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激发孩子大脑的方法)

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激发孩子大脑的方法)

研究发现,儿童最初是借由家长的语言来逐渐认识世界的。儿童大脑的活跃程度,不仅和家长向他们灌输的词汇量有关,更与亲子会话的深入程度有关。良好的亲子交谈是一座宝库,蕴藏着美好的亲子关系,也蕴藏着孩子智商与情商发育的“催化剂”。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多与孩子进行讨论:你爱说,他就爱听

——孙先生,31岁,大学讲师

在我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做大学教授的岳父告诉我们:“有睡前听故事习惯的孩子,到5岁时会比没有这个习惯的孩子多听到29万个词。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报兴趣班,而是好好跟孩子交流。”

于是我们一家人达成一致意见:将来要多读书给孩子听,多与孩子进行讨论。

孩子出生后,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下经验:在孩子3岁前,应多跟孩子讨论“他看见的东西”;在孩子3岁到6岁,多跟孩子讨论“生活中的东西”。

孩子所能看见的东西,就是孩子目光所及的一切。

比如,当宝宝看见妈妈要离开,就会哭,我岳父便对他说:“宝宝看到妈妈走了吗?那你哭的声音可真大,你在想什么呢?”

当宝宝注意力转移到我岳母身上的时候,我岳母说:“你在看姥姥对不对?姥姥今儿穿着粉色的衣服,是不是很漂亮?看,这儿还有个胸针。”

出门遛娃时,我们也说个不停。我们爱说,宝宝就爱听。

比如岳父带他出门,看见梅花会说:“宝宝在看梅花吗?这是蜡梅,它的花很香。”

在说“香”的时候,他做一个嗅的动作,配上陶醉的表情。宝宝被他吸引,仔细看蜡梅的花瓣。只要是宝宝关注的人、事、物,岳父都跟他“讨论”,而且不断发散,由此及彼地跟他讲述相关的事物。

他会指着正在工作的园林工说:“蜡梅是园丁叔叔种的。你看,他在种花。我们过去打个招呼吧!”然后,他会带着孩子去跟园丁问好。

 

孩子上幼儿园后,亲子交流的内容更丰富了,从目光所及的东西逐渐过渡到“生活中的东西”,包括那些能唤起孩子回忆的东西、孩子期待的事物、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等。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我常说:“宝宝,今天你希望有什么好事儿?”如果他心情好,就会发挥想象力说很多。我会参与讨论,引导他使用更丰富的语言。

如果他懒得理我,我就说出自己的期待,比如午餐的美食、工作中的惊喜等。他会被我的情绪感染,抱着美好的期待度过这一天。

放学的路上我们也会讨论各种话题,比如:今天哪个小朋友没来上学呀?哪一节课你最喜欢?为什么?中午饭吃了什么?等等。孩子不愿好好回答的时候,我就主动猜:“我猜今天最好玩的是音乐课,是不是又学新歌了?”这样的对话可以刺激孩子进行回忆与总结。伴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逐渐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

亲子聊天可以帮助孩子对“过去”与“未来”产生认知,逐渐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比如我说:“儿子,爸爸今天接你的时候,带你去小公园捡树叶。我们把树叶带回家晚上做标本玩好不好?”通过亲子讨论,孩子会逐渐理解两个概念:“爸爸接我的时间”还没到,要先去幼儿园好好上学。“小公园”是他以前去过的地方,“捡树叶做标本”是要吃过晚饭后才能做的事。

再比如,我爱人是电视台记者。她在出差前会跟孩子讨论自己对旅途的期待,许诺带礼物回来。在她走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发照片回来。我就跟孩子继续探讨妈妈去的地方、遇到的新鲜事,以及她的工作成果等。这样的沟通既能缓解孩子思念妈妈的情绪,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的事物。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畅想未来。“梦想”“等你长大后”“未来”等概念貌似简单,实则对孩子意义重大——孩子在畅想与讨论的同时,会渐渐理解并树立远大理想。

