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步入青春期(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变化)
青春期也是女孩成长的关键期,做一个学习型父母,用理解和尊重,帮助女儿跨过这些坎,她们才能真正蜕变、成长。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前几天,我在家看了一部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
不得不说,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
这部影片讲述了13岁亚裔女孩美美的青春期奇幻经历:
她一情绪激动,就会变成憨态可掬的红色小熊猫。
这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么?
所以动画片中有很多有趣的场景:她可以拖着朋友上天入地,可以靠与人合影赚零花钱,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造型……
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太另类了,甚至有人叫她“怪物”。
而且熊猫发怒时还会暴露出兽性的一面,造成巨大破坏。
美美家族的女性都有这个天赋,所以世世代代的女性都要在临近成年的红月之夜举行痛苦的封印仪式,将熊猫的灵魂封印起来。
电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熊猫象征着青春期女孩的一系列成长烦恼:性意识萌芽、叛逆、自我探寻等。
而美美不愿意压抑自我,也不想封印这只可爱的红熊猫,因此与整个家族,尤其是妈妈,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所以影片后半部分也有很多场景催人泪下,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少女从青涩到成熟所经历的挣扎、突破、成长,和蜕变。
家有青春期的女孩,你一定要带她看看这部动画片。
它让我们明白:每个青春期的女孩,都要跨过这3道坎,才能真正长大。
青春期女孩脾气不稳定
父母要注意接纳和疏导
影片中,美美召唤出熊猫需要一个条件——情绪产生剧烈的波动。
当她深呼吸、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后,就又能恢复人形。
但当她愤怒时就很难控制自己,哪怕只变幻出一只爪子,也能产生惊人的破坏力。
为了避免情绪波动,妈妈便不让她上学,还把她锁到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家具的小黑屋里。
可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怒无常、感情用事,非常情绪化:
所以,当美美听说喜欢的乐队开演唱会,就开心得变成熊猫;
想到赚零花钱的方式,就兴奋得变成熊猫;
被同学嘲笑时,就愤怒得变成熊猫;
当看到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自己送卫生巾时,大型社死的她又羞又怒,再次变成熊猫……
妈妈越想压制她的情绪波动,反而越容易触动她敏感的情绪。
英国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约翰·科尔曼曾指出:
青春期是体内激素平衡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激素平衡失调被认为是孩子喜怒无常、易怒行为的原因之一,所以情绪控制可能很难。
“情绪多变”因此被他当做青少年四大特征之一。
所以,孩子情绪多变是生理原因决定的,很难靠意志力去压制。
尤其是女孩,她们的前额叶、枕叶发育得比男孩更快,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因而情绪更多变。
若她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挫败感,如果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排解,她们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攻击性,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
比如美美的妈妈,当年也被要求压抑自己体内的熊猫,结果越压抑越委屈,愤怒时与家人发生肢体冲突,抓伤了美美外婆的额头。
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情绪多变的青春期,与其镇压她的情绪,不如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引导她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教孩子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看书、运动。
或者跟孩子孩子谈谈心,帮她寻找战胜困难的方法。
或者干脆找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让她大喊大叫发泄出来。
孩子越是情绪化,越考验父母的智慧。
好的父母就应该像美美爸爸一样,在女儿难过时跟她谈谈心,告诉她变熊猫并没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有很多面,重点不在于推开不好的一面,而是腾出空间与它共存。
正是他这番话让美美决定与自己和解,不再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最后反而长成阳光又充满活力的女孩。
青春期女孩自尊心很强
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信任
美美第一次变成红熊猫,导火索事件就是妈妈偷看美美的日记。
她发现美美画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搂抱的场景,想当然地认为美美被骚扰了,便去找男孩闹事,引来很多人看热闹。
其中一个还是美美的同学,他更是肆无忌惮地嘲笑美美。
回到家里,羞愤难当的美美越想越觉得丢人、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变态。
当晚便做起了噩梦,还来了月经初潮,第一次变成一只红熊猫。
《自卑与超越》一书说: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尊重,希望能担重任,想要自己做主。”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既注重自己的隐私,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尤其是女孩,她们的生理发育更早、心理上更早熟,所以也更早地拥有自我意识,想要为自己做主。
