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错误的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

父母和孩子错误的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

曾有记者问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你们知道什么是”养孩子”吗?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父母才算合格的父母呢?

一群鬼马精灵的孩子自信而大胆地说出各自的想法:

养孩子就是确保孩子能够活下来。”

“他们检查我有没有刷牙啊,是不是吃太多薯片。”

合格的父母就是爱自己的孩子,好好照顾他们。”

“如果你有个宝宝,你就要把宝宝排在第一位。”

“我的妈妈总是鼓励我,说我的好话,我爸爸就很自信,像个领导。”

不合格的父母会打孩子、骂孩子,让孩子吃剩饭。他们会说,就这样吧,放在微波炉里。”

“随便把孩子丢下,就好像是个洋娃娃一样。”

记者接着提问:“如果你们的父母犯了错,你们会怎么做?” 对此,有些孩子认为不能接受,有些则大度地回应”犯错没什么可怕的,下次改正就可以了。”

看来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养育模式都有一份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给家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是继续用老方法来制服孩子,还是用新方法来和孩子沟通?

想必大部分阅读过我的“格局系列”书的家长会认为,沟通比制服对孩子的成长更友好,更有效。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沟通的误区,我把它称作”假沟通”。

放弃对孩子毫无用处的

“假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以为只要和孩子说话了,我们就是在和孩子沟通;至于为何每每沟通失败,我们很少去细究,总推诿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或者直接认为他们开始叛逆了。我总结了6个”假沟通”陷阱:

“心不在焉”

沟通时语言、表情、动作不一致,例如父母背对着孩子说话或用很不耐烦的表情说:”你刚刚说的话我都在听……”,”我正在忙,现在不要烦我!”

“蜜糖攻击”

例如这样对孩子说:”妈妈是因为爱你才骂你、打你,你知道吗?”

“千篇一律”的关心

当某种对话模式成为形式后,会失去它本来的作用,让孩子没有兴趣回答。例如家长每天回家都问孩子:”今天考试考得如何?”或”学校有什么新鲜事?”

“答非所问”

讲话不讲清楚、不说明白。例如当孩子向父母诉说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事情时,父母总是这样回答:”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多想。”

爱翻“陈年老账”

动不动就翻陈年老账式的沟通,不仅于事无补,还让孩子丧失信心。例如:”你为什么英语总是考不好?上次也是这个语法出错!”

“口不择言”

情绪不好时所做的沟通,往往表达的不是父母内心真实的感受,例如”笨蛋!””不听话,就不要再回来!”这一类不当用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父母应该尽量避免。

所以,许多父母表面上似乎沟通过了,或者看上去每天都与孩子有沟通,实际上不但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越来越叛逆或对抗父母。

父母的问题

造就孩子的更大问题

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就如一份”试题”,考验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和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水平。这份考卷得分高低,恰恰体现出父母自身的优劣势。

曾有教育工作者对某校一、二年级的50名不爱学习而且行动懒散的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在12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

◆在7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只顾自己挣钱,对孩子基本不管不问;

◆在35个家庭中,爸爸或妈妈爱打麻将,玩扑克,对孩子敷衍了事;

◆在9个家庭中,孩子在父母前没有申诉的权利。

下面这张表,能让父母们清楚地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

孩子16种问题全部来自父母

孩子表现 家庭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一人必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

喜欢暴力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

胆小害羞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

不懂是非必有一人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干涉型家庭)

小心眼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

(干涉型家庭)

不上进对孩子要求过高或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必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必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爱发火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不会关心人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父母不和或亲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家长不爱学习或不认为学习重要

(干涉、暴力、放任家庭)

冷酷、孤僻必有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

自私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孩子错了,我就说”

已经过时了

练习亲子沟通要从面对孩子犯错开始做起。因为,这个场景最能考验家长的耐心、包容心和说话技巧。我们尤其要改掉一种老掉牙的教育思维模式:”孩子错了,我就说!”

那孩子的确犯错了,我到底要怎么说呢?这里分享三个原则:

我不执念孩子立马改正

一个不犯错的孩子将一事无成,一个不让孩子犯错的家长只能生活在每天的怨气里,不能自拔。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告诫自己把批评的话,改为提醒的话;把训斥的眼光,变成理解的目光;把心急火燎的态度,暂时放下。这里,我总结出大人对孩子犯错后的一些反应,好帮助我们自省一下自己的沟通模式。

◆叫骂式批评,急着让孩子立即改正;

◆耐心但重复地提醒,希望孩子听进去,可以尽快改正;

◆为孩子提供自查的线索,引导他发现问题,并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消化和自我纠正;

◆讲讲自己犯错的经历、犯错时的心情,以及后来自己怎么克服困难,怎么变得更好的;

◆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缠,该放下时就放下,创造时机让孩子体验犯错的结果。

后面4种方式方法可以混合起来使用。最重要的忠告就是:不要执念改正,不要以为批评越多,孩子改得就越快、越彻底。

我不东拉西扯地发泄情绪

如果孩子犯了重大的错误,需要立即改正的话,我们也要把谈话和提示聚焦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能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最普遍的“假沟通”场景是这样的:

“跟你说了好多遍了,让你收拾书包,你怎么就是不听?”“你也太懒了吧!每天都要赖床,吃饭也慢,什么都得催!”“时间总是不够,作业总是做不完,看你这学期考试怎么过关,以后怎么考大学?”

听到这里,孩子会觉得:反正我这么多缺点,反正你觉得我是一个无用的人,那我还要花力气改什么呢?还不如不改。

我把“不许……” 改成 “你可以……”

习惯“假沟通”的父母,经常情不自禁地把权威式的语言挂在嘴边,无论说什么事都会以“不许……” 开头。例如: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许吃零食,不许说脏话,不许骂人,不许没礼貌,不许不完成作业等等。

这些不许孩子做的事看起来都是来自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告诫,但是用错了语气和话语,很容易挑起孩子与家长对着干的情绪。孩子在心里默默地说:你说不许,我偏不听。

家长只要稍稍换一种说法,就可以把“假沟通”变成“真心沟通”。例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做想做的事…… “。“你可以”这三个字把主动权放到了孩子的手里,而我们的话语也只是提醒和建议。

一旦孩子感觉自己不是被强迫或胁迫,他就较容易去聆听父母说的话,更主动去接受大人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午2:32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午3: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