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好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2018年12月湖南12岁男孩子持刀杀死自己的母亲;
2019年3月19日盐城13岁男孩子不服母亲管教杀死母亲;
2019年3月20日江苏建湖13岁男孩子因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杀死自己的母亲;
当我们还原现场里,几乎都是妈妈在责骂孩子,最后,孩子在忍不可忍的情况下抄起手边的凶器酿下家庭悲剧。
如果孩子不和父母做对抗,那么他可能就会和自己对抗。
不久前发生的17岁男孩跳桥自杀,还原现场,也是妈妈在批评指责孩子,最后孩子被逼急了用这样的方式对母亲的行为进行报复。
父母本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人,而孩子本应是最依赖父母的人,为什么到最后,既然如此的水火不相容,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样的一种境地呢?
答案其实藏在父母的语气里。
父母不好好说话,孩子怎么会听话?
语言是人和人沟通最直接的路径,所以它也是最容易伤人的。
01
花姐姐曾经会一封初中生的来信,表示自己非常想要好好学习,但是总是被父母监督指责,不得不被动学,自己也想要管理好时间,也想要做个勤奋的好学生,但是无赖每次被父母批评指责得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位男孩也表达同样的困惑,他说:
我承认我现在到了叛逆期,做什么事都要由着自己的心意,不然就会动怒,甚至和你们吵架。
我们就像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我生气,你们会更生气。
我希望你们可以帮帮我,不只是对我批评,我也想变得更好。
父母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明明关心孩子,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像刀子一样,刀刀伤人?
有位高中生对花姐姐说:
我妈妈平时对我照顾有加,就是喜欢讽刺我,让我特别难受。
比如说,有一次考试我考了98分,真的好开心,告诉妈妈希望他能开心,结果她却对我说:“才98分,你就要骄傲了?”
我好难过,事后一个人偷偷哭了好长时间,就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明明对我好,但是就是不会好好说话?
今年年初,台湾一家公司拍摄的系列公益短片意外走红,每段时长不过两三分钟,看完深受感动。
工作人员对几组家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测试,看看人们在语气不好时,是怎么伤害到孩子的。
其实一组家庭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主角是6岁女孩,在摄影棚里等妈妈一起试镜,可到了约定时间,妈妈还没到。
于是就给妈妈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到?
结果妈妈拿起电话语气恶劣的说了几句:”你要干嘛,我在骑车,快要到了,等一下“,就把电话断了。
在陌生的环境下,被妈妈无端的训斥,有些委屈,眼睛开始泛红。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还是没到,女儿又打了一次电话。
结果这一次,妈妈语言更恶劣,怎样啦,你很烦,一直打,我快要到了,你一直打干嘛,烦。
又把电话挂断。
这一次,女儿终于忍不住,眼泪夺框而出。
在隔壁摄影棚里,当工作人员把直播转向妈妈时,她这才明白,自己无心的一句回答,会让女儿如此难受委屈,感到非常的内疚和自责。
02
是什么蒙蔽了父母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给说了答案: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而心理学研究表时,在孩子构建自我的初期,如若感受不到爱,他就会怀疑自己不值得被爱,当孩子全盘接纳父母的否定时,要么反抗激烈,要么走上绝路。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自己说:”我这人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对孩子刻薄些,但是我是好心。“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初忠再好,刀子就是刀子,它划开的伤痕是实实在在的,甚至他还会幻化为武器,杀人于无形。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语言暴力是导致孩子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让父母和教育者明白暴力语言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
他们把父母经常骂孩子的几句话:”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怎么不去死“,制作成他们行凶的凶器。
然后把这些凶器以互动的方式在各种大小屏幕上亮相,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救助热线在第一个月就接到了326个电话,众多父母都承认在生气时用过些词来骂小孩子,也有父母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画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的严重。
也有父母表示,平时就是喜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好,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思走,就会发火,并表示回去一定要改。
作家辉姑娘说: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饲养着一头名为”语言暴力“的猛虎,它会轻易地摧毁信赖、尊重和平等的心态。比起行动暴力,这头猛虎伤人的方式不同,痛苦却不遑多让。
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身体的暴力来得轻;
但实际上,身体的暴力,可能通过时间来愈合;
而语言的伤,在心里,难以结痂,也难以愈合。
原因在于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爱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凶器。
所以,不要以为心好就可以为你的刀子嘴找理由,刀子嘴从来不值得炫耀。
事实上,中国式家庭,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沟通技巧。
03
爱孩子,从学会沟通开始。
想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我们要学会亲子沟通三步曲:
