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长的沟通故事(小学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故事)
期末复习季,随着新课内容的结束,接踵而来的就是既紧张又愉快的复习阶段。这两天,与几位家长有沟通联系,有的是我主动的,有的是主动找我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故事一:一天,接到一位家长的消息,说是听娃回家讲述我在班级将多位同学的作业改错了,他在文末还附上一个尴尬流汗的图标。
这消息确实让我颇为尴尬,经过一番调查,事情是这样的——娃因为题目不会做,就去问同桌得数是多少。可能对方没有听清,也可能人多声杂,同桌说成了下一题的得数,周围的人也不晓得是哪一题,听到这个答案都随声附和,于是让娃觉得他们都是这个答案。
回家在家长的教导下,却发现这题不是自己听到的那个答案,于是觉得“班里很多同学都错了”,家长可能也是出于好心,立刻就发来消息,提醒我赶紧纠正。
虽然我一开始对家长突如其来的一个指责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心里也有些“能不能把事情弄清楚再说话呀”之类的埋怨,但在和小娃沟通后,我已经完全释然,其实娃和家长都是好心,在发现老师错误后,他们能够及时告知,提醒老师注意修正,特别好的初衷,在此表示感谢。
也希望能够与各位家长都保持这样的畅通交流,以便在我们双方出现错误或问题时,及时提醒、及时止损。当然,如果能够在了解清楚情况的前提下再沟通,那就更好了。
故事二:小娃的作业订正又一次出现了漏写的情况,这样的疏漏已经多次出现过,比如说单位名称不写,比如说答句不写,比如说验算时的“验算”两个字不写,等等,都是这些娃觉得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对于这个情况,我在公号里也多次提及——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甚至比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更为重要。
关于习惯养成这事,我非常清楚与其家庭、与其父母关联度极高。当了这么些年的小学老师,我深知,一个孩子的某项习惯是否能够养成,首先取决于父母对此事的关注程度。一般情况下,父母在意或者重视什么,孩子那方面就会养成比较好的习惯。
比如这个孩子,他的父亲就觉得孩子会做这题就可以了,帮助孩子时往往是让娃口答一遍就算完事,以至于孩子在学校写作业时,也是不愿意动笔,虽然感觉题题都会,但就是哪儿哪儿都是错,错了之后,回家也还是不想订正,下次就再错。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关于这个问题,我除了让孩子继续在学校订正外,自然也是要与家长沟通联系的,表明态度并提出要求,希望家庭能够与学校保持一致,共同遵守必要的、规范书写格式,不要再让孩子的作业出现这种偷工减料、丢三落四的情况了。
故事三:计算水平一向稳定的小娃,今天的作业突然很失常,接二连三错了好几道题,都是计算错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愿意写竖式,二是不愿意标注退位点。
前两天是双休,我感觉娃的反常可能与在家的状态有关,于是,便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最近母亲在家里为了帮助娃进行期末复习,已经陆陆续续让娃完成了四五张练习卷,前几张娃做得都不错,可是到最后一张时,一下子也出现反常状态,下跌很厉害,对此母亲的解释是:“孩子开始飘了。”
然而,我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我是有数的,她前面几张练习卷出现高分都是娃的正常表现,孩子因为做得不错出现一些小兴奋也在意料之中,那么为什么最后的练习卷会出现所谓的低级错误呢?我认为是孩子的大脑能量不够所致。
要知道我们做数学题,尤其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是需要大脑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俗称“烧脑”,过多的练习一方面已经损耗了不少大脑能量,另一方面又因为多次重复练习让大脑出现自动屏蔽状态。因而,孩子此时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再写作业了,所以,就用频频出错来发出信号——大脑需要休息了。
所以,我给母亲的建议是:1. 别弄得太多,娃会疲劳的;2.作业要求要具体,不能打折扣,比如说退位点要加上去,计算要列竖式。
与家长沟通小故事说完了,这样的沟通,对我而言几乎天天都有,虽然每次的具体缘由都不一样,但无论老师还是孩子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点——为了孩子。
因此,无论事情大小,保持及时沟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逐步达成共识。我想,所谓的“家校合作”应该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而孩子也是这样密切合作中渐渐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