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常犯的四大误区(教育孩子的误区您犯了吗)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孩子的那些误区。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1.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就聪明
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早期攀、爬、坐、退等各种“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肯定跟他们长大后的各方面能力有关。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近年完成的对一群儿童不同时期智商和情商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表现与他们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2.谩骂
“今天这么热,你还穿两件衣服,你怎么这么笨啊!”
有些家长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然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打骂教育不可取!
经常谩骂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或暴躁、暴力!有些时候,可能是孩子犯了错,也可能是孩子顶了嘴,还有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家长心情不好,孩子正好撞在枪口上!一通谩骂,就在所难免了,其实,一句话,听得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你总说孩子笨,那孩子很容易变笨给你看!所以说,其实家长说话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一下。
3.恐吓
“再不把饭吃完,我就把叫大灰狼来吃掉你”、“不要你啦!”
当大人无法应对孩子的不听话时,不自觉地会吓唬一下孩子,从“大灰狼”到“警察”再到身边长得难看的人,都会被用来吓唬孩子。
说不要孩子,又不可能真不要,或者佯装说走,没走几步又回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样的恐吓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实现。父母这样做,透支的是面对孩子时的诚信,无法兑现的惩罚就跟无法兑现的奖励一样,不仅没有任何效力,甚至可能失去你在孩子心里的信任与权威。
4.为孩子包办一切
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是我们的心头肉,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他们做着一切能够为他们做的事情。总是着急地替孩子成长,这是我们父母的通病。当然我也不例外,比如替儿子背书包,替儿子拌面,替儿子洗脸,其实这都是些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却还把他当作是婴儿,什么都替他做了,以至于在无形中扼杀了他成长的机会。
5.金钱至上观:投入的钱越多,接受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的想法:因为我们的经济状况很拮据,没有能力来娇惯自己的孩子,不得不经常拒绝他们的要求,甚至他们的穿着都是旧衣服。总之,似乎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钱,就能够成为幸福的父母。
事实上:爱是金钱买不到的,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可现实确实如此。生活中高收入家庭的大人试图努力来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但低收入的父母不必为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而受到良心的折磨。实际上,温情、关爱、一起玩耍、相互沟通对孩子来得比鼓囊囊的钱包更重要。需要澄清的是,能够让孩子感到幸福的绝非金钱,而是他感觉到他对你们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