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青春期会非常叛逆?(什么性格的孩子青春期叛逆更严重?)
这个春节,不能逛亲戚,只能和父母24小时呆在一起。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尤其是对于一天24个小时都要和孩子相处的父母,考验比孩子上学的时候更大。
过年期间,家里的小孩子们也都聚集在一起,有些家庭甚至“四世同堂”。
“不懂事”、“不听话”、“爱闹腾”,就算平时很乖的还在,在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也难免变得“淘气”。
这个时候,父母的反应对孩子有多重要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充分证明:
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
其中一个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
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
但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身边。
生命内心本能的向往和需要温暖,这种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让人警醒的是,这些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
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也对小猴冷漠无情,残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它们身上反映的“孤儿院现象”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所不可或缺的。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依循成长秩序渐次展开,宛如一粒种子必须依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
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在青春期太叛逆了,就是因为在孩子需要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的时候,没有及时给与。在青春期,他们就以各种各种的对抗想表达这种需求。
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