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亲子沟通PPT(父母的情绪管理家庭教育)
省教科规划课题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生活中困扰我们最多的就是情绪。
情绪(Emotion)是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需要正确的宣泄渠道,需要管理。一个不分场合时间就肆意发泄自己情绪的成年人,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都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恐惧,或尴尬,或奇怪,或愤怒
尤其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明显。父母往往是家庭中不良情绪的最初制造者,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听话,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去做,父母就会训斥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当父母情绪化面对孩子时,孩子很快就会进入不良情绪状态。当双方都带着不良情绪面对面时,父母很容易失去理智,一门心思想让孩子听话,而孩子被愤怒情绪包围着,会强烈反抗父母的强迫,父母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更不要说落实教育内容。
所以说父母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亲子沟通的保障,更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不少家长表示:道理都懂,忍不住要吼,怎么办?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著作告诉我们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问题。
书中把大脑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它们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看到孩子一直玩手机,我们身体上的第一反应是恨不得马上抢过来甚至把手机扔掉(生理脑在起作用)。接下来就是情绪上表达不满,数落孩子如何不对,如何让自己生气、失望(情绪脑在起作用),最后等我们平静下来,我们才会想如何制定规则,甚至有的妈妈也会后悔当时至于那么大动干戈吗?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像我们大脑进化的过程,从生理到情绪再到思维。所以说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我们家长情绪的问题。
迁怒是情绪管理的一种状态。人们更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比自己更弱势、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人。成人的迁怒行为会影响家庭氛围,尤其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父母如何避免将情绪迁怒在孩子身上?
1第一步:舒缓怒火(爬虫脑)。
当我们再次遇到让自己生气、焦虑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想责骂,甚至是动手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方法缓解怒火:
1.默数数字。当我们10、9、8……开始数数时,往往在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理性,避免冲突爆发。
2.放慢呼吸。当我们稍微克制住了想发脾气的行为后,可以提醒自己放慢呼吸的速度,做几次深呼吸,用于缓解自己紧张的神经。呼气时,配以自我暗示:“我心中所有的气愤(焦虑、担心、恐惧、烦躁、不满等)都随着呼出的二氧化碳吐出体外。
3.转移视线。当我们想要责骂孩子的时候,可以暂时转移下注意力,让自己生理上紧张、气愤的情绪得以缓解,给自己的生理脑片刻的休息时间。例如喝杯水、暂时离开事发地等方式。
情绪的产生属于正常的生理脑反应,我们不需要因为消极情绪而产生愧疚、自责等心理,首先我们需要接纳它。但接纳并不代表情绪一定要冲着孩子发泄,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正确的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情绪脑和思维脑来协助。
2第二步:觉察自我(情绪脑)。
当我们经过生理脑,慢慢进入情绪脑的这个期间,我们要让自己学会用没有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1.采用情绪隔离的仪式或方式。具体方法:下班关电脑之前,告诉自己“下班了”,在开家门之前,告诉自己“回家了”,不要把工作状态的你带回家;可以与孩子或爱人直接沟通,比如“今天我在单位不开心,我想静一静”。
2.记录感受。管理和调整情绪的开始就是觉察,而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的方式,也是一个可以让情绪“看得见”的方式。
3第三步:清晰表达(皮质脑)
当我们度过生理脑、情感脑进入皮质脑,我们开始思考真正的解决方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我们提到的写作业不认真、玩手机超时、赖床迟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每个孩子适合的方法还不一定相同,但不变的是,我们需要传递清晰的信息给思维脑。
可以多试试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
1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清楚地描述你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所看见的,而不是情绪的发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观察和评论有什么区别呢?
举例区分:
(1)“厕所里的灯还开着哦”就是描述你所看见的,“我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上完厕所要关灯!”则是情绪的发泄。
(2) “关电视,写作业” 就是描述所看见的,“马上把电视给我关了,说多少遍了,每天都这样,不跟你喊你都不动地方,你怎么这么不自觉呢?”则是情绪的发泄。
2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通过表达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孩子。要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分,比如:“我觉得我钢琴弹得不好。”这只是在评价自己钢琴弹得好差,在谈自己的想法,没有在表达感受。当我们说“我钢琴谈得不好,我很郁闷”,这是在表达感受。
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举例,母亲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我看到书桌下的两只长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4提出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命令。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越具体越好。
像上面的事例中,妈妈可以立即提出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样明确告诉孩子,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是好的开端。这时要注意命令和请求的区分: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加以指责和批评,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可以通过“我信息:当……时,我感到……,因为我……,我希望……。”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诚实面对自已的情绪,以尊重他人的方式尊重地表达自己。
分享一个关于愤怒而不攻击的实例:
十一岁的女儿一回到家都就大叫:“我无法打球了,我没有衬衣!”妈妈可以给女儿一个可行的建议:“穿那件宽松的上衣。”或者,如果希望提供帮助,也可以帮助女儿找一件衬衣,但是妈妈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很生气,我真的很生气。我给你买了六件衬衣,你不是放错了地方,就是丢了。你的衬衣应该放在你的抽屉里,这样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知道该到哪儿找到它们了?”妈妈表达了愤怒,但是没有辱骂女儿。妈妈的话帮助女儿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她马上跑到朋友家以及体育馆的衣帽间去找放错了地方的衬衣。
面对孩子,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希望通过自身的修炼,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