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聚,朋友聊到孩子,就一脸愁容。说是孩子进入了叛逆期,说啥不听,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言辞激烈,不服管束等等,根本无法与之交流,对孩子成长、前途,充满了焦虑、担忧和无奈。
叛逆期,一般发生在十一、二岁至十六、七岁,是孩子由少年向青年心理转变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迫切想摆脱监护人(父母)的行为或心理控制。
孩童期,他既没有力量反抗你,也没有应付世界的经验与技能。家长就是孩子的超人,无所不能,帮他抵御外界风雨,教他基本的生存技能。形象高大伟岸,孩子信服崇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有了可以交流的朋友,也有了一些生活的经历,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无论这个认知是否正确,是否全面,但是,但在内心自认为很有道理。
慢慢地,你不再是他的全部,超人的形象在逐渐崩塌。你说的话他不再全部信服,你做的事他不再全盘接受,他始了争执,开始了反抗。
这个转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激烈程度不太一样。有的能比较顺利地渡过,有的会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发生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感觉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端正对叛逆期的理解,调整好心态,用合理的方法,适合的手段,与叛逆期的孩子一同成长进步。
1、点到为止,少唠叨
作为家长,我们有着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与看法。总想着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希望他们少走弯路,顺利成长。
但是,多数家长,耐心不足,粗暴干涉,急于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苦口婆心,反复强调。结果,适得其反。
初中的时候,同学中间有人偷偷在宿舍抽烟,我也在其中。其实,十一二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抽烟是怎么回事,只是感觉男人抽烟挺潇洒,也想试一试,找一找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女同学面前装一装很酷的样子。后来,被人告密,家长知道了。
父亲一改以往反复说教和扫帚抽臀的做法,只说了一句“你长大了,该怎么做,你自己看着办!”
可能是被我持续叛逆的顶撞、不服、无视、躺平等系列对抗措施,搞得有些绝望了,所以,只说了这一句话。
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了。事后,静下心来,自己也有事非观,知道这事不对。从此,在上学期间,再也没有抽过烟,时常想起父亲当时说话的神情。
2、身体力行,当榜样
言传身教,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常有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做到。
你长时间地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搓麻将,却教育孩子要平心静气,专注学习。
你时常埋怨配偶、呼喝老人、欺侮兄妹,甚至大打出手,却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孝顺老人。
你成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鄙视领导、嫌弃同事,都要求孩子积极好学,处处领先。
……
以上事例,举不胜举。
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你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到呢?
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努力而为,做个样板。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变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3、换位思考,多尊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圣贤也是历经磨难,逐步成长起来的。
叛逆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美,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孩子们的一些行为,我们先不要着急下结论,多倾听孩子怎么说,从他的角度去理解,想想我们曾经年少时,是怎么度过的?不经历几回坎坷,怎会成长进步。
4、淡然接受,不强求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考第一了,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得奖了,别人家的孩子进少年英才班了……
唉!怎么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回头看看自家孩子,个子不高,学习一般,没有特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们也付出了,学习班、特长班、心理班等等都报了,甚至,还花了大价钱请了名家辅导。
别人陪着孩子一块学,咱也没有落下呀!可就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孩子每天也垂头丧气,一脸委屈,信心全无!
可能是我们家长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实际上你每天关注的都是那些成功了的孩子,80%的孩子都和你家孩子是一样的。或许钢琴第一的小孩,学习上还不如你家孩子。或许学习第一的孩子,没有你家孩子美术强……
孩子努力了,家长也付出了,却没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功,也没有什么遗憾。还不如坦然接受,另辟蹊径,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阳光的生活环境。
5、合理关爱,莫绑.架
以爱的名义,行绑.架之实。一句“为你好”,掩盖了一切。
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超好的生活条件,甚至超出消费能力之外。
集中火力,把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最好的用品都给了孩子,以显示对孩子的爱。
这样的结局,往往使孩子成了极度自私,不顾他人的人,要么背上了深深的良心债。
我们是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也要让孩子懂得分享与体谅,做一个心智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