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孩子缺乏安全感(8岁孩子担心害怕 ,如何疏导)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前几天,陪闺蜜去幼儿园接她家小朋友放学,因为是暑假的托管班,所以孩子不多,也允许家长进入教室里直接把孩子接走。
我们过去的时候,小朋友正好站在2楼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远远地看到我们一块儿过去,大约是太兴奋的缘故,直接用小胳膊撑着走廊的扶手往上一蹿,对着我们打招呼。
他可不知道,他这一蹿,把我吓得硬是在7月的大太阳下出了一身的冷汗。小孩子哪里有什么危险意识,他觉得往上蹦一蹦,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他,却不知道这一蹦有多么大的危险系数啊!
很多父母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到了3-4岁就可以做出明智的、安全的决定。
然而,从很多幼儿园的防拐防骗演习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平日里对孩子耳提面命的那些可能存在的危险保护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事实上,孩子在6-8岁之前,缺乏让自己避开危险的判断能力。因为他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实力,犯错误的时候更不知道自省为何物。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跳的和爸爸一样高、身手像妈妈一样敏捷,自己能够轻松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自以为孩子能够懂得、或者做到的安全防护,其实在孩子面前都是“纸老虎”,他们压根儿不懂得也做不到。
1、孩子一直在父母视线范围内,就一定是安全的吗?
很多父母相当然的认为,孩子只要一直在视线范围内,只要在家里,就会是安全的。
事实上,美国一个儿童安全咨询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6岁的孩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在父母面前出现意外伤害的。除非是随时和孩子保持近距离,否则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
比如孩子对家里的三角柜感兴趣,打开抽屉往上爬,结果完全没有意识到三角柜已经开始倾斜……比如孩子对家里的药箱感兴趣,对前些时间吃过的那些甜甜的药感兴趣,就会趁着父母不注意,直接拿出来……
学步阶段的孩子和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意外伤害更多都是在家中。比如摔伤、磕碰伤、烫伤、食物中毒、高空坠楼……
防不胜防!爸爸妈妈即便是在家中、孩子即便是在眼前,也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地照顾孩子哦!
2、危险的事情已经让孩子受到了惩罚,他就一定不会重复第二次?
我们常常会在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孩子,根据红绿灯的指示行动。而且会让孩子看到很多因为违反交通信号灯而导致的悲剧。
而当汽车行驶过来的时候,孩子仍然会固执地横穿马路,他会盲目地相信自己可以跑得很快、可以躲避危险。
所以,永远不要因为已经向孩子多次强调危险是什么,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可以知道安全底线。更不要以为危险的事情让孩子受到了惩罚,他就一定不会重复第二次。
在同一个地方摔倒无数次的孩子,数量并不少;以同样方式摔倒的孩子,数量也不少。孩子并不能从受到的伤害中吸取教训,他反而更相信受伤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是因为路太滑、自己不小心导致的,以为自己只要小心就好。事实上,孩子不过是在选择重复同样的错误罢了。
因此父母一定不要放松自己的警惕心和警惕性,觉得孩子已经受到过教训了,就可以放心他不犯错了。
3、当孩子受到了伤害时,他一定会告诉父母吗?
很多家长都会反复地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哪里受伤了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实际上呢?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做到这样,所谓的校园霸凌还会存在吗?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做到这样,你还会在给他洗澡的时候发现他膝盖上的伤口已经红肿发炎了吗?
专家们发现,女孩受到烫伤、割伤、挫伤时的困苦反应和大惊小怪的程度要比男孩强很多。因为大多数父母会鼓励男孩要坚强,不必在意这点小伤。
所以当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使自己受伤时,比如又一次地摔倒在同样的地方,即便是受伤了,他也很少会主动和父母沟通自己的疼痛和不适,越大的男孩越想要掩饰自己的伤口。同样还有总是受到训斥的孩子,也很少会主动和父母沟通自己的伤痛。
因此父母还是要多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到他的异常,另外当孩子主动告知自己的不适时,父母要多理解而不是指责。
当孩子受伤后,父母要问清楚他是如何受伤的。如果孩子说自己对危险的认知度不够或者能力判断出现错误,那么下次同样的错误他就会很少重复;如果孩子一味指责是客观原因导致,怨天尤人,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会受同样的伤。
另外,当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才更值得父母小心谨慎地看护。因为孩子们之间会有一种无形的磁场,相互友好也好,相互竞争也罢,他们往往会因为“面子”而把自己仅有的安全意识置之度外。
比如孩子独自一个人可能不会独自去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而几个孩子在一起,就很有可能一起跳入无人看管的水塘寻求刺激!
所以孩子们一起外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知道同行者是谁,孩子们去了哪里,要做什么事情等等细节,力求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