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代沟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融洽相处、存在相互反感甚至相互抵触的家庭问题。
村里的喜发哥家里就存在明显的代沟问题。以下故事主人公分别为:1.喜发哥,38岁,常年在附近城市务工;2.喜发哥的妻子,甄妞,40岁,在同城超市上班;3.小玲,喜发哥与甄妞的大女儿,14岁,在乡镇读初中。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家的代沟故事。
一、从小的严格管教怎么突然在孩子上初中后就不管用了,喜发哥为此总犯愁
“大女儿小玲从小都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自从上初中后,就不怎么听话了,我和她爸要是说她两句,她就顶嘴,什么事都老跟我们反着来,有时候像仇人一样用仇恨的眼光对我们,真是不知道现在的小孩怎么变成了这样······”。这是喜发哥的妻子甄妞和隔壁柳太婆闲聊时的话语。
可见,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和女儿之间已经存在了比较明显的代沟问题。父母和女儿之间已经不能好好说话了,亲子之间交流时的相互反感给这家人平添了许多烦恼。
一次放学回家,刚吃完晚饭,甄妞就催促小玲赶紧做作业,还嘀咕她不要睡得太晚,一番好言好语却没有得到好的回报,“你管得了我的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还要你们安排?”小玲十分不满的诘问道。气氛顿时高度紧张,大有大战爆发前奏的味道。接下来,就是一阵聒噪,小玲与甄妞各自扯出了对对方不满的陈年烂芝麻,均出了高腔。身为父亲的喜发哥也不时的指责小玲的种种不对和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最后小玲扔掉手中的笔,拿起手机进入自己的卧室,吵闹才消停。
一次雪天送小玲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喜发哥又是千叮咛万嘱咐,当时小玲接过父亲给的生活费,狠狠瞪了一眼。甄妞在一旁看在眼里,心里想,无非就是叫女儿认真学习,少吃零食,别跟差生一起玩,好像也没错,但就是不明白女儿为何不愿听从。
又一次寒假在家,见小玲玩了半天手机,甄妞忍不住大声讥讽道,“放假就知道玩手机,一玩就一天半天的,还要不要眼睛,看你都近视成什么样子了,开学是不是要换成三百度了。”“还做不做作业,还读不读书?”小玲随即反驳道,“就知道做作业,你懂什么,我读不读书关你什么事。”“一天天的啰里吧嗦。”说完,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跑出门去。这让在一旁做作业的妹妹都感到极为不安。
看来,喜发哥家的亲子代沟问题已非常严重,主要体现有三点。
1.女儿对父母的管教和嘱咐表示反感。
2.父母的期望和女儿的想法不一致。
3.父母和女儿之间从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对,亲子之间沟通不畅。
二、亲子关系日渐疏远,喜发哥隐隐觉得家庭仿佛正在失去曾经的美好
亲子之间一度出现的紧张气氛,对喜发哥的事业和大女儿的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前段时间,喜发哥在西关街接了一单粉刷楼房的活,头天刚和女儿吵一架,女儿责怪他不该去学校找班主任“打听”自己的情况,喜发哥一直比较郁闷。结果第二天粉刷的时候,稍微走了点神,不小心手指被窗户的破玻璃刮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最后多耽误了两天工期,相当于少赚了两天工钱。这事他并没有让甄妞知道,只是说长时间干活磨破了手指,直到后来有一些感染上医院才没再瞒住。
女儿的学习成绩从上学期开始逐渐有些下滑,从刚上初中的班级前十五名到现在的二十五名开外,也让喜发哥和甄妞深为忧虑。上次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的时候,班主任说好几科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小玲基本不会,尤其数学和化学的基础比较弱。对于这一情况,喜发哥两口子除了督促说道之外,好像也别无它法。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亲子代沟问题不可小视,这个沟壑从最初的小裂缝逐渐发展成巨壑之后,往往会对家庭中各个方面带来羁绊,而这种影响往往又不容易察觉。
(注:以上故事为发生在村里多个家庭中的代沟问题的整理糅合,人名均为化名。)
三、代沟问题比较普遍,找对方法不难解决
任何家庭的代沟问题一旦出现,往往长期存在,只有改变一直以来的亲子沟通方式,才可能最终消除。
1.父母要充分了解子女所处人生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比如本故事中,小玲刚步入青春期,和读小学时的少年儿童期相比,在个人思想观念、认知方面必然发生变化,她已经掌握了更多的生活常识,对事物的判断和事情是非判断都上升了一大台阶,不再是个小学生了。
她所接受的知识也增加了很多,对于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选择。只有了解孩子所处阶段的基本情况,才有助于父母去思考采用什么沟通方式和交流内容。
2.父母不宜把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期望强加给孩子。
如果采取强加灌输的方式要求孩子、约束规范孩子,孩子往往难以接受,甚至会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如果采取询问式的方法,沟通效果会更好。
本故事中,如果喜发哥和甄妞能够多问问大女儿小玲在学校能不能听懂老师讲的,和同学关系好不好,适应不适应学校环境,是否喜欢食堂饭菜,零花钱够不够用,等等,采取询问的方式来了解情况,并进一步进行沟通,比直接告诉她、要求她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恐怕效果好得多。
3.父母应在平时多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对发现的问题和新情况记在心里,找合适时机与其交流沟通。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归类,哪些是正常的“犯错”,哪些是严重的不良苗头,要分辨清楚并区别对待,不要一发现自己不希望看到的就立即说教一番。实际上,有些小毛病,你给她一个眼色,孩子都能感觉得到。任何人对感觉到的毛病都会自觉进行反思并激发进行针对性改变的心理倾向。如果直接点出问题,让孩子难堪,尤其是伤害到其自尊心,必然不利于孩子改进。
4.善于尊重孩子独立空间和独立人格。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心理、情感空间,这一独立空间里,有属于个人的独特观念认识和私密情感,孩子也一样。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
尊重不等于不闻不问、不管不碰。比如,想要孩子做点家务的时候,可以用请求的语气,“小玲,有没有时间,把碗洗一下。”采用这种说话方式,你首先就把她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她可以去做这个家务,也可以不做。如果她此时不愿意去洗碗,也很好找理由,同时也不会由于没做家务而感到紧张。当发现孩子跟隔壁家的淘气鬼一起玩,就不要做不好的干预,孩子之间的这种友好的感情属于私密空间内容,宜尊重。如果发现隔壁家淘气鬼的父母都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可从侧面暗示孩子不宜去隔壁家玩,可以邀请那个小淘气来自己家玩。
5.多开展亲子活动,对于防范代沟问题也非常重要。
亲子活动多种多样,随时随地均可开展,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就可以多琢磨一些活动来。比如,跟孩子比跳绳,屋里屋外都可以开展。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看法、询问近况的好机会,而且还可以增进亲情。
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好家庭的经营,都必须避免出现亲子代沟问题。如果你还有其它妙招,不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