和微不可见的小毛病,多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改掉坏毛病的过程。每次和孩子提出意见的时候,先自我审视一下,看看自己做到了没,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骂了孩子半个小时,结果自己每天就是坐在那里看手机,这也说不过去,给孩子建议的同时,首先要自省,会不会是因为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
最后,关心要渗入细节,打持久战。
孩子心智已经接近成年人了,你的变相关心,孩子心里会很明白,所以不用太过于伤心孩子的嘴硬。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宣泄的机会,等孩子冷静下来。但是,各位家长也要注意,这将是一个持久战,家长要做出最大努力来克服掉不断出现的矛盾点。
早起的“早安”,默默放在书包里的雨伞,一句“学习辛苦了”,饭桌上半小时的八卦,争吵后的主动沟通……这些小细节都在告诉孩子,家长在无时无刻的爱着自己,不会因为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成绩下滑、有了喜欢的人等种种“不听话”的行为而不再爱他。
“叛逆”不可怕,“青春期”不是洪水猛兽。想改善亲子关系,只要愿意开始,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每个家长都是从青春期一路走来的,我们应该更明白孩子心中千回百转的小心思,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家长更多的是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孩子一起和平走出青春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