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不好被父母骂(高考后在家被父母骂)
前几日有一位学生家长跟我诉苦,她说“孩子现在说话总带刺,挺伤人的”,有一次她看到孩子功课不用心,就教育了几句,告诉孩子“要好好努力,这段时间成绩波动有点大,如果不再多花点精力,恐怕就考不取好大学了”,没想到孩子竟然生气地顶撞她“你连大学生都不是,没资格逼我考名校”。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这位母亲的孩子刚刚步入高三年级,众所周知,高三是高中三年最为关键的阶段,把握住了就可能一飞冲天,没好好把握,就可能一落千丈。她虽然孩子成绩不错,以现在的排名应该能考取一所211大学,但任何事都不能百分百确定,母亲肯定希望孩子更加地努力。
可是,当母亲按照平时的方式教育孩子时,却被狠狠顶撞。“你连大学都没有考取,凭什么逼我考名校”的反驳,触到了她的痛点,让她非常难过。
任何家庭发生这种事,都会惹得家长和孩子双方不痛快。不过,家长也不应过分在意,或许这只是孩子的一句“气话”,他本意不是想讽刺、揶揄父母,而只是想发泄下情绪。毕竟高三的学习压力实在是很大。
在学校,高三学生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他们的户外运动大大减少,他们的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这个时候他们是易怒的,他们的情绪会被内心的焦躁不安所左右,父母不经意的话语很可能成为他们暴怒的导火索。
对父母说话带刺,是高考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在高压环境下,他们很难以非常平和的心态与父母对话。当然,这也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若家庭成员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孩子通常也不会给父母什么好脸色;倘若亲子关系处理得很好,孩子就很少以“带刺的语言”与父母交流。
因此,如果总是被孩子顶撞,家长要先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不懂事。有的家长整天以命令的口气和教训的口吻与孩子沟通,这个时候被孩子怼,也是正常的。
其实处在高考期间的孩子非常需要与人交流,与同龄人,或与家人,都可以。他们希望能从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支持,也希望通过交流让自己在心理上获得缓冲的机会。还有一些高考生仅仅是想通过交流宣泄一下情绪。所以父母要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以谈心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以及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肯定。某些情况下,父母也要创造恰当的机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
父母在检视自己言行时还要从更深的角度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过度焦虑了?比如文中开头的那位母亲,她主观判断孩子功课不用心,然后开始说教,有明显的焦虑倾向。这种倾向让她看不得孩子放松,看不得孩子在紧张的备考中稍作休息。
而很多存在这种“高考焦虑”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进行判断,以及做出行动,结果可想而知。
父母的焦虑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进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备考。孩子进入到高三年级,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尊重、接纳、理解孩子,不要再用空洞的令人反感的语言去说教,如果不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保持沉默也是可取的办法。
除焦虑外,有些家长过于粘人的表现也会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张。
笔者曾经就遇到过一位母亲,她儿子高三的时候,她辞去工作,整天陪着儿子。生活上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倒没什么,关键是她经常对儿子的学习指手画脚。如果儿子对她的教育方式有抵触,她就不停地唠叨“我抛弃所有,不全都是为了你?”、“妈妈当年没考取大学,很后悔,我只是希望你不能像妈妈这样”……儿子被妈妈的话语逼得哑口无言。不过,在临高考前一个星期,他离家出走了。妈妈痛哭流涕地强调自己对孩子如何如何好,孩子却这么不懂事,但她可能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想永远离开妈妈”的种子。
这位过于粘人的妈妈不仅过于焦虑,还把孩子当成自己实现梦想的“东西”,她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这是很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悲的,最终对双方造成难以弥合的伤害。
高考对任何家庭都是一件大事,家长和孩子的心态则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如果家长能把状态调整到最佳,孩子就能以最佳的状态面对高考。反之,孩子的高考备考工作就会遭遇重重阻力。明白这个道理,家长们或许就不会再为孩子类似的顶撞而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