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姥姥总当着他的面骂孩子的奶奶(孩子嫌弃姥姥家脏)

孩子的姥姥总当着他的面骂孩子的奶奶(孩子嫌弃姥姥家脏)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5岁的孩子洗完脚之后,跟姥姥说:“给老子把水倒了。”

宝妈听到之后,立马火气就上来了,把孩子揍了一顿,孩子还觉得自己没错。

宝妈和宝爸都忙,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为什么孩子会跟姥姥这么说话,还不服管呢?

 

这不是一个宝妈会遇到的难题,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孩子跟父母长辈说脏话;

讲也讲不听,打也打不听,父母管不了;

长辈又宠着、惯着,让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

面对这种陷入僵局的情况,父母该怎么办呢?

首先,父母要清楚孩子对着父母长辈说脏话的原因。

1、孩子被惯出来的毛病

因为经济压力,很多孩子都是在老人身边长大的,老人怜惜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隔辈亲”,对孩子自是百般宠爱。

而老人对孩子宠爱的方式则是“对孩子的要求无限满足,对孩子错误的行为一再纵容。”这会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也不知道什么是感恩。

当人在遇到阻力的时候,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拥有、为什么失去、该怎样去争取,在解决问题后得到的果实才是甜的。

当父母长辈为孩子“更加顺利”,让孩子跳过这一步的时候,非常容易让孩子感到“无聊”。

这个“无聊”、感到可有可无的,不仅是对物质,还有对未来和梦想,还有尊重和感恩。

孩子对父母长辈并不是不爱,而是缺乏爱的动力和理解,因为不懂,所以才“不尊重”、“不感恩”,对着长辈说了脏话也认为无所谓。

2、孩子有说脏话的习惯

之前有一个笑话说,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通常最先学会的就是脏话。

脏话有很强的生命力,语言简单,能够表达很强的情绪,同样也会让孩子认为“非常酷”。

在孩子3岁左右,处于诅咒敏感期,这时候孩子十分喜欢说一些脏话或者诅咒的话,比如“大便”、“放屁”、“打死你”等,而且父母越是阻止,孩子就越喜欢使用。

如果父母阻止不当,用激烈的情绪来制止孩子这样做,反而会刺激孩子更喜欢说。

或者父母给了孩子过于夸张的“大笑”、“感兴趣”的表情,孩子会认为是“被鼓励”,也会说的更多。

诅咒敏感期是孩子探索语言的一种方式,父母可以温和告诉孩子,“脏话”是不好的行为,或者对孩子的脏话表示抗议不理睬,并且让周边的人对孩子的脏话也不理睬,慢慢的孩子就认识到:脏话不好,说这些话不会得到关注。

3、孩子说脏话是为了表达情绪

孩子说脏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表达情绪”,这个情绪可能是开心、兴奋的,也可能是痛苦、崩溃的。

因为受时代和传统的影响,很多长辈,甚至父母都不愿意表达爱,也不懂的怎样表达情绪,甚至想法设法的隐藏自己的情绪。

孩子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情绪,跟长辈、父母的“内敛”、“别扭”有很大关系。

父母长辈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如果十分别扭,把“开心”、“悲伤”藏起来,还用发怒来掩饰,这就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思想:表达情绪的时候,表达爱的时候,就是如此别扭的方式。

比如说,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特别是父母经常不在家的孩子,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如果父母不能够正确的给予孩子关注和爱,那么孩子就会“另辟蹊径”,从错误的方式得到父母的关注,尽管这个关注是打骂或教育。

当父母听到孩子对着长辈、父母说脏话的时候,大部分都会火冒三丈,认为孩子“不孝顺”、“不知好歹”、“不懂尊重”。

但是看了这些孩子说脏话的愿意之后,父母有没有觉得孩子其实是受害者呢?

尽管这个“受害者”在多数情况下看起来像是把父母气的晕头转向的“加害者”,但是不得不说,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陪伴和爱,孩子就会回馈给父母什么样的表现,直到他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体验到更浩瀚的思想,从而产生挣扎。

所以呢,父母在看到孩子对着长辈、父母说脏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初衷和目的,这样可以帮助父母冷静下来,这样父母在处理的时候也会更有技巧:

1、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认同和愤怒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通常分为两类:

①跟孩子讲道理;

②打骂孩子,让孩子认错。

这两种方式,父母会发现结果并不理想,前者会发现孩子怎么讲都不听;后者会发现越打孩子,孩子为了自尊心会越嘴硬。

其实这时候,父母可以用严厉的态度告诉孩子:我在生气,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你的行为、语言让我很生气。

很多孩子在看到父母或长辈真的生气的时候,气势就会弱下来。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父母在表达生气的时候,要避免4个方式:

①翻旧账

“说了多少次,玩过玩具要收起来,每次都不听!”翻旧账是很多父母的“共同点”,却不是一个好习惯。

②唠叨

“你能不能把玩具收拾一下!”这句话有的宝妈能说n遍,不听重复,就算孩子在收拾了,有的宝妈也会说:“非让人说才行动,早点就不知道把玩具收拾一下?”

宝妈换位思考一下,也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心情了。

③避免说反话

“这玩具你别收拾!你千万别收拾!”父母是说反话讽刺,但是很多孩子听不出来。而能听出来的孩子,内心通常比较敏感,父母这样说,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

④无意义的打骂

打骂孩子其实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会挨打挨骂。

这种方式也不建议经常使用,会让孩子认为是“以大欺小”,不能树立父母权威,反而让孩子产生“恨”、“埋怨”等负面情绪。

2、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尊重和爱

跟孩子讲“尊重”和“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孩子体会到的,而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示范和引导。

比如说,当孩子说“给老子倒水”的时候,父母在表达愤怒的态度之后,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说“老子”而不是“我”,是在生气,还是觉得好玩,父母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情绪之后,再根据孩子的情绪来处理,并且告诉孩子说脏话会让他爱的人伤心。

也可以用立规矩的方式,让孩子去尊重父母和长辈,有行动带动思想。

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尊重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什么是尊重、为什么尊重。

3、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正确表达

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首先父母就要先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上面说到的第一点。当父母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这次有了大片的时候来陪孩子,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说脏话;

在家里搞破坏;

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

父母要能看懂孩子背后对父母的期待,然后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你说脏话是因为自己很生气吗?为什么生气呢?”

“你为什么跟爸爸妈妈对着干?是想让我们陪你玩儿吗?”

除了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父母还要认可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你说脏话不对,但是这件事情你生气是对的!妈妈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也会更轻松,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亲近。

宅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相处的时间和密度都变大了,再加上在家闷着情绪不好,大家情绪都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

父母和孩子相处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常年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更不习惯跟孩子相处。

如果双发没有好的沟通方式,不能正确的沟通和表达,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爆发大的矛盾,对孩子的教育和亲子相处都有很大的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午8:00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午8: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