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与家长有效沟通(家长和老师多沟通)
任何一项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家校共育的力量。然而,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能够积极地沟通,能够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力。否则,家校共育便沦为一场空谈。作为教师,在遇到问题时,您是如何与家长朋友们沟通交流的呢?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老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才能发挥育人合力呢?
寻找家校沟通双赢点
说清带班理念。家校有效沟通首先需要老师主动出击,站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和家长说清楚自己的带班或教学理念与目标,让家长能理解老师的确是在为孩子考虑,从而树立对老师的信心。
开展家校活动。除了言语沟通,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家校沟通活动。比如,我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劲头,另一方面能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状态,也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这样找到家校沟通的双赢点,家校之间才能彼此理解,真诚以待,并发挥育人合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换位思考,言简意赅
家校沟通时,多数教师是在孩子们表现出问题时才反馈,但没有家长不希望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赞美。因此,沟通时要换位思考,先在家长面前积极肯定孩子的长处,引入交流问题时,用“同时”过渡。比如孩子的学业成绩优秀,同时出于对他未来发展的考虑,他在同学相处时比较容易出现矛盾,家长需要予以关注引导。此外,沟通时要言简意赅。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需要考虑到家长的时间、地点是否方便,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一些策略的要点。如孩子在校表现出动作拖拉,那么引导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番茄计时法。
家校沟通,三宜三不宜
宜委婉柔和不宜直接生硬。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一般会比较忐忑,生怕自己的孩子又犯了什么错误。因此,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语气的委婉柔和是非常重要的,哪怕孩子的确犯了错,老师用一种委婉的语气传达给家长,家长的内心会更容易接受,而不是反感与排斥。
宜少而精准不宜面面俱到。老师与家长交流时最好抓住孩子的一个缺点或问题展开。因为家长的精力有限,交流面铺开过广,会导致家长抓不住重点,也不利于家长在短期内针对孩子的这一问题展开专门的教育引导。
宜多加指导不宜简单陈述。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有时也会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而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不单单只是简单地陈述问题。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小学 王爱霞:分类沟通巧应对
开门见山面对积极配合型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通常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常常主动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如实反映问题,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或建议,达成共识。
先长后短面对溺爱型家长:溺爱孩子的家长,容易盲目“护短”,不易接受直面批评。老师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长处,待家长从心底里接纳以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孩子的不足,例举类似情况的后果,讨论利弊,使他们逐渐认识到“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责任分明面对放任自流型家长:这类家长的特点是养而不育,常常让老师把他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与这类家长沟通,一定不能大包大揽,要使他们明白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的,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传递爱心面对学困生家长:面对学困生的家长,老师要拒绝“告状式”交流。而是要告诉家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和老师一样,打持久战,绝不放弃,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会赶上队伍的。我们要把这样一份爱心、耐心和信心传递给家长,从而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配合。
转换角度,理解共赢
在很多问题上,由于老师和家长的考量角度不同,便容易造成误会,甚至闹得不愉快。但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试着转换角度,尽力站在家长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表现出对家长的理解,就更容易激起家长的共鸣,也更容易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旦彼此目标一致,双方也就更容易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从而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共赢。
情理铺路
了解背景为基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性格及习惯的重要因素,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时,要结合家庭状况具体分析,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情理铺路促沟通:老师要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语言平实而中肯会让家长有亲切感。家长眼中的宝贝都是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的,老师的一句赞美不但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成为家长的动力。先肯定,多赞扬,这样才能使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接受孩子的缺点,从而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坦诚以待,真诚相告
如果是面谈,一定要记得有所准备,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倾听,要用心感受对方的态度,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待孩子的优点要善于发现,不吝表达欣赏之情,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到言之有据,理有所依。
语言要“诚”,以真心换真心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虽然教师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心是相同的,都希望被教育者健康成长,这也使得双方的合作拥有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要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想一想,这样就能使双方情感接触,心灵碰撞。面对发生的事情,老师如果能先想一想“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样?”那么就不再会简单、粗暴地去处理,而会多一些耐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多一些真诚去面对孩子的家长。
六多六少促交流
多计划少随意:与家长交流要提前做好谈话计划:谈什么问题,具体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措施,需要家长怎么支持,怎样赢得家长支持等,有备方能有效。千万不能遇到问题就请家长来学校,把家校交流变成“告状”,于事无补。
多主动少推诿:平时注意利用放学时段的见面机会或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将小欢喜和小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我们眼中的小事情可能是家长心中的大事情,不要推诿等待,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后再交流解决问题。
多倾听少讲述:明确谈话主题后,倾听家长对于主题的诉说,这样会让对方有情绪释放感,之后再做出教育引导、寻求教育支持。
