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面对可怕的两岁(如何面对可怕的两岁)
你是否有过这样苦恼的时刻,家里原本乖巧听话的天使宝宝突然开始变得特别执拗,永远跟你唱反调,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不是”、“我不”……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儿童的“叛逆期”来了。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儿童心理学家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孩子2岁左右,就是父母迎来第一个阶段的“叛逆期”,即传说中“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01
“可怕的两岁”具体有哪些表现
儿童的“叛逆期”是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并快速发展,对独立、自由、自主有了迫切需求。主要表现在:
对什么都说“不”
吃饭的时候,妈妈说:“我们去吃饭吧?”宝宝扭头就说“不!”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妈妈哄着说:“我们是不是该睡觉啦?”宝宝又使劲摇头,大声说“不!”
以往所有的温柔商量、转移注意力、玩具诱惑等方法统统不管用,不管父母做什么说什么,孩子都是以“不”作为回应。
一言不合发脾气
绘本书里的足球拿不出来,哭;积木倒了,哭;饼干碎掉了,哭……反正就是,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扔东西、摔玩具,甚至伸手打人。
一切都是我的,让我来
儿童教育学家说,幼儿从2岁开始,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了。
于是,不让妈妈帮忙穿衣服,自己来,结果因为穿不好而哭闹;看到妈妈在厨房拿刀切菜,宝宝冲过去说“我也要”,跟他说危险,他不听马上要动手抢。恐怖至极。
02
为什么会有“可怕的两岁”
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
2岁孩子的智力、社交和情感发育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足以满足他那聪明的小脑袋所理解的事物,当他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时,就会又气又急,只能通过发脾气来释放情绪。
“自我”意识的产生
儿童在自然规律的发展下,自我意识一直在不停地形成。2岁的宝宝,已逐渐开始渴望独立,萌发出“自我”的意识。
他想宣誓主权说“这是我的”,他想向别人表达“我要体验新本领的快感!”,他想向父母证明“这些我都能行!”。而且他开始渴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也会频繁地说“不要”。
我有我的世界
这也是宝宝因“自我意识产生”而出现的进阶阶段,已经感知到自我的宝贝们,正琢磨着在自我的世界放飞,但却发现大人那里有很多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和规则——这也不行,那也不允许。
于是,就会沮丧、情绪失控、哭闹不止。
秩序敏感期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指出:宝宝的2岁是秩序感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一旦宝宝发现他所熟悉的环境秩序被打乱甚至不存在了,就会没有安全感,感到不安。
宝宝按自己想法摆好的玩具,大人要是不小心打乱,一定会哭闹不止,直至还原一模一样的顺序;妈妈不小心穿了爸爸的拖鞋,宝宝会坚持让妈妈重新换上自己的拖鞋,如果妈妈嫌麻烦不想换,他立马倒地哭给你看,直到妈妈换回来才肯罢休。
03
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
当我们知道孩子在2岁的“叛逆期”有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之后,就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这个时期,恰恰也代表了孩子的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有些教育家会将“叛逆期”称为学习关键期或教育关键期,只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字就会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父母要有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会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己地意识,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应对,控制好情绪,如果父母情绪焦虑烦躁,孩子也一定能感受到。
比如,宝宝一定要玩别人的玩具,拿不到就哭或者动手抢,我们可以先带着宝宝一起,教他问对方:“小哥哥,你的玩具可不可以借给我玩一下?”让宝宝知道玩玩具可以通过主动请求来实现,而不是靠哭闹。
如果对方不肯借,宝宝更大声哭闹时,也应保持冷静,温柔且坚定地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你很想玩那个玩具,但是那个小哥哥的,不是你的,就像你的玩具如果被别人抢了,你肯定会不高兴。如果小哥哥给你的,他也会很伤心的。”
如果宝宝依然吵闹,则可立刻将他带离现场,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平复宝宝的情绪。无论如何,父母都要温柔且坚定地让宝宝知道,有一些原则是不可以打破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
分散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是“叛逆期”,父母和孩子就一定不要对着干,当出现分歧时,父母可以尝试想办法转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逛商场时,孩子想吃冰淇淋,但父母担心吃甜食和拉肚子不好,此时,可以拉着孩子用夸张惊喜的语气对宝宝说:“快看,那边是什么,好像有一个大姐姐在发气球呢,宝宝不是最喜欢气球的吗,我们快去看看吧?”
简而言之,就是提供给孩子更多选择,用他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多用积极语言避开孩子的“反抗”
自我意识强烈、经常把“不”挂在嘴边的宝宝,父母可尝试用更多正面的语言对待,即,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不是直接反对他想要做的事。
比如要吃饭的时候,孩子却想看动画片,父母可以说“我们先吃饭吧,动画片会等你的。”而不要简单粗暴地关掉电视,对孩子说“你不要看了。”
要善于用这样正面的语言,避开孩子的“反抗”。
尝试主动改变孩子可能作对的环境
孩子会和父母作对,很多时候多是源于父母给他创造了条件。
比如,孩子总是不停吃零食,到饭点不饿就不吃饭了,正是因为家长给孩子买了零食,所以他才会不吃饭。如果父母能主动改变环境,少买或者根本不买,那孩子自然没有零食吃,规矩吃饭。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去抱怨,多从自身寻找原因,改变做法,不再为孩子创作“不听话”的环境。
尊重孩子的秩序感,用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当孩子十分重视秩序,并要求一切都严格按照他的顺序来时,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此时强烈的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一些生活好习惯。
例如,在吃饭的时候,妈妈可以每次都让长辈先坐下,然后再让孩子入座,他如果习惯了这种顺序,就能在此时期内学会“长者先、幼者后”的好习惯;
再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妈妈可以每次都让孩子按照原有的收纳盒顺序,收拾玩具,放归原处,他习惯后,孩子会自觉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
所以说,只要父母善于引导,孩子的强烈秩序感反而成为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契机。
写在最后
有时候,父母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和努力,但仍然不能阻止某些幼崽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让父母崩溃无语,心力交瘁。
别担心,“可怕的两岁”几乎是全世界宝宝的通病,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他们用聪明的小脑瓜和你作对时的狡黠眼神,利用一己之力掌握某个技能时的洋洋自得,搂着你宣誓主权说“这是我的妈妈”时,你是不是就会忘记他所有的“斑斑劣迹”,心中只剩对他满满的爱啦。
试着想一想,“叛逆期”其实是自然赋予人类幼崽的一种生命助力,是孩子和父母共同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