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亲 害了孩子 一生

国家也是拼了,眼看新客户开发不动,只能开发老客户了,相继放开了二胎、三胎的政策,据说有城市还正在讨论“三胎奖励九万”的可行性。

紧接着人口研究专家提出老龄化的“影子红利“的概念,认为老年人隔代抚养孙辈,也是一种生产,呼吁广大人民群众要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

人口专家可真能造概念,但心理学专家并不附和,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隔代养育弊大于利。

养育孩子不仅是给衣穿、给饭吃,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住、一起玩,缔结起高浓度的情感联结,形成密切的依恋关系。当孩子与养育者朝夕相处,就形成了心理上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心理专家们指出:一个孩子被父母以外的人抚养,其他人就取代父母和孩子建立了情感上的依恋关系。孩子内在会有两个父母,一个是生物学上的父母,也就是生父母,一个是心理上的父母,即养育他们的父母。

当他们生物学上的父母和心理上的父母无法合二为一的时候,心理上的父母就会成为主导孩子成长的父母当一个孩子越早被寄养,寄养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越认同心理上的父母。

于是孩子就被双重家庭动力所影响,不断拉扯撕裂,人为地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形成诸多不利的复杂因素,隔代养育同样不能幸免。

隔代抚养,谁才是孩子的父母?

隔代养育造成孩子对祖辈的认同和忠诚远甚于对父母的,“谁才是父母”就成了一个心理学上需要深究的问题。

现实情况是:孩子的第一依恋对象是爷爷奶奶而非父母,很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替代父母,这就造成“隔代亲”比“父母亲”更深切的现象

寄养在祖辈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孩子们都会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或忽视,内在和父母的情感联结远远不足,深深影响着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及安全感。

母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依恋模式。和妈妈的关系是一个人生命里最早期、最重要的关系。和妈妈关系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质量,影响后面所有人际关系,影响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一个不信任妈妈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信任自己的伴侣,还会怀疑整个世界。达芬奇5岁后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他一生成就无数,却拒绝走进婚姻。

能否从妈妈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影响到我们一生的幸福感、价值感、安全感。咨询室中常见一类坦言感觉不到爱的来访者,他们的咨询必须从和妈妈的和解与联结做起。

父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把孩子从母亲身边拉开,帮助孩子走向社会。父亲对孩子来说是力量的象征,代表规则。

父亲的力量和功能不足,孩子的规则意识则不强,自制力、控制力不足,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容易陷入物质依赖或成瘾,不愿意走入婚姻和职场。

父亲最重要的功能是给到孩子力量,一个人社会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父亲功能的好坏。

母亲给孩子爱和关系的能力,父亲给到孩子力量,隔代养育的孩子,在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上明显处于弱势。容易自卑,没有底气,缺乏力量。

为了拼事业,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表面上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健康成长,殊不知“隔代亲”已经让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点上。

并不是爷爷奶奶不好,而是爷爷奶奶的好,不如爸爸妈妈的好。

同时还有一个危害也不容小觑。当爷爷奶奶去世时,孙辈们都在学习的紧张阶段,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哀悼这种重大的丧失,而父母亲通常也会忽略这个问题。

过早就经历这种巨大的失去和分离,会成为他们内在一个很大的创伤,这种断裂和分离的隐痛在治疗室经常被谈起。

“隔代亲”还有一个非常隐蔽的弊端,当父母错过了孩子依恋的关键期,被剥夺了“父母的位置”后,父母心里也留下了隐隐的心理遗憾,这种遗憾就会在他们成为祖父辈时试图去弥补。

当他们的孙辈出生,他们会欢喜异常,主动揽过许多的责任,这是潜意识里他们在抢夺孩子的父母亲的位置。当然只有站在专业的角度,才能看出这种隐隐的恶性循环。

“隔代亲”并非一种健康的心理现象,隔代养育对孩子一生的幸福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可逆的重伤。

让每个父母都呆在父母该呆的位置上,才是一种正常的人伦传递。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心理层面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是现实问题。

祖辈的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能量旺盛的孩子,老人带孩子便会有诸多的人为限制。

比如害怕出安全问题的老人,总把孩子拘在屋里,出门也不敢让孩子撒欢地奔跑,在教育和人际关系上,祖辈会有许多力不从心的时候,必将错过很多孩子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诚然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社会,年轻人要发展自己的事业,就无法兼顾育儿,于是“混合抚养”便以一种极大的优势胜出了。

混合抚养其实就是以前老祖宗的养育模式的简化,即原生家庭+再生家庭的模式。以前中国多为混合居住模式,以四合院为代表,是一种融合的亲代文化。

但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四世同堂已经裂变,年轻一代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纷纷自行居住,不再与父母同住,有些相隔千里,有些只隔一碗汤的距离。彼此之间独立生活,各过各的日子。

孙一辈出生后,很多年轻父母们选择让父母来到身边一起生活。当然这也要有个前提,在大城市的年轻父母至少要是个中产才行,否则高昂的生活费会带来更大的焦虑。

所以在大中城市“混合养育”必须要有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当然“混合抚养”也不是万事大吉,要处理好很多关键环节才能皆大欢喜。限于篇幅这个就放在后篇来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9:38
下一篇 2022年5月31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