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错误的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
曾有记者问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你们知道什么是”养孩子”吗?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父母才算合格的父母呢?
一群鬼马精灵的孩子自信而大胆地说出各自的想法:
“养孩子就是确保孩子能够活下来。”
“他们检查我有没有刷牙啊,是不是吃太多薯片。”
“合格的父母就是爱自己的孩子,好好照顾他们。”
“如果你有个宝宝,你就要把宝宝排在第一位。”
“我的妈妈总是鼓励我,说我的好话,我爸爸就很自信,像个领导。”
“不合格的父母会打孩子、骂孩子,让孩子吃剩饭。他们会说,就这样吧,放在微波炉里。”
“随便把孩子丢下,就好像是个洋娃娃一样。”
记者接着提问:“如果你们的父母犯了错,你们会怎么做?” 对此,有些孩子认为不能接受,有些则大度地回应”犯错没什么可怕的,下次改正就可以了。”
看来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养育模式都有一份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给家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是继续用老方法来制服孩子,还是用新方法来和孩子沟通?
想必大部分阅读过我的“格局系列”书的家长会认为,沟通比制服对孩子的成长更友好,更有效。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沟通的误区,我把它称作”假沟通”。
放弃对孩子毫无用处的
“假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以为只要和孩子说话了,我们就是在和孩子沟通;至于为何每每沟通失败,我们很少去细究,总推诿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或者直接认为他们开始叛逆了。我总结了6个”假沟通”陷阱:
“心不在焉”
沟通时语言、表情、动作不一致,例如父母背对着孩子说话或用很不耐烦的表情说:”你刚刚说的话我都在听……”,”我正在忙,现在不要烦我!”
“蜜糖攻击”
例如这样对孩子说:”妈妈是因为爱你才骂你、打你,你知道吗?”
“千篇一律”的关心
当某种对话模式成为形式后,会失去它本来的作用,让孩子没有兴趣回答。例如家长每天回家都问孩子:”今天考试考得如何?”或”学校有什么新鲜事?”
“答非所问”
讲话不讲清楚、不说明白。例如当孩子向父母诉说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事情时,父母总是这样回答:”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多想。”
爱翻“陈年老账”
动不动就翻陈年老账式的沟通,不仅于事无补,还让孩子丧失信心。例如:”你为什么英语总是考不好?上次也是这个语法出错!”
“口不择言”
情绪不好时所做的沟通,往往表达的不是父母内心真实的感受,例如”笨蛋!””不听话,就不要再回来!”这一类不当用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父母应该尽量避免。
所以,许多父母表面上似乎沟通过了,或者看上去每天都与孩子有沟通,实际上不但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越来越叛逆或对抗父母。
父母的问题
造就孩子的更大问题
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就如一份”试题”,考验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和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水平。这份考卷得分高低,恰恰体现出父母自身的优劣势。
曾有教育工作者对某校一、二年级的50名不爱学习而且行动懒散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在12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
◆在7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只顾自己挣钱,对孩子基本不管不问;
◆在35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爱打麻将,玩扑克,对孩子敷衍了事;
◆在9个家庭中,孩子在父母前没有申诉的权利。
下面这张表,能让父母们清楚地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
孩子16种问题全部来自父母
孩子表现 | 家庭 |
自卑、懦弱 | 父母其中一人必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 |
喜欢暴力 |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 |
胆小害羞 |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 |
不懂是非 | 必有一人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干涉型家庭) |
小心眼 |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
(干涉型家庭) |
不上进 | 对孩子要求过高或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或放任型家庭) |
懒惰 |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或溺爱型家庭) |
喜欢埋怨 | 必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
脾气暴躁 | 必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爱发火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
自以为是 |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
不会关心人 |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
不快乐 | 父母不和或亲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
过于敏感、多疑 |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
不喜欢学习 | 家长不爱学习或不认为学习重要
(干涉、暴力、放任家庭) |
冷酷、孤僻 | 必有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 |
自私 |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
“孩子错了,我就说”
已经过时了
练习亲子沟通要从面对孩子犯错开始做起。因为,这个场景最能考验家长的耐心、包容心和说话技巧。我们尤其要改掉一种老掉牙的教育思维模式:”孩子错了,我就说!”
那孩子的确犯错了,我到底要怎么说呢?这里分享三个原则:
我不执念孩子立马改正
一个不犯错的孩子将一事无成,一个不让孩子犯错的家长只能生活在每天的怨气里,不能自拔。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告诫自己把批评的话,改为提醒的话;把训斥的眼光,变成理解的目光;把心急火燎的态度,暂时放下。这里,我总结出大人对孩子犯错后的一些反应,好帮助我们自省一下自己的沟通模式。
◆叫骂式批评,急着让孩子立即改正;
◆耐心但重复地提醒,希望孩子听进去,可以尽快改正;
◆为孩子提供自查的线索,引导他发现问题,并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消化和自我纠正;
◆讲讲自己犯错的经历、犯错时的心情,以及后来自己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变得更好的;
◆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该放下时就放下,创造时机让孩子体验犯错的结果。
后面4种方式方法可以混合起来使用。最重要的忠告就是:不要执念改正,不要以为批评越多,孩子改得就越快、越彻底。
我不东拉西扯地发泄情绪
如果孩子犯了重大的错误,需要立即改正的话,我们也要把谈话和提示聚焦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能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最普遍的“假沟通”场景是这样的:
“跟你说了好多遍了,让你收拾书包,你怎么就是不听?”“你也太懒了吧!每天都要赖床,吃饭也慢,什么都得催!”“时间总是不够,作业总是做不完,看你这学期考试怎么过关,以后怎么考大学?”
听到这里,孩子会觉得:反正我这么多缺点,反正你觉得我是一个无用的人,那我还要花力气改什么呢?还不如不改。
我把“不许……” 改成 “你可以……”
习惯“假沟通”的父母,经常情不自禁地把权威式的语言挂在嘴边,无论说什么事都会以“不许……” 开头。例如: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许吃零食,不许说脏话,不许骂人,不许没礼貌,不许不完成作业等等。
这些不许孩子做的事看起来都是来自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告诫,但是用错了语气和话语,很容易挑起孩子与家长对着干的情绪。孩子在心里默默地说:你说不许,我偏不听。
家长只要稍稍换一种说法,就可以把“假沟通”变成“真心沟通”。例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做想做的事…… “。“你可以”这三个字把主动权放到了孩子的手里,而我们的话语也只是提醒和建议。
一旦孩子感觉自己不是被强迫或胁迫,他就较容易去聆听父母说的话,更主动去接受大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