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一家被喻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沙县小吃吃早餐,碰到一件令许多家长都觉得头疼的事,具体是这样:
坐在我邻桌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很着急的对她儿子说“快点吃啊,你不知道要迟到了吗?”
小男孩似乎没听到妈妈的叫声,仍然慢悠悠的吃着扁肉,好像上课会不会迟到与他无关。
“哪有那么烫,别再吹了,一口一个扁肉赶紧吃。叫你早上早点起来你就不起来,每天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看了就生气。”年轻妈妈又很生气的指责到。
孩子依旧很漠然的吃着。
扁肉依旧冒着热气…
其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碰到这样的烦恼事——孩子拖延症!
孩子行为习惯拖拉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甚至跟家长的管教有直接关系。在很多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还小不懂事,会为小孩包办很多事,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爱,让孩子失去了积极性,尤其是在学习这件原本就较为枯燥的事情上。所以说家长要自己先反思,明白孩子拖延的根源在哪里才行。经过权威专家的调查分析,孩子拖延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造成。
一是家长顾虑的太多总是替孩子承担后果。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是自己做错的事情,不论什么后果都应由自身去承担。但是总有家长去替孩子承担,尤其是拖延的后果,可能到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原来做事拖延是要受到相应惩罚的。家长的想法简单,总觉得能够替孩子找到补救的方法,这样他就能少受一些批评或者挫折。但实际上,家长的帮助反而是在伤害孩子的感受,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拖延的后果有多可怕。
二是家长没有为小孩树立好榜样。会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若是家长有拖延的毛病,那孩子自然会学到拖延的精髓。家长运维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先做到不拖拉,这样才能无形中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做好表率,生活中远离一切拖拉的行为,那身边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定然会把身上拖延的毛病逐渐改正。因为孩子他不知道拖延不对,看着父母每天都做事拖拉,他会觉得这是做事本来的样子。
第三是家长经常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有多少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已经为他设想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甚至做好了相关的防护。孩子对于要做什么几乎是没有概念的,他只会盲目的听从父母给予的要求,顺便完成。在这种被“推着走”的理念中,孩子就变得被动,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所以说家长才是造成孩子做事拖拉的“罪魁祸首”,可悲的是很多家长还不自知,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在作祟。综上所述别再做那个影响孩子的家长了,从此刻开始引导孩子走出拖延症的束缚,从此做个做事积极向上的孩子。下面我也向大家分享几个改善孩子拖延症的小妙招。
第一言语上当好榜样。首先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第二是行动上放好榜样。需要家长拒绝包办代劳,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一旁依然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剔除对他的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以此促使孩子拖延习惯改正。
第三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通常做事拖拉的孩子都是没有计划的,既然如此家长就帮他制定计划。可以规定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内做什么事,让他对做事有个简单的认知。若是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自然该有的惩罚也不能少。制定计划的原因,就是想让孩子内心明白,凡事都有规定。
第四是陪孩子玩一些比赛的游戏。拖拉最大的原因还是对时间的认识不够深刻,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家长完全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晨起,在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就可以比赛,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然后再比赛谁洗脸刷牙的速度快。在比赛中,孩子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可以激发他想要提高自己速度的想法。
第五是邀请孩子共同做好某件事。
若是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的话,那家长着急也是没用的,只有通过行动去影响和改变他。邀请孩子做事,然后家长用自己做事的样子去影响孩子。在陪伴做事中,记得要不断的用语言鼓励孩子,让他在鼓励声中得到自信,然后一点点去做好某件事。记得不要总是催促孩子,可以善意的提醒他要继续,注意言辞要相对温柔婉转一些。
当孩子看到同样的事情,其他小朋友已经完成的时候,他的内心肯定也是焦急的。所以说家长不要再训斥和催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焦急和有压力,势必会影响他的正常发挥。因此,多点鼓励的声音,让孩子不骄不躁的完成,之后再一点点的引导他改变。
家长需要言传身教,需要提前制定详细计划,按照计划尽快进行实施,让孩子多自己多做决定,培养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