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假象(假装抑郁会被诊断为抑郁症吗)
在我接触的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中,有三个假象需要分辨清楚: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人难以接受所表现出来的抑郁状态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在心头瞌睡多。人都有一定的荣辱观,有些人遇到好的事情人的精神会振作起来,有些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会闷闷不乐,这是常见的,也是不难理解的。如果遇到事关个人前途、家庭幸福的大事,再加上人格的作用力,一时的抑郁状态是难免的,但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我说个例子:
有位职工工作比较积极认真,在个人前途上自己有一定的期待,可是,有一天因感冒吃了感冒药,上班时药物作用使其犯困,他竟然扒在桌子上睡着了。这一切被监控镜头捕捉到,单位按规定让他下岗三个月。
按照单位规定,下岗期间只发生活费,工资收一下了降了下来。恰巧的是,他刚贷款买了房子,女儿刚上高中,妻子在家待产,家庭开支全靠他的正常收入。他一下岗,事个家庭都受影响。
他对自己的下岗非常后悔,又感到对不起家人,一时间难以入睡,不思饮食,表现出了抑郁状态。
单位有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了干预。心理咨询师以为,他的抑郁与现实困难直接相关,只要组织上关怀一些,他的抑郁就会好起来。后来,单位从多方面考虑,把下岗的期限降低到一个月,并安排他重新上岗,他的抑郁立马好了。
第二个是按照量表标准测量出来的抑郁症,即误诊
抑郁量表有多种,大多是汉化过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全然。如果量表来自国外,又是以前的,很可能与现在人的社会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有出入。如果摄入性谈话不深入全面,资料收集不全,仅根据量表来判断抑郁症,难免失之偏颇。
量表仅是参考数据之一,更关键的是摄入性谈话了解,而有些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仅根据量表就判定为抑郁,这很容易误诊。
第三个是对号入座自己扮演了抑郁症角色,有可能弄假成真
人的情绪有一定的节律性,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如果总是保持某一心境,那么人的躯体是承受不了的。
抑郁是人的基本精神状态之一,有时情绪低落,有可能是身体的自我修复。但有些人非常敏感,也很容易受暗示,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上网查资料,一看自己的状态很像抑郁症,就认为自己抑郁了,这就是对号入座。
这种对号入座非常可怕,如果按照抑郁的标准看自己,在暗示的作用下,你不是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而是把自己当作抑郁的病人,就有可能越来越像抑郁症,如果“入戏”太深,就有可能弄假成真。
我之所以提出心理自助,是由于现在的人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好事,但如果走偏了路、走错了门,这就不是自助,而是自残了。我提出的心理自助公式是有普遍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