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总是和孩子吵架?请家长默念这三句话的英文(如何避免总是和孩子吵架?请家长默念这三句话的意思)
暑期过半,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渐渐变得紧张起来,母慈子孝的模式仅仅维持几天就下线,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鸡毛蒜皮的意见不合、斗嘴,不少妈妈已经在期盼开学的到来。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面对不断升级的亲子冲突,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减轻影响?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默念下面这三句话,有奇效。
01
要有不和孩子较劲的肚量,
因为在亲子冲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亲子之间的争吵,最容易演变成一场权力之争。
父母与孩子都希望达到各自的目的,并试图说服对方接受它,每个人表达的态度都是:“我才是说话算数的那个。”
然而一旦陷入权力之争,最终都很难有赢家。
有个小女孩不爱吃蔬菜,某天中午,女孩做完作业,看到餐桌上没有她吃的菜,撇了撇嘴,调头就走。
妈妈见状很生气:“哪有你这么挑食的小孩!过来吃饭!”
“我不喜欢吃这些,你为什么要让我吃?”
“我是你妈!我给你做的是饭,不是毒药!”
“我就不吃!”
“行,那你今天一天就别吃饭了。”
母女二人就这样对峙了一天,孩子很倔,说不吃就真的不吃。
最后是爸爸心疼了,带着孩子出去下馆子,哄半天孩子才肯吃两筷子。
在这个故事里,妈妈与女儿之间就引发了一场“权力之争”,孩子要A,大人要B,互不妥协,最后闹得剑拔弩张。
在权力之争中,大人越是看到孩子油盐不进,越想降服他,而孩子很渴望话语权,父母越是逼迫,孩子也越不顺服。
如果最后孩子赢了,那么下一次,他就会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求更大的权力,变得越来越难管。
如果父母赢了,孩子因为害怕责罚而服从命令,内心却藏着对父母巨大的不满和敌意,后面反抗也更为激烈,为亲子关系埋下巨大隐患。
如何避免这种冲突呢?
《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提到,父母和子女产生冲突时,可以用“第三法”来解决,这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大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个下雨天,有个小女孩不愿穿那件她认为很“难看”的雨衣去上学,她和妈妈之间也爆发了一场亲子大战。
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因为雨衣“难看”,学校里没有孩子会这样穿),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寻求第三法:
比如,你可以询问孩子想要的解决方法:穿妈妈的雨衣上学、打一把雨伞、今天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今天穿那件“难看”的雨衣去上学,以后给她买一件新的。
这样做,就能让亲子之间少了很多敌意,而且不需要使用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
孩子会感受到你愿意考虑他的需求和尊重自己,他也能参与到对策的讨论之中,不仅能加深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未来更加合作。
和孩子吵架,他的对抗方式,往往能够反映出父母在教育中的问题,你变了,孩子才能改变。
02
避免亲子争吵最好的方法
就是给孩子有规矩的自由
《麦田的守望者》有一段话很动人:“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附近没有人,除了我。我会站在一道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为人父母,又何尝不是一位守望者?
我们既要给孩子自由,寄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同时也要远远地帮他们守住行为的边界。
养育一个孩子,规则和自由同样重要。而规矩能不能立起来,一要管得早,二要父母从最开始守住底线不动摇。
身边一位妈妈,孩子从幼儿园之后,她就给孩子定下了规矩,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上了小学后,要在作业完成以后才能看。
一开始,孩子还小,不能接受妈妈马上关掉电视,总是一个劲地哭闹。
但是她并没有妥协,只是陪着孩子哭一会,或是拿出其他玩具,转移孩子注意力,陪孩子玩一会。
渐渐地,孩子也习惯了每天只看一集动画片,有时候甚至不用妈妈提醒,他就知道关掉电视去玩别的了。
现在孩子上了小学,母子俩从来没有在电子产品的问题上产生过矛盾,偶尔孩子想看电视时,也会和妈妈商量好时间,因为孩子在内心已经形成既定的规则。
家庭里,如果设置好规则,就能减少很多争执。
这种规矩早早坚持是最好的,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越心累。
除了规矩,我们也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他一些自治权。
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一切可控,试图控制孩子所有的行为,规矩设置得太多,孩子生活得密不透风。
孩子一旦发现他总是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也会爆发冲突。
多一些自由选择,亲子之间就能少了很多矛盾。
有些事,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拿主意、做决定,穿哪双鞋子、零花钱怎么花、作业什么时候写…..都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当孩子感到自己被信任时,他就更有可能做出值得信任的行为。
03
不要害怕冲突,亲子之间也可以“吵对架”
亲子之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感情再好,也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表面上看,冲突可能会带来持久的怨恨和难以愈合的伤疤,其实,如果处理得好,它也可以为亲子之间带来更深的理解。
福田健在《谁说我们不能生气》中写到:生气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生活状态。生气的表达,目的是为了表达反对意见、改善心情,获得积极地改变。只是,你需要一点技巧,来规避生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这段话,在亲子冲突中同样适用。
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正确地和孩子吵架。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避免三件事:翻旧账、冷战、说狠话。
父母可以描述看见的事实或者问题,并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要用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彼此真的控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不用过多的自责愧疚,事后还是可以补救、和解,比如简单的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也可以是一声道歉,告诉孩子,刚才的争吵只是为了释放情绪,并不影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等双方情绪冷却后,再来寻找时机复盘和总结。
这种有技巧的争吵,能够吵出“真感情”。
好的亲子关系,与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是靠一步一步磨合,一点一滴培养,逐渐建立起爱的联结。
不要害怕冲突,我们也可以越吵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