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人心,痛!
一名14岁的初中生跳楼丧生!
一则新闻,一名武汉的14岁初中生因为在学校玩扑克被老师请家长。我们在监控里可以看到,妈妈到了学校后,在走廊里对孩子先是一顿怒吼,然后狠狠地打了孩子一耳光。看情况不好,这时老师赶快上前把妈妈劝走。留下男孩在走廊里,若有所思。妈妈和老师离开大概两分钟的时间,这个男孩乘人不注意,从教学楼栏杆一跃而下,因伤势过重被宣告不治。
孩子是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被人责骂时会伤心、不被尊重时会愤怒、受委屈了会有恨、不被理解也会有痛。事后妈妈悲痛至极,我想永远失去孩子的她,也将一辈子背负着无法饶恕自己的负罪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家长才是那支画笔。
一支笔是:陪伴
当孩子痴迷手机的时候,你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经为了逃避陪伴的劳累,就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随便玩。
一支笔是:理解
当你的孩子脾气暴躁满地打滚的时候,你想想自己是不是只要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需要,不愿意用时间、耐心去跟他们沟通。
一支笔是:尊重
当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想想自己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去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
孩子的问题背后,是什么?家长的缺席、不理解乃至不尊重。
我记得看过一个有关刘称莲的采访。刘称莲是“陪伴系列丛书”的作者。就在她女儿学业压力非常大时,她没有对女儿进行劝说,而是带着女儿深夜飞往内蒙古,去实现女儿看流星雨的梦想。凌晨4点,零下15度,空旷的荒原上,一家三口依偎着感受一道道流星划破黑夜的震撼,给孩子内心最大的支持。也正是有这样一位妈妈,使这个从来也没报过任何课外辅导班的女孩儿,最终竟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
我们要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多去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身心的发展情况,多去理解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认可和放手,跟孩子一同成长。
1.学会放手
在生活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看到过送大学新生入学的场面吧,儿子在前面两手空空,趾高气扬,老子在后面肩抗手提,还那么开心。试问一个孩子都不知道疼爱自己的父母,又会疼爱谁,关心谁,又怎么会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有责任心、有担当。
2.学会认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并不是告诉我们要一味的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任意的乱夸孩子,而是要夸到具体的某一件事情或做某件事情背后的品质上。比如:“孩子,谢谢你给妈妈盖被子,你这样帮很棒!妈妈心里感觉很温暖,因为妈妈感受到了你对妈妈的爱,而你这样做就叫做关心。这样他懂得了关心,还知道了这样别人会感到温暖
3.学会独立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电视剧、电影里的“妈宝男、妈宝女”大家应该都见多了吧。试问一个在生活上都没有判断力和选择能力的人又怎么能在事业、社会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呢?!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更是心理上的独立。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曾说过:每一个叛逆孩子的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生活没有彩排,也不可能重来,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
快乐教育,幸福成长。
如果父母能放下心中追求完美的执念,摆正心态,多鼓励,多理解,才能真正地和孩子站在一起,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