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顾佳是全职太太吗

三十而已顾佳是全职太太吗(三十而已顾佳是个怎样的人)

在沟通这件事上,怎么说比说什么,更加重要。

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上,这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描写女性生活的现实题材剧《三十而已》,开播不久就有了很高的热度和讨论度,讨论度最高的角色,是全职妈妈顾佳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全职妈妈,顾佳不仅把家庭打理得精致,家人照顾得到位,还协助丈夫打理公司。双商在线,行事泼辣。

 

为了帮助丈夫的工作,买限量名包加入富婆圈子;公司里有动机不纯的绿茶,她暗自敲打,最后直接开除了事。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前有乘风破浪的姐姐展现自信的女人有多美,现有顾佳告诉你,当了妈妈的女人也照样活得无比精彩。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但我最喜欢顾佳的一点,反而不是她那些飒气十足的高光时刻,而是她和儿子说话的方式。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顾佳的儿子上幼儿园,已经进入到调皮捣蛋的小男孩阶段,但在已经播出的情节中,每次遇到儿子的突发情况,顾佳的沟通都非常有效,属于说一次孩子就能听进去,得到安抚的类型。而且她的说话方式,让我这样一个成人听起来,都非常舒服。

 

第二集中,顾佳带儿子参加国际幼儿园的面试,本来儿子一路回答得都很顺利,各位老师很满意,没想到在一个常识题“首都在哪里”,儿子突然卡住。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好像一下子双方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首都”“手都”无法沟通。这像不像和孩子无法沟通的我们:为什么你就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呢?!

 

不仅如此,因为在答题中一直不能被理解,容易激动的小男孩直接张口咬了身边的老师。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吓得顾佳和丈夫立马冲进房间,然后她是怎么做的?

 

当场安抚了双方,并没有责怪任何人,尽管她看到了面试老师在表上画了个叉。

 

回到家后顾佳不仅没有斥责,反而安慰起了自责的孩子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告诉孩子:

不知道答案,没有不对,但咬人不行。

你的行为没有不对

还顺带达成让孩子和老师道歉的目标。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这是第一个,让我喜欢顾佳和孩子沟通方式的场景

 

知识点

从技术上分析,顾佳成功在哪里?

 

根据温迪·莫戈尔《好父母的说话之道》“与小男孩沟通”的部分,我总结了这3点

没有专注责骂、纠正,或者警告孩子,而是给孩子安全感。

控制了自己的音量,语速平和。

说话平静、简单、可操作。

 

为什么这3点有用?

 

首先,子言不合适的行为是咬了老师,非常冲动。根据科学研究,男孩和女孩大脑发育有差异,男孩的血清素分泌水平较低,跟女孩相比更易冲动和烦躁;而催产素分泌水平较高,令他们对他人的情绪或身体上的痛楚反应较慢

 

小男孩在学校可以勇敢做好自己,回到家便又退回到缺乏安全感、放肆妄为的孩童状态。如果家长专注在教训和教导他们,无论如何小心措辞,小男孩内心都会以伤心的状态去接受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相比女孩,他们拥有更少的词汇和认知工具来解释感受,或说出内心的纠结,在情感疗伤方面要花更长的时间。所以男孩很容易一边不察觉自己的情绪,一边很脆弱。(是不是和想象的不一样……)

 

选择好合适的态度,其他指标也变得清晰:音量充足但声音别太尖,语速适当、说话放松,并且适当停顿,多用短句子

 

意思清晰,又能让孩子有安全感。

不要小看这些音量、速度的标准,这些变量不仅直接影响你说话给孩子的感受,也影响你说话的方式和思路

 

实际上,

父母如何对孩子说话,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性格

 

父母是带领孩子长大的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从和父母的交谈开始;亲子沟通给大脑的刺激,伴随孩子大脑发育的整个过程

 

知识点

什么才是合适的说话方式,才能承载本该发挥作用的内容?《好父母的说话之道》提供了以下维度,帮我们衡量。

孩子的成长阶段

孩子的性别

敏感话题的特殊处理

家长的语音呈现(音量、节奏……)

 

 

和孩子讨论敏感话题,也是我喜欢顾佳

沟通方式的第二个场景

 

还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

 

幼儿园活动上,一个孩子突发癫痫昏厥,所有小朋友都被吓到。

回家之后,老师在家长微信群中一直道歉;而没有老师的家长微信群里,让有癫痫的孩子退学的意见此起彼伏。尽管老师帮忙解释,孩子病情得到控制,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被特殊对待,才隐瞒了病情。

 

在这样的压力下,顾佳是如何跟孩子说这件事的?

 

她首先接纳了孩子的感情,不怕不怕,妈妈在这里。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然后智慧的一面出现了,她没有拒绝和孩子谈论“特殊的生病”,说一句没事你不用担心;也不是“正经”地给孩子解释,癫痫是一种什么什么病,不会伤害别人宝宝不用害怕;而是直接用了一个孩子喜欢的比喻:奥特曼。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孩子真相,除了让孩子感到安全,也避免孩子因为好奇,通过其他偏激的方式,获取对敏感事物的理解,(越是禁止,孩子越会越界)来路不明的信息源,非常容易误导孩子

 

最令我感动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癫痫不是怪物之后,还告诉了孩子生病的小朋友需要关心,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孩子,帮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三十而已》全职妈妈顾佳,其实是个亲子沟通大师吧

想一想,没有家长这样的引导,对疾病和身体健康认知不足的孩子,很可能跟风,对生病的孩子有意无意地羞辱甚至孤立。

 

生病的孩子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会认识到被羞辱的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对羞辱别人的孩子来说,他们学会了不明真相也能残忍地对待他人。

 

如果我是小朋友、我也希望有一个这样会温柔地和我说话,告诉我世界是什么样的妈妈。甚至,如果我是老师、是其他家长、是孩子爸爸,也会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妈妈——懂得说话之道的妈妈。

 

怎么做一个懂得说话之道的妈妈,还能带上孩子他爸一起加入和孩子的“群聊”?

 

“善意银行”,其实是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存款,货币是家长对孩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存款越多,家长就能更轻松地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策略,也更容易保持轻松的家庭氛围。

 

为什么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已经“放养”,觉得更应该用成年人的方式对待他们。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对情绪非常敏感,尤其是负面情绪。书中提到一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对充满情绪的情景及影像,反应比儿童或大人要激烈,对愤怒和厌恶的面部表情尤其敏感。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善意和关怀,同样有很高的需求。

 

体现在说话上,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注意一些很小的事情

 

不要小瞧这些小事,生活中用得上的,到头来都是这些小方法。花莹莹老师在直播中说。

每个长期的、宏大的目标,也是依靠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些小小的方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一次,和花莹莹老师一起,学会观察自己平时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了解说话对沟通的作用,从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开始,学习做一个懂得说话之道的好父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下午6:51
下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下午7: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