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交流(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很多父亲跟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丧偶式育儿冲淡了亲情,孩子跟父母不太熟,更愿意跟妈妈一起交流。如果一年跟家人说一千句话,九百多句跟妈妈说,跟爸爸说话不到一百句。日常交流的话非常精简,如“嗯”、“哦”、“好的”。跟父亲很少同台吃饭,等他吃完后,再独自吃饭。如果不能回避时,加快吃饭的速度,整个过程没有交流的声音。
《超脑少年团》成员朱克儒表现突出,其父遇到困惑,因为父子的交流太少了,孩子不愿意跟他说心里话。可能存在客观情况,比如爸爸工作忙,孩子学习压力大。父子交流的时间,通常是父亲去学校接儿子的路上交流一会儿,只有短短的五分钟时间。
伊能静说,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要考大学了,父母会经常说,我们一天都没有见面了,怎么不跟我讲话?后来,她会不停写信给儿子,即使他当时不回,但他会看,事后会想起信中的内容。
但是,父母忽略了一点,孩子从早到晚忙于学习,大脑高速运转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再遭遇父母的质问,内心会很烦躁。
其实,爸爸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交流,比如用传统写信的方式,虽然不如聊天那么直接,但这是一种信息传递,告诉孩子,父母在想什么,有什么诉求,发生了什么变化,身边发生什么事,信中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虽然孩子不会马上答复,他对父母的了解不会断档。
孩子求学路上,跟父母见面、相处的时间有很多,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可能跟父母很少见面了,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根本抽不出太多时间陪伴父母。孩子可以忙于工作、事业和家庭,但不要忘记,背后的父母,依然是你强大的精神支柱。
父母和孩子能做朋友吗?
我看到一个针对小朋友的专访,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对父母的看法。通常孩子总会跟有亲和力的父母关系亲密,以朋友方式相处,而把另一方父母当作长辈对待。一些父母教养方式,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我带你看看小朋友怎么说?
女孩甲:我让爸爸放下手机跟我一起玩,他就会放下手机,带我一起出去散步、聊天。
女孩乙:我会把爸爸当朋友,把妈妈当长辈,因为她总是误会我,拿我跟别的小朋友比。
女孩丙:爸爸不是我的朋友,但我会尝试跟他开开玩笑,他总是整天板着脸,无法沟通。他不理解我,我想要做的事情,他也不支持我。
男孩丁:我跟爸爸成不了朋友,因为他总是跟朋友出去玩,很少陪伴我,他不是开明的爸爸。
父母容易犯的错误
1、高高在上
开明的父母,懂得孩子的喜好,通过有效的磨合,一定会跟子女玩在一起。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跟孩子沟通。
“我是老子,你必须听我的!”成了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总是用长辈的口吻说教孩子,孩子也难把父母当成朋友。
2、亲子对立
父母不了解、不支持孩子,比如孩子喜欢滑雪,父母以安全为由,拒绝孩子的追求。容易让孩子认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和支持,慢慢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如果父母降低高高在上的态度,尝试跟子女做朋友,晚辈通常会乐于接受。
3、缺少陪伴
朋友提起自己的父母这样说,我的父母都是生意人,他们没有太多文化,小时候给我很多零花钱,物质方面从来不缺,很少管我,同龄人很羡慕我,我也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优越感。
随着年龄不断长大才发现,多给零花钱并非好事,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这也是父母缺席的另一种“补偿”,我从小缺乏父母的爱,父母很少陪伴我,学习也没人管,学习成绩差,我最终没有考上大学。
4、年龄代沟
父母与孩子存在实际的年龄差距,看待问题的角色,个人的态度,完全是两个时间的认知。父母难以站在小孩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使孩子提出建议和意义,父母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
可见,孩子将来交流多少,取决于亲子关系的好坏。如果父母能平等对待孩子,了解其心声和想法,正面的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形成良性的依恋关系,孩子自然愿意亲近父母。你说是这样吗?留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