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了好大勇气去相亲,结果对方没看上我。”
后台有位女生朋友,有点丧气地和熊说起她周末的「相亲初体验」。
她说,好不容易被朋友和家里人说服,自己也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终于迈出相亲第一步,但结果却不尽她意,甚至是打击到了她自尊心。
“他说跟我聊不来,应该是借口吧?”
“还是不喜欢我这一挂的长相吧?”
“男生还是喜欢甜一点的女生吧?但我完全不甜。”
女生发出这样的三连问。
熊觉得,关于相亲,男男女女好像被全国统一般地看重两点:能看对眼、能聊得来。
并且,还都喜欢将其归结于“缘分”。
能看对眼,就是有眼缘。
能聊得来,就是有性格、经历高度相似的缘分。
「看对眼」这件事,熊相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不能因一次相亲不成就否定自己。
但「聊得来」这件事,熊认为,不单单是一种缘分使然。
说得更具体点,「聊得来」是一种能够保持跟对方在同一沟通频道的能力。
所以熊今天,想分享一本关于同频沟通的书。
书名就叫:《同频沟通:把话说进对方的心坎里》。
这本书,由亚洲超越商学院执行长,中国百强讲师:林裕峰,和日本读心术专家:清水建二联合写作。
坦白讲,这本书有点功利,是一本比较适合业务员、销售学习的沟通书。
但通过阅读其中的沟通技巧后,熊发现,这本书所教授的销售沟通技巧,其核心是:如何跟客户在同一个沟通频道上。
所以放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也是同样适用滴。
熊今天,就从书中选取最实用的5个同频沟通方法,分享给大家;
希望大家能通过同频沟通,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加分加分~
通过了解拒绝的语言动作,
来调整沟通状态。
作者认为,想要建立同频沟通,就是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获取对方所在频道的基本数据。
那什么是基本数据,以及如何获取呢?
作者说,对方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排拒”表象,就是不同频的征兆(数据);
而通过知晓这些“数据”,我们应立马调整当下的沟通状态。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能够简单获取到的,关于对方“在拒绝”的语言动作:
1. 抱胸。
这是一种常见的“防备心”象征,表示自己处于一种对外界说“不”的情境。
当然啦,因天气太凉、空调开太冷而抱胸的特例除外~
2. 头歪向其他地方。
作者说,一个其实只是客套性和你对话,内心真正想的却是“不想听了”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脸部会偏向其他地方,头部也会歪着。
3. 脚尖朝着外面。
最适合呈现想转身就“走”的样子,当然就是看脚了,当对方脚尖向着外面,就是感到不耐烦,是对我们谈话没兴趣的意思。
在谈话阶段,如果对方身体出现以上征兆,就表示对方已经把我们的话语拒绝在“心房”外了;
此时,应当机立断,改变现在的谈话状态。
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将话题引导到对方身上,让对方去表达自己。
留心对方的微表情状况,
做出沟通应变。
除了身体语言之外,作者还说,微表情也是一种特别有助同频沟通的“工具”。
如果留心观察对方的微表情,一定能让我们立马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所以在谈话时,得养成“留意对方微表情状况”的习惯。
诶嘿~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想来学学有什么解读微表情的神术?
但是不好意思,书里真没有。
在书中,作者只传授了一个经验:将心比心,抱着真正关心对方的想法。
(对此,熊想说:传授得很好,下次可以不用再传了……哈哈哈,开个玩笑。)
熊觉得,这个经验算不上多干货,但也确实说明一点:
要更花心力去关注对方真正的情绪,才可以让后续沟通交流顺畅,达到双方的同频沟通。
书中,作者就最经常出现的3种微表情情绪,提供了一些相应的沟通应变方法:
当对方微表情出现愤怒时,这时候绝对不要再讲下去,反正再讲对方也没兴趣听;
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意见,让对方来掌握话语权。
当对方微表情出现惊讶时,说明对方对我们的话题比较感兴趣,这时候就要顺着话茬,把事情讲下去。
当对方微表情出现悲伤时,就要换个话题,引导对方不要太陷于悲伤的情绪。
要做不轻易让对方结束话题的提问。
“一个问句,一问出口,就要达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认为,两人的相处,是一种影响力的传递。
如果一开始提问就让双方“卡住”,或者频率对接不顺畅,那就好比双方用手机通话,却不时有滋滋滋的杂音干扰般,是很难达成同频沟通的。
所以,问话方式很重要,要问不轻易让对方结束话题的提问。
用作者专业的话来说,就是要避免“句点式问句”,而要选择“选择题式问句”。
在书中,作者举了个非常贴近生活,可现学现用的例子。
男孩想约喜欢的女孩去看电影,结果男孩鼓起勇气开口问的是:
“小美,今晚看电影好吗?”(句点式问句)
女孩其实不讨厌这男孩,但一下子答应看电影似乎太快了,然而男孩的问话,只能让她回答“好或不好”,她只好回答“不好”。
最终男孩垂头丧气地离开,女孩心情也变得不好。
一段缘分就此错过。
那么男孩该怎么问,才能约到喜欢的女孩儿呢?
或许用选择题式问句,约到的概率就能大大提高。
即:“今晚一起去看电影吧,你想看恐怖片、喜剧片、还是动作片。”
这样的问句,能够引导对方的思维框在设定的选项上,成功约到的概率起码提高60%。
大家,学会了不~
尽量不要连续追问“为什么”。
熊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与相亲对象聊天截图,内容大致为:
A:“你为什么没回我?”
B:“刚在骑电动车。”
A:“你为什么骑电动车。”
B:“去上班。”
A:“为什么今天要上班?”
B:“……”
当然啦,网上流传的聊天截图缺乏真实性,但这也告诉了我们沟通中的一个雷区:
多连追问只会问得让人无话可说,继而败好感。
因此,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要利用5W1H法来进行交互、发散提问。
5W1H指的是:Why Where Who When What How。
比如,还是上面说到的相亲场景:
-“刚刚是有什么事吗?”(what)
-“刚在骑电动车。”
-“是去哪里呀?是周末出去玩吗?”(where)
-“上班。”
-“周末上班是什么时候下班,是不是会提前?”(when)
这样一来,提问就变得发散,能拓宽更多话题,也能让自己的印象在对方心里有加分的机会~
通过技巧来为自己制造Like感。
Like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意思,一个是“喜欢”,一个是“相像”。
所以作者这里说的Like感,对应人际关系中的,人们会“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
而且他还说,这种Like感是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创造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些长期无意识养成的动作习惯,比如:
有的人习惯搔头,有的人习惯托腮,有的人习惯摸鼻子……
这些个人习惯,没有传达什么具体的意义,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些习惯。
而我们在跟对方交谈时,就可以有节奏地模仿这些动作习惯。
但并不是对方做什么动作,我们就立刻做什么动作噢(那样可能会被误会成嘲笑)
而是当他搔头,我们可能隔个几秒也搔头;
当他耸耸肩,我们过个几秒也耸耸肩。
作者认为,潜意识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当双方谈话下来,对方可能会莫名觉得彼此“很契合”,也就是会让对方对我们产生Like感。
具体效果如何,大家试一下或许就知道咯?
写在最后:
通过观察身边的女生,熊发现,关于「是否要变得特别会聊天」这件事(特别是异性相处这方面),有不少女生会抱着一种比较佛系的态度:
懂我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说多少也没用。
理确实是这个理,但熊是这么认为的:
希望女孩们(男孩当然也一样)能学点聊天技巧,反而是因为——
你身上的好,值得被看见,也应该被懂得。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