多肯定少抱怨:尊重家长,尽量肯定其在教育中的付出和努力,体谅不同个体的难处,少一些抱怨和指责。
多客观少主观:向家长反映孩子问题时多一些客观表现和具体事实,少一些“我觉得”“大概”“可能”等主观推断和模糊反馈,让家长也能“亲其师信其道”。
多跟进少等待:谈话交流后注意多跟进观察,反思家校交流的效果。家校交流也是个反复的过程,不要想“谈了就一定有效”,随后等待“奇迹”出现,致使前期工作功亏一篑。
六字促沟通
尊重:家长到来之时,教师应该礼节性地给家长搬一把凳子,请其坐下。同时,给家长倒好一杯水,让家长感受到尊重。
倾听:家校沟通时,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大多数家长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找出孩子问题的根源。
赞扬:和家长描述孩子问题之前,首先表扬孩子在校的一些优秀表现,让父母意识到教师能够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样父母更容易接受孩子的不足,然后共同帮助孩子变得更优秀。
线上加线下,激活家校合作群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群,经常和家长线上分享孩子的在校花絮,热情地分享必定会让班级群洒满阳光,有爱的图片和言语必定会捂暖人心。线下家访,带上学生在校的手工制作,带上一份有进步的作业,带上孩子喜欢的一块糖果,让沟通从愉悦的氛围开始。
以心换心
作为有近二十年班主任经验的我,觉得和家长要达到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真心换真心,这样就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我认为家访这个途径非常重要,家访能让我们最快速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性格、孩子过去的成长经历。这样在以后的教育当中,我们可以真情相待,更容易理解家长的难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有的放矢。
早调查,畅渠道,勤家访
早调查:学期伊始,教师最多用两周时间,通过调查问卷、单独谈话等,对班内所有学生及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给学生一一建立成长档案。
畅渠道:新班级组建后,教师一周内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卡、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和家长公布学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餐厅管理员电话号码等信息,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勤家访:不是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才进行家访,而是教师要有计划地对班内每一名学生进行家访,有的学生,要进行多次家访。家访的时候,和家长分享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故事,交流教育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锦囊妙计”。
寻因得法有真情
剖析家庭,找到成因: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种种表现都是家庭的缩影。要做到有效沟通,教师必须提前了解家庭情况,分析家庭成因。然后互换角度,在他们的情境中分析考虑,这样就能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做到将心比心,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方法措施,具体可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每个家长都有,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作为老师,要在交流沟通时给他们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这样家长就会有方可施,有法可教。
以情动人,以诚待人:与家长沟通,最怕的就是老师高高在上,以教育孩子的架势来教育家长,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用自己的热情敞开心扉、推心置腹的和家长交谈,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认真细致地分析孩子的问题,坦诚提出改正对策的同时指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家长定能心服口服的接受并配合。
共情化春雨,真诚似暖阳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学校教育,要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作为教师,很多时候都需要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良好有效的家校沟通,能将两者紧密联结起来,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在工作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么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可以完全放手交给学校和老师。而有些老师喜欢大包大揽,觉得自己应该负责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宜。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很不理智的,也导致了家校沟通问题的产生。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榜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身体健康、在校安全、全面发展,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话题,只要将“以生为本”作为出发点,那么一切交谈都会有良好的开端。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性格、人际交往等。一方面,教师能够提前根据不同家长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沟通中家长难免会问到孩子在学校方方面面的表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和场合,特别要注意双方的情绪,不要在情绪异常激动或心情不佳的时候进行沟通。
三、选择多样的沟通方式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最优的沟通方式,可以是面谈、家访,也可以是电话、短信。可以反馈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嘉奖表扬。要把与家长沟通当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1.面对面,共情理解
把握每天放学在校前等候区的时间,这就是一场小型的家长见面会。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孩子时总会问上一句“老师,我家小孩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在学校乖不乖啊?”上周五放学晨晨妈妈就叫住了我,愁容满面地告诉我晨晨在家写作业太拖拉、不主动,要人寸步不离地盯着,家长身心俱疲。我首先肯定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家长,对于她当下产生的负面情绪表示理解,表明老师在学校也会因为孩子们的不足而生气,这是很正常的。最后将晨晨最近各方面的进步反馈给她,她听了我的话表示看到了希望,又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
2.手牵手,行动支持
我们班会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分享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及心得。同时,我们班的家长也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好父母工作坊”,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此外,班级举行活动时家长们也会积极参与,如班级开放日、一年级入队仪式、元旦活动、六一活动等等,家长亲眼见证孩子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活动中感受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和付出,对班级工作也更加支持了。
3.心连心,增进情感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要时刻记得,我们和家长是平等的关系,我们应该坚持以礼待人、以诚示人。我们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并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如果在沟通时一味地去追究孩子的过错,指责家长的教育,那么教师就会失去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和家长身上的教育职责很难比较出大小多少,但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应一定是积极正向的。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自身沟通能力,提升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