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要羡慕别人的孩子)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作者:小屯(爸妈精读主笔)
01
都说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脾气却越来越大了。
的确,孩子小有小的“公主病”、“王子气”,大有大的叛逆,所以每每看到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心里都由衷投去羡慕的眼光。
但是现实却是:你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你的孩子也在羡慕别人家的父母。
前些天,演员孙莉在微博上发了一组女儿黄多多染发的照片,并配字:姐姐的新发色。
照片中,多多的头发染成了淡紫色,漂亮而时髦。
恬静优雅的气质,让这个十三岁的女孩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赢得了网友们一片赞誉。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活成了多少十三岁少女想要的样子啊。
十三岁的多多不仅染了头发,早在几年前还打了耳洞。
比起这些,最让大家最羡慕的还是:多多有一对不过多干涉限制孩子人生的父母。
黄磊夫妇对于孩子在新鲜事物上表现出的好奇与热爱,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并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体验。
作家尹建莉曾说: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而这种自我掌控的机会,要靠父母给予。
在平等、尊重不受干涉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多多,孝顺体贴,好学懂事并多才多艺,成了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深受大家喜爱。
我想黄磊夫妇,也一定是众多孩子心中羡慕的“别人家的爸妈”。
02
对比多多的成长,一位网友留言说:
越压制越叛逆,开明开放了小孩反而不会做太过分的事。
此评论一出,立马赢得大家认同。
这位网友说:从小到大,父母都对他要求特别严格,什么都限制,比如:
不让看课外书;放学后必须早回家;不准抽烟……
结果是,他抽烟喝酒纹身早恋,并且,为了摆脱父母的管制,高三就跑出来自己找工作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父母越是阻止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孩子越是要去做。
专家曾说:
孩子有独立的欲望,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家长却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不愿放弃干涉和控制。一次又一次的严厉管教,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沟通,最终造成孩子的叛逆。
不是孩子叛逆家长不得不多加控制,而是干涉限制孩子的行为,才是造成孩子叛逆的重要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大人的干涉限制真的有用吗?
为此,美国普渡大学曾做过一份很有趣的调查,在一群未成年儿童面前放了四本书,封面依次写着以下内容:
“这是最畅销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名”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
“本书仅限21岁以上的成年人阅读”
结果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最想看的是第四本。
这说明:越是干涉禁止的事物,孩子越感兴趣,越想去做,压制存在的地方,生命力只好扭曲地生长。
而这样又会引来家长更多的干涉,最终结果只会以孩子的叛逆收场。
03
《少年说》中,高二男孩张晨曦,因自己曾经的叛逆跟父母道歉的场景,让人印象 深 刻。
节目里,这个身高1.92米的男孩说:
当时叛逆,以为自己一直是对的。
初二那年,因为一件小事,他离家出走,让父母找了整整一天。
他躲在学校的传达室,看着爸妈一遍遍进出学校大门,心急如焚地找寻自己的样子,他却感到很好玩。
这样的叛逆行为,不知道还有多少次。
直到有一次,他病了,被爸爸抱着去医院,一路上,舍不得让他下地多走一步。
爸爸才四十三岁,头发却白了一半,他开始悔悟,自己不该为了气父母,而故意去叛逆……
说的过程中,张晨曦几次哽咽,并鞠躬,请求父母原谅。
在主持人跟观众看来,孩子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向父母表达了歉意,已经很懂事了。
但父亲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当着大家的面,他没有立即接受儿子的道歉,而是提出了要求,要儿子缩减打篮球的时间,认为学习最重要。
能感觉出,张晨曦当时内心的纠结和难过。
他还是努力为自己争取说:
打篮球是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每天就这点盼望,跟同学在一起可以有说有笑,比较放松,希望父母能理解。
但父母并未出声,直到他再次妥协,向父母保证:
一定重新做回自己,做回那个你们熟悉的儿子,让你们以我为傲。
这段场景让我们看出,父母还是在用亲情干涉和限制孩子的行为,父亲的做法,也让我们也看到了当年孩子叛逆的原因。
杰克·布雷姆说:
被禁止的东西对人总是更有吸引力,当限制越来越多,机会就越来越少,孩子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是孩子产生叛逆的核心。
而用亲情去干涉限制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在矛盾自责中,压抑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心理痛苦,甚至怨恨,继而影响亲子情感关系的发展。
04
作家龙应台曾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过儿子抽烟这件事。
儿子安德烈喜欢抽烟,与她聊天时也会点起一支烟,而龙应台是一个不喜欢别人抽烟,也不喜欢闻到烟味的人。
她担心吸烟会对儿子身体有伤害,因此写到:
我看着你点烟,翘起腿,抽烟,吐出一团青雾,我恨不得把烟从你嘴里拔出来,丢向大海。
可又觉得,儿子已经21岁,是个有自己独立思维能力的的成人了,成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所能造成的错误承担后果,自己有什么权利去干涉约束他的生活呢?
况且,干涉禁止他抽烟,不代表他私下不会抽,只会因为争执而破坏母子感情,相信说清楚利弊,孩子会有自己的选择。
怕自己忍不住干涉,她甚至在心里默念三遍: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最终,只给出了建议,要尊重共处一室的人,不要在室内抽烟。
其实,对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担忧,所有父母都一样地纠结,名人也不例外。
龙应台说,作为母亲,把儿子当“别人”,自己放手不去干涉他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的安德烈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系,现在英国一家银行做高管,实现了财务自由外,还拥有大量可以选择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过得幸福而有意义。
真正的爱,是尊重、理解和信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成长,有更多的时间更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龙应台对于儿子的爱:
不过多干涉限制他的人生,充分保护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让他在任何时候,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
05
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
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的最大最可耻的错误。
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有些事情不去干涉禁止,会养成他过度自由、不守规则的坏毛病。
不干涉不代表放任。
事实是,如果家长平时不过多干涉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真正危险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去禁止,孩子反而会听从你的意见。
而过多的干涉限制,只会让孩子对“不许”“不可以”……这些词,产生心理免疫力。
那么家长如何养出不叛逆的孩子?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与孩子平等交流。
每当想要干涉限制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时,都要告诉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是一独立的个体,只有平等的交流沟通,才不会以家长的权威去限制孩子。
2、学会放手,换位思考。
放手给孩子机会,凡事要相信并遵从孩子的内心,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问一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后在再给与正确引导。
3、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父母是尊重孩子自主精神的典范,他们很少干涉孩子的成长,他们认为: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更高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坚定的自信心去克服困难,适应生活,创造生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说: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这种爱远比简单粗暴的干涉限制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过于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只会让孩子对人生失去希望,等到孩子真的生无可恋的时候,父母后悔晚矣。
孩子的成长稍纵即逝,希望我们不要去干涉限制他们的人生,让他们更好更自由地发展心智,而我们也会在孩子的教育成长的道路上减少很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