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沟通的心理课(高中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活动课)
我们接着谈“人际交往”这一教学模块。这个模块,除了异性交往外,其实还有如何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家长相处。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这堂课的主题是紧接着“异性交往”,学习如何与家长沟通,意思就是恋爱之后结婚生孩子了,你准备怎么处理亲子关系的问题,这个课程顺序,不知道读者是否能够心领神会,哈哈~~~~~
但还是简单说一下关于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主题,其实这并不容易在课堂中教学。随着学生个体意识的觉醒,他们会天然接近和他们相似的人,组成小团体,各自有各自的喜好。
我也曾经上过关于“沟通”、“信任”等主题,后来发现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外活动过程中,比如军训、国防教育、学农、社团活动等,教官或者营地教师其实都有在讲团队建设,效果其实比心理课要好得多。久而久之,我就不大上这些主题了。
但我确实一直在研究团队建设的,中学、大学以及企业我都一直有在讲,我想后面专门写一下我是如何做的,毕竟这很难用40分钟来进行教学。加上我用的是比较大的活动,比如盲人开车、信任之旅这样的,做这些活动要胆大心细,哈,一般萌新并不推荐。
此外,这几年做师资培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在离开体制后的一年里,我在一家合资教育科技公司做了8个月的运营副总,我发现公司里,特别强调“团队作战”的文化。虽然我一直是在做团队方面的培训,但是真的到了体制外公司,关于“团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我突然产生一个疑问,如果企业当中对于员工团队合作的要求很高,那么,在学校里,我们是否有给学生好好做这方面的教育呢?也许利用运动队可能更容易实现,在平时授课时还是有难度。
再换一个角度,学校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水平如何呢?哈哈,这个问题,我就留在这边吧,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我只是想说,教师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可能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回到这堂课的主题——亲子沟通,有一点我需要事先说明,这节课并不是我原创的。几年前,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参加活动,我旁听了邓庆民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真的,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关于“亲子沟通”的课,40分钟的课。在他课程的基础上,我做了一些调整,加入了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内容,然后上出了自己的风格。
其实,这也是我想对萌新老师说的,一开始借鉴别人的课,并没有什么,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考试学科经常会有“同课异构”,而心理课生涯课即使“同课同构”,只要上的人不一样,效果都会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把我的课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但你上和我上,还是会有很大差别,毕竟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
课堂导入部分,先打出两个字“孩子”,然后问学生,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学生七嘴八舌讲一通之后么,我会稍微总结一下,一般孩子的含义有(1) 儿童;(2) 儿女。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3)长辈都把晚辈叫做孩子,这是一种爱称;(4)未满18周岁的人(也就是未成年人)。
“我们今天就从孩子开始,来谈谈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亲子沟通方面的话题。”
通常情况下,讲这句话会带来嘘声,学生其实并不喜欢谈论这个话题,尤其是高中生。当然,如果各位读者看了之前热播的《小欢喜》,那里面刻画的高中生还是非常贴近现实的,建议认真看。
我会继续说“父母也好,孩子也罢,我们都没有经验,大家生活在一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今天利用这节课,大家可以来吐槽,但是也请务必记住,你今天吐的槽,等你做父母的时候,很有可能一样被吐。”
“老师,我打算丁克~~~~”
如果学生有这个想法,直接叫出来,那其实只要接一句:“年轻人,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搞得好像这事儿你一个人就能说了算一样。”
笑笑也就过去了。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同学们也思考一下自己和父母相处的如何?有没有啥烦恼和困惑?
这里我会放一个小视频,也比较老了,网上的,母亲节的一个小视频,原片2分多钟,从孩子1岁到长大成人,父母老去,背景音乐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但这里只放到18岁,孩子离家,放大了小时候的其乐融融和青春期里的冲突争吵。
然后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学会做孩子。
“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和父母相处的烦恼和困惑都有哪些啊?”其实无外乎三点:父母不理解自己;特别唠叨;对自己期望很高(过于注重学习)。
后面就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我和邓庆民老师在这一块的引导就有了比较大的差别。下图一是邓老师ppt,图二是我的。
我把陈述句,改成了开放式提问,然后做了一个小结,就是努力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这个理念,学生们也都听过,只是做起来都很困难。这样就引出了后面的活动任务,这背后都是学会做孩子的一些技巧。一共有6个,小组来随机抽取、准备,5分钟后来演绎。
1. 夸夸爸爸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活动情境:当爸爸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
活动要求:根据情境设计台词,并表演出来。
2. 节日的卡片
活动形式:卡片撰写
活动情境:母亲节等节日,写一段话送给妈妈。
活动要求:小组撰写一段给妈妈的话,突出赏识妈妈。
这两个任务,代表要学习赞扬父母,背后是期望效应的理论。
3. 帮着爸妈骂自己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活动情境:当自己考试失败……
活动要求:骂出爸妈要说的话。
这个任务背后是谈如何能够从是非争论,到问题解决。但这个“顺”,我觉得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争议,所以在阐述的时候,我会强调节约争吵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上面。但这一块讲的时候还是要小心谨慎,现在有一些家长,真的对孩子过于苛刻了,导致“低自尊”人群数量确实在增多。所以如果现在讲的话,我应该会把这一块再重新调整一下。
4. 做个勤奋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活动问题:当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
5. 做个健康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当 ,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健康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
这两个任务会让学生填很多条空白,多多益善,让学生自己想如何来做一个勤奋、健康的孩子。其实现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勤奋健康,往往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6. 晚上打电话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活动情境:人际交往上面,与他人出现了矛盾,晚上与家长通电话……
活动要求:根据情境设计台词,并表演出来。
这个任务主要是强调要和父母沟通,但关于“沟通”,其实能讲的内容也不少。
讲到这里,会放一个视频,泰国的广告,名字叫《My dad is a Liar》,确实很催泪。
看到结尾处,我也深受感动,同时也是在告诉学生,其实父母也不懂孩子,有些东西也都是藏着掖着,害怕伤害到孩子……
邓老师设计的活动与总结的技巧,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只是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用到他自己学生的例子。而我讲的时候,用的例子不太一样。还有在总结部分,因为他当时上的是公开课,总归要非常正面积极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是随堂课,过于正向,反而会失掉真实,学生到最后很难走心。所以我最后的总结会多说几句:“同学们,在许老师过往接触的案例中,我也不得不承认有个别父母,那真的非常过分,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那都是特例。大多数情况下,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的是以爱之名造成的伤害,但父母也确实是爱孩子的,只是他们不懂得方法,总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很难去改变你们的父母,也很难去改变你们,但这堂课,我是讲给未来会为人父母的你们听的,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