你越不把孩子的尊严当回事,孩子越不把你的话当回事。
美美就是如此,因为妈妈经常无视她的自尊,她的叛逆不断升级。
比如上体育课时,妈妈拿着望远镜在校外窥探她,结果被保安和同学发现了。
同学嘲笑她:“是妈妈的心肝小宝贝儿啊,难怪是个失败者。”
美美的叛逆之心便被激发了,当即决定去做妈妈不许她做的事——看四城男孩的演唱会,并且开始向妈妈撒谎。
后来,妈妈再次偷看了她的日记,了解到美美去参加了好朋友的生日宴,便气愤地把她叫了回来,还公然羞辱她的朋友。
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美美,所以在红月之夜的封印现场,她坚定地对妈妈说要保留熊猫,并且暴力挣脱全家的阻拦,跑了出去。
妈妈变成更大的熊猫来压制她,她也不怕,公然与妈妈顶嘴、吵架、硬杠,活活把妈妈气得晕倒在地。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指出: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要自主、要尊严,如果父母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舞台、空间,他们就会表现得更过分,甚至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将父母隔离在外。”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很依恋父母,所以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
尤其是女孩,她们习惯做父母的乖乖女,更循规蹈矩。比如美美,从来都是乖乖地听妈妈的话。
可到了青春期,她们变强大了,与父母的互动方式就变了:
更渴望想法被尊重、决定被信任、想做的事能得到支持,她们希望能实现自我管理,而不是父母的管束和控制。
尊重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才是父母的明智做法。
青春期女孩开始对异性好奇
所以更需要性启蒙,而不是回避
性,是青春期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
尤其是女孩的父母,对这个话题更敏感,甚至谈性色变。
美美的父母也不例外。
美美偷偷画了喜欢男生的画像,妈妈看到后如临大敌,马上去教训那个男生。
妈妈甚至不准她谈论异性,一看到女儿盯着电视上的男歌手,就嫌弃地说他们是痞子、跳舞下流。
然而,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第二性征出现,女孩身体发生变化,男孩也在变,对异性好奇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反应。
女孩的青春期还比男孩提前两年左右。
家长若视男性为洪水猛兽,压抑女孩对异性的向往,她就反而越好奇、越容易做错事。
中国第一部中学生性问题访谈实录《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也指出:
很多孩子之所以中学时代就偷尝禁果,正是因为性教育缺乏、他们对异性身体感到好奇。
比如女孩历历,16岁就与同学发生了关系。
被问起“是自愿的吗?快乐吗?”
她说:“也不能说是太自愿吧,快乐也谈不上,更多的是好奇,懵懵懂懂就发生了。”
这段恋情很快就结束了,但这件事对她的爱情观、婚姻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甚至觉得为了“钱”堕落也无所谓,反正已经发生了。
这样的想法太可怕了。
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曾做过一个调查:
发生性关系的中学生中:
- 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 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 他们初次性交时百分之百不用安全套;
- 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父母与老师百分之百不知道;
-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百分之百不满意。
太多的遗憾,来自于年少时不懂,懵懵懂懂就发生了。
但后果却非常严重:怀孕、堕胎、误入歧途……
《女儿,青春期你一定要懂得事儿》一书说:
“问题女孩,多是青春期的女孩。但是如果能够为青春期女孩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她们就会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互联网也更发达,很多孩子普遍更早熟,两性交往比过去更复杂。所以提前让她们学习一些系统的性教育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女孩。
她们是千金之身,宝贵得很,更需要父母加倍的呵护。
如果你的青春期女儿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不妨为她买一本写给青春期的百科全书,悄悄放在她的床头,帮她系统学习青春期知识,摆脱成长的烦恼。
《青春变形记》最打动我的是妈妈的醒悟。
虽然她的青春期也是被长辈禁锢着过来的,当年她也痛苦地封印了自己的“红熊猫”,但她最终还是尊重女儿的决定,允许女儿与红熊猫共存。
面对女儿的叛逆,虽然她气得化身巨兽摧毁一切,可她宁可气晕自己,也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怒火伤害女儿一根毫毛。
虽然她知道接纳红熊猫意味着女儿要去更广阔的天地追寻自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依恋自己,但她依然对女儿说:
“不要犹豫不前,不要为任何人停留。你走得越远,我越为你骄傲。”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与隐忍就像红熊猫一样,是一种遗传。
了解到这一切的美美逐渐冷静下来,她变得理性、成熟,但却不失少女的俏皮与美好,圆满完成了青春期的蜕变。
影片的最后,她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野兽,都隐藏着一个邋遢、吵闹、怪异的自己,只是很多人从没有让它暴露过,但我做到了。你呢?”
好的教育,绝不是将曾经错误的教育奉为经典,小时候压抑自己,当了父母又去压制孩子。
而是共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困惑,不让同样的错误再发生在孩子身上。
成长型的父母,才能在收获孩子正向成长的同时,又让自己得到治愈。
孩子的青春期,何尝不是父母的治愈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