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父母都这样和孩子说话

高情商的父母都这样和孩子说话(交流密码 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分享给大家一个小故事:

 

有一名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亲切地对患者说:“虽然我没什么手术经验,但我爱每一名病人,凭借我的常识一定能把你治好的。”

 

恐怕没等外科医生说完,患者就会从手术床上跳起来,破口大骂:“怎么什么人都能当医生?”

 

患者的反应并不奇怪,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一名只凭“爱和常识”的医生呢?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光凭“爱和常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和孩子对话?

01

你真的理解你的孩子吗?

孩子并不如外表一样“单纯”,和孩子对话就像是一场解谜游戏。

 

我有一外甥女,打小就聪明。在她五岁那年夏天的晚上,因为爸妈有事外出,把她留在外婆家里。

 

她瞪着黑溜溜的小眼睛问外婆,“外婆外婆,你看天都好黑了啊!”

 

外婆眯起眼睛,“是啊,你也快点睡吧!”

 

外甥女说了句好吧,就闭上了眼,可没过一会儿又睁开眼,“外婆,这么晚了你饿不饿啊?”

 

外婆笑着摇了摇头,“我不饿,你是不是饿了?”

 

外甥女也摇了摇头,“我也不饿。我就是怕你饿了,想给你煮方便面吃!”

 

外婆大笑着从床上起身,去煮方便面,外甥女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瞧,这场解密游戏多么有趣?孩子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话语当中,而父母正是要把秘密挖掘出来。

 

孩子啊,往往就像恋爱中的小姑娘。当女孩子说出“我身体不舒服”时,其实不需要男孩子告诉她“按时吃药”,而是对女孩子的痛苦表示理解和安慰。

 

孩子也是一样,他们的表达浅尝辄止,却希望父母能够看到他们内心的诉求。对父母而言,不要针对事件本身去回应,而要针对感受去回应。

02

沟通的本质:理解与共鸣

在对待孩子时,父母总是格外缺少耐心。先别急着反驳,问问自己是不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客人不慎把包落在家中,你会不会拿着包追上去说:“你看看你!都快四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能把包忘在我家?这也就是我看到,要是丢在别的地方,看你还能不能找回来!”

 

而事实上,我们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句,“这是你的伞,差点忘记拿了。”——如果是孩子把伞丢了呢?

 

家长们往往认为只有批评才会令人刻骨铭心,却忽视了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波动中时,他们听不进去任何有建设意义的批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其实,一句“那你一定很难过吧!”要比“这有什么好哭的!”更暖心;

 

说教,并不能使孩子强烈的情绪平息,只会徒增距离。但如果父母们能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他们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

03

永远站在孩子身边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当孩子在向父母表达负面情绪时,往往是对父母的求助。

 

当我们能够洞见到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我们对孩子情感的理解之后,需要的仅仅是支持。比如说——

 

“考了90分感觉不开心吗?我觉得90分也很不错了,这是对你这段时间学习的检验,妈妈相信你对成绩的重要性的判断。如果觉得不开心,下次可以更努力。”

 

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样的表达太过复杂;但这样的沟通技巧,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

 

设想一个疯狂的早晨,手机电话响了,孩子哭了,而锅里的粥也糊了。

 

如果你的伴侣说:“做个早餐都这么费劲!孩子哭了也不知道管管吗?”

 

想必迎来的,将是“电话响了你不会帮忙接一下吗?孩子不是你生的吗,你怎么不管管?要不是你什么用都没有我能顾不上粥吗?”

 

而伴侣很快会以“我要着急上班,哪有时间看孩子!没看我每天回来那么晚吗?”回击。

 

可如果,你的伴侣说:“别着急,你先关火,然后去看孩子,我去接电话。”情况,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们不仅仅是欠缺和孩子的沟通技巧,欠缺的是沟通技巧本身。我们要求孩子克制情绪、停止哭泣、反思自己……却缺少了理解与支持。

 

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和孩子争吵;相反,孩子是父母心底最柔软的存在。可总有那么一些时刻,让父母压抑不住脾气。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日 下午6:58
下一篇 2022年6月2日 下午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