无论孩子畅想得多么离谱,哪怕乱说一气,我们也会认真聆听并鼓励他说得更有条理,更丰富,更细节化。亲子话题就是从这些畅想中诞生的。

如果孩子敢于做梦,敢于表达自己,他有什么事情就会愿意跟大人说,也愿意跟老师说,就能够避免情绪压抑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更健康地成长。

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

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能力就越强

——高老师,小学特级教师

我给一年级新生上课的时候,总会先说:“同学们,把语文课本拿出来,翻到第4页,准备上课了。”一些孩子马上就能照做;一些孩子只能跟上部分指令,把书拿出来后去偷瞄其他同学翻到多少页;也有少数同学处于神游状态,对我的指令充耳不闻。

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着三个指令:

1.把语文书拿出来;

2.翻到第4页;

3.停止玩耍、说话,集中注意力。

这一系列指令是听力、理解力、智力、执行力的综合体现。想象一下,孩子每天上8节课,日复一日,能跟上老师讲课内容的孩子往往就是未来成绩好的孩子。这类孩子耳聪目明,往往只占班级人数的20%。

我认为,孩子是否耳聪目明,与他在幼儿阶段接触的词汇量密切相关。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能力就越强。

那么,怎么跟孩子进行有效的交谈,培养孩子的听力与理解力呢?

交谈不是唠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家长可以不断引申发散,扩大对孩子的词汇输入。

在上文的案例中,家长通过描述孩子所看到的事物与生活中的事物,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各种概念的讨论方式是科学的。当幼儿不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可以自问自答,不断进行引申与发散。

比如,妈妈看到孩子抓玩具,就说:“宝宝,这个玩具什么颜色啊?噢,它是蓝色的。”

看到孩子注意力转移了,妈妈指一指他的衣服,再指着天空说:“哇!宝宝今天穿的上衣也是蓝色的,和天空的颜色一样,是不是?”妈妈用惊喜的语气把孩子的注意力一次次拽回来。

妈妈说:“这玩具是个三角形的,哈哈,咱们家还有什么三角形的东西呢?”妈妈不断地重复与颜色和形状相关的词汇,就可以刺激孩子的听觉系统,让孩子积累起不同的词汇概念。

孩子的天性就是从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沟通。

“你画我猜”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亲子互动。先是家长画,让孩子来猜;也可以让孩子画,家长猜一猜。

比如孩子画了一只小兔子,家长用提问的方式说:“妈妈看到这是一只小动物,它是吃草的吗?它是白色的吗?”这样一来,亲子讨论就可以展开了。

亲子间的对话就好比打网球,我们要跟孩子发球、回球,多打几个回合,要花时间倾听、等待孩子,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

举个例子:

孩子:苹果树是怎么长出来的?

妈妈:还记得我们上次种绿豆芽吗?(不直接给答案)

孩子:记得。

妈妈:你看,绿豆能发芽,发出芽来还会长叶子。大树是不是也有叶子?

孩子:是的。苹果树是绿豆发芽长出来的?

妈妈:不是。绿豆是种子,种子能发芽。昨天你吃苹果是不是看到了苹果核呀?那个核里也有苹果的种子。

孩子:是的。苹果种子也能发芽吗?

妈妈:对啦,苹果的种子发芽长出来的就是苹果树。不同的植物,种子是不同的哟。

在上面的对话中,家长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线索,一步步启发孩子回忆、思考,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顺畅的亲子沟通。

而好的亲子关系和顺畅的亲子沟通,往往出自看似平常的亲子对话,尤其是孩子的童年阶段,与父母的对话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亲子对话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远超过让孩子参加昂贵的补习班。

家长应时刻牢记:亲子聊天是塑造孩子大脑的最好方式。而这又是任何家庭都消费得起的高级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下午3:44
下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下午8: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