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听一位妈妈讲她跟儿子之间的沟通故事,我觉得妈妈说得挺好的,可是她说:儿子转身就走了。
特别让人惊诧,怎么了?我说错了什么吗?
妈妈一脸懵,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平时也是这样跟孩子说话的。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早上,儿子小源的同桌跟他说政治作业没做完,但是又不想做,并且政治老师也很少检查作业,不做算了。然后同桌就征求小源的意见,问他:你觉得不写会不会有事?
小源说:应该没事吧,政治老师很少检查作业的。你不想写就不写呗,我觉得不写也没事。
同桌就真的没写。好巧不巧的是,那天政治老师检查了作业。于是,同桌被罚站了,在教室外站了半节课。小源就觉得很愧疚,是自己害了同桌。
回家后呢,小源就把这件事跟妈妈讲了。
妈妈说:你这不也是好心吗,替同桌着想,减轻他的作业负担;再说了,做不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跟你没关系。
儿子听完妈妈的话,转身就回房间了,没有任何回应。
妈妈就懵了,怎么回事,我说错了吗?
02
其实,妈妈说得也没错,肯定了儿子的行为,还安慰了儿子。这不挺好的吗?为啥孩子没回应呢?
妈妈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于是她就去找资料学习了,专门找了亲子沟通的课听。
后来,她知道了自己哪里没做对。
第二天早上,她就尝试着用学到的新方式又跟儿子说了一下那件事,儿子听完,竟然跟她拥抱了一下。让她惊讶极了!
妈妈说了什么,我们一会儿再说。
再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位初一的女孩,在QQ上收到了同学的威胁,让她在学校注意点,不然会怎么怎么样。女孩跟老师和妈妈都说了这件事。
老师说:别担心,她不敢把你怎么样,你不要跟谁谁交往。
妈妈说:她也就是在网上逞强,你看她在学校还不是啥都没做,别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一起玩,到时把你带坏了。
老师和妈妈说的话简直一模一样,但,都没给到孩子支持。过了两周,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
妈妈这才着急了,又是安慰孩子,又是给孩子做保证:一定不会有事的。并且,自己也开始焦虑起来,不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进去。
妈妈只好去求助其他老师,不然自己搞不定,很着急。
03
在这两个小故事里,我们会发现:妈妈一听到孩子的麻烦事,都是急于安慰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没事儿。
是真的没事儿吗?当然不是。关键是,安慰没什么用!这样沟通是失败的,帮不了孩子。
前面说到,第一位妈妈,当她尝试改变一下的时候,孩子竟然给了她一个拥抱。那她说了什么呢?
她是这样说的:你跟妈妈昨天聊的那件事情,妈妈当时给你的回应并不是你想要的,是吧?
儿子说:是的。
妈妈说:那我知道了。其实我那时听到你跟我讲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心里好像是有一点愧疚的是吗?
儿子说:嗯,我是有点愧疚,我觉得是我害了小源,看到他在外面站了半节课,我心里挺难过的。
妈妈看着儿子的眼睛说:你给妈妈说这件事,其实是想让妈妈理解你的愧疚和不好的心情,但是妈妈只顾安慰你了,想着给你开解,结果不是你想要的。谢谢你跟妈妈说你遇到的困扰,你觉得我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帮助你呢?
儿子说:不用做什么,我已经明白了。谢谢妈妈!
然后孩子拥抱了一下妈妈,就吃饭、上学去了。
妈妈分享这件事的时候,说:其实我跟孩子说那些话的时候,心里很没底,就是尝试着改变。甚至有点生搬硬套,心里有点别扭,手心都出汗了。不过很有效果,大概是我装得很像吧!
她这样说,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做着做着,就毫不费力了!
04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点就是: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听到孩子背后的情绪,看到孩子的那个情绪,说出来,跟孩子共情。
当你能说出孩子背后的情绪,孩子就会觉得你很理解他,愿意跟你更深入地交流下去;然后才是解决方案。
而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你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孩子自己就能搞定,只是他需要你能理解他的感受,跟他站在一起。
你跟孩子站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做,就是一种力量。就怕你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就怕你跟别人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