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黄金律:沟通看回应!
何为回应? 表情和距离。
1.当我们和孩子沟通后,对方表情放松,心情愉悦,甚至笑意盈盈,斗志昂扬,说明沟通是有效的。下次和孩子聊天,孩子是很愿意的状态;平时看见我们会不自觉地愿意亲近,双方距离越来越近,那就说明我们成功了。
2.当我们和孩子沟通后,满面沮丧,自信心降低,情绪低落,甚至不欢而散,那就是无效沟通,是失败的沟通。下次再找孩子聊天,他会躲避我们。平时看见我们也会绕着走,表情不自然,或者不开心,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的状态,说明代沟出现了,沟通很困难。
错误的沟通方式
1. 说教。说教是没有作用的,孩子不可能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事业结合起来。身教重于言传,自古如此。
2. 唠叨:不知为什么很多妈妈年龄越大,越唠叨。这是让孩子很想逃离的原因。唠叨传递的是焦虑,传递的是家长的失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作用。
3. 比较:对孩子来说,最反感的是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偏偏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这么做。这种教育方法传递的是对孩子的不认同,不信任。
4. 贴标签:这是一种最伤害孩子的沟通方式。
很多小学生会自称自己是“学渣”“差生”,因为家长或老师、同学很早就给他们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听到这样的话语,特别让人心痛。如果早早地被评判为“差生”,他们还有前进的动力吗?
?提升孩子自信,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沟通方式:
1. 发现孩子的优点,认可他,欣赏他。
2. 一起玩:想方设法玩到一块,创造共同爱好和共同语言,这样才能打开心扉。
汪曾祺在他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这样写他和父亲的相处: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 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一起玩,一起快乐,拉近距离,加深情感。
试想,这种“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母女成姐妹”的关系怎么可能出现代沟呢?
3. 向孩子请教,请教他擅长的事情,一定能让他自信,也能提升他的自信心,更能让他愿意亲近你。
如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的学习能力不一定能比得上孩子。
不信,可以试试看。
4.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淡化,可以忽略。
比如,小学生对卫生、仪表等不是很重视,这是小问题,整洁就好。
到了初中,青春期来了,他站在镜子前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了。
5.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很多焦虑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很多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化解。
比如,有个初三的妈妈,担心孩子高中要寄宿,不能适应。等到中考分数出来,急着选学校,寄宿的问题根本就不提了。
6. 允许犯错!
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尝试、犯错、成长的过程。
孩子有问题,善意提醒,提出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对方扭转危机。
只要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给予支持和力量,能让孩子接受建议,并在我们的激励下,有勇气去面对和改变。
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智慧沟通。
7. 学习问题,多陪伴,多指导,突破一门,稳步提高。
学习问题急不得,现在的状态也是日积月累造成的。
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选择一门,重点突破。
天道酬勤,家长多陪伴,多指导,多练习,自然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