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问:
小区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多,车棚又小,晚自习回来,孩子的车子总是停不下,即使停下了,进出也是极不方便,就为这,我家老大生气不已,甚至爆粗口,那天一气之下还蹬了那辆车子……
孩子长大了,会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的习惯,他们对外部世界会有越来越多自己的看法,也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但与此同时父母也会担心:
孩子没有实际办法去解决时,他会生闷气,发泄的方式是骂人,这时候该怎么办?
最近的综艺《不要小看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幕,男孩雷雷为了制止其他小朋友哭闹,居然用了骂人的方式,不断大呼“笨蛋”“滚出去”!
学会冷处理
如果这时家长表现出惊讶、愤怒的情绪,他们反而会“得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回应、不愤怒,不拳脚相向”,学会“冷处理”。
孩子因为某些事情的生气是很正常的。
我们作为成年人,在面对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时,生气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孩子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放学回家了,还要遇到这种闹心的事情,忍不住发火也很正常。
这样的情绪本身没有错,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压抑它。
过几分钟之后,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告诉孩子刚才说的话是非常不受欢迎的脏话。
之后,父母要询问孩子为何情绪激烈,了解孩子的需求。
一是让孩子冷静,二是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
最核心的:引导孩子的行为
心理学上讲,过分压抑情绪会导致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自己的感受一直压抑在内心。
各种各样的情绪,常常在孩子的脑子里绕成一团。
绕得久了,就开始头疼了。
情绪没有错,那么重要的,就是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表达它。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霍尔说:
“人一旦情绪失控,就会通过脏话和羞辱性的动作来将这种情感宣泄出来。”
孩子也是如此,TA们对脏话谜一般的喜欢,是为了通过脏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
如何引导?
情绪上,父母要跟孩子处于同一战线;行为上,父母要帮孩子树立一些边界。
当孩子因为乱停放的车而生气时,父母要做的是肯定孩子的情绪,和她站在同一阵线,理解她生气的原因。
这不意味着父母要陪着孩子一起爆粗、踢车、放气。
而是引导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
比如一起写一张纸条给那位车主,跟对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这件事;
又或者和孩子一起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看见、接纳,负面的能量也能慢慢转成正面的能量。
渐渐地,当孩子积累类似多的经验,她就能更好地分开情绪和行为。
父母,也有需要修炼的功课
我们在影视剧里估计看到过这样类似的桥段:一位大人爆了粗口,然后随即对身边的孩子说,这是脏话,你不能学。
精神专家发现,控制人说脏话的大脑中枢不是位于高级脑的语言中枢,而是较为低层的动物脑。
也就是说,孩子长期讲脏话,并不利于语言发展,还会让孩子停留在用低级脑处理问题的阶段。
而父母要做的,是观察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骂人的行为,虽说脾气上来忍不住是人之常情,但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情绪失控。
孩子模仿说脏话是小事,遇到问题就逃避更严重。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教的是遇到事的方法和态度,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