第一步:关注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第三步:提出希望。
一、关注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不能和孩子共情,不能换位思考,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只要我们体会到孩子的感受,那么我们的语言自然会变得温柔。
例如,孩子回来晚了,假如我们相信孩子也是不想的,你可以说:”回来这么晚,爸爸妈妈很担心你。“
而不是说:”下次再回来这么晚,就永远别回来了。“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我们如果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就会说:”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是非常想把成绩搞好,只是遇到困难,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而不是说:“你这个猪脑子,教了多少遍了,还不会。”
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如果我们能感受到孩子本意是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我们就会说:”孩子,没有关系,妈妈知道你其实是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是由于方法不对才打翻的,没有关系,妈妈来教你怎么拿牛奶。“
而不是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给我打麻烦。“
关注孩子的行为,只会让我们愤怒,而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则让我们感受到爱,而爱是沟通的起点。
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六A的力量》这本书里,作者讲到如何让我们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的秘密,那就是:
教育不是逮住孩子的错事,让他去改正,而是努力捕捉孩子做的正确的事情,去欣赏。
例如,孩子考了96分,回到家,把试卷给我们看,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孩子是怎么考96分的,而不是关注那4分是怎么丢的。
所以,我们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的时候,我们自己很喜悦,孩子也会喜悦,那么他就会在这件事情上越做越好,就更愿意做这件事情,因为做得很快乐。
曾经,有一妈妈非常焦虑的带着7岁的孩子来找到我们,因为这个孩子才7岁就两眼无光,对什么都无所谓。
经过测评以及前期的咨询后,我们发现,造成孩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妈妈总是批评指责孩子。
当我们和家长聊的时候,妈妈非常苦恼的说,这孩子没撒优点,我看他都是问题,自私,不爱学习,成天就知道看电视。
在我和男孩的沟通中,我发现,实际上这个男孩的观察能力非常强,学习能力也非常强,他既然能识别出瓷器上的海水白龙纹,原因是不久前学校教过这方面的知识。
我对孩子妈妈说过,妈妈也非常同意我的看法,那为了让这个妈妈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我给妈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在家里给孩子弄一面优点墙。
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优点墙上写满了有点:
例如:
孩子能抓紧时间写作了;
孩子可以帮助摆碗筷了;
孩子可以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了;
… …
而孩子也变了,从两眼无光变得自信上进,眼睛里再次找回了一个7岁男孩子本应有的纯真。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多找找孩子的闪光点。
第三,提出希望;
每当孩子出问题,很多家长会觉得是自己的高希望造成的,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不敢对孩子提期望了,好像一说这个词,就想起望子成龙型的家长。
其实,家长自然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
并且,专家研究家长的教养类型,得出的结论都是,教育效果好的家长,一定不仅仅对孩子关爱有加,同时也是有高期望和要求的。
原因很简单:正是你的期望和要求,在帮助孩子成长。
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原因也是来自于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帮助他确定了人生目标,对他提出的希望。
在爱因斯坦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虽然你成绩平平,但是数学和物理成绩比较突出,将来你应该向科学领域进军。
于是,带着父母的期望,加上爱因斯坦的勤奋好学,爱因斯坦才能在物理学领域里做出具大的贡献。
所以,父母要善于对孩子提出意见。
只是在提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 比目前的水平稍高一点;
- 从正面提出请求;
-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的给孩子帮助。
那怎么才能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真爱孩子;
其实,我们要理解,尊生,接纳孩子。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诗做为这篇文章的结尾,与父母共勉:
当我只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时,我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我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我就开始看见孩子了;
当我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我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透过我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是我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
爱就发生并开始在亲子间流动,和谐而暖人。
这就是真爱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