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城故事征文(写创城故事)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68岁的王大娘胸戴大红花,上气不接下气地上了班车,只见她怀里抱着自己缝制的小布袋,布袋里装着一个大红本本,上面烫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荣誉证书。班车里许多人都知道,王大娘这次被区里评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村支书领着她刚刚参加完区上的表彰大会。村支书想让她在城里住一天,顺便在市医院检查一下她的风湿病,费用村里全包,但王大娘不干。这不,刚从区委大礼堂出来就赶回家的班车,总算火急火燎地赶上了。
王大娘一辈子不识几个字,丈夫走得早,她忙里忙外,风里雨里,硬是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了。后来孙子上学,王大娘像农村大多数老人一样,进城陪孙子上学。房子是儿子租下的,不大,十多平米,除了两张床和灶具家伙什外,就没有多余的地方了,大床她和孙女睡,小床孙子一个睡,中间隔着一个布帘子。这个院里住着好几户和她一样的人,也有两户做点小生意的。王大娘生活的柴米油盐在另一个叫城里的角落开始了。
王大娘是个热情的人,闲不住,很快就和房东、院里的住户熟悉了。每天早上孙儿们上学后,她就勤快地扫起了院子。大家都觉得自王大娘住进来后,院子变得异常的干净、整洁,大家从心底里都很尊敬她。孙子、孙女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院里人见人爱,孩子们都以他们为榜样。王大娘做饭虽做不了现代酒席上那些重花样、耐看不耐吃的观赏菜,但家常便饭可是变着戏法地做,两个孩子也都喜欢吃,从不在外面买着吃。
有一次,孙女拿回一张学校发的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单,王大娘出于好奇问孙女,孙女详细向奶奶介绍了“创城”的意义与个人应尽的义务。王大娘听得专注,听完后她问:“娟儿,你说像我这样的老婆子能为创城做点儿啥呢?”孙女笑着说:“奶奶,你每天把这个院子打扫得这么干净,收拾得如此整洁,就已经在为‘创城’做贡献了!”后来王大娘从孙女口中进一步得知:作为生活在城市的一员,出门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垃圾,说话要文明,坐车要守秩序……后来,大家都惊奇地发现王大娘在农村养成的随地吐痰、乱走道路、说话高声大气的行为渐渐没有了。
遗憾的是天水两次“创城”都未能通过国家的验收,王大娘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显得很焦虑,好像她就是市委书记、市长似的。从此以后,王大娘出门很是小心,生怕自己的行为给城市抹黑。每当路过看到环卫工人清扫路面,她总会主动去帮忙,因此附近的环卫工人都结识了这个来自乡下的“老婆婆”。后来王大娘的孙子、孙女相继考上了大学,王大娘的使命也完成了,她带着兴奋和遗憾离开了,高兴的是她的孙子、孙女都考上了令人羡慕的985大学,唯一遗憾的是她在城里没有亲历“创城”的实现。孙女再次安慰她,创城不但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农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
回到农村的王大娘,不由分说当起了宣传员,把城里人“创城”的所作所为给村里留守的人大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件大好事,并且带头亲力亲为,说干就干。她主动说服儿子拆除了自家的塌房烂院,清理了门前的破烂、柴草。在王大娘的劝说和带领下,村里其他人也积极行动了起来,不到两个月时间,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变得干净、整洁,为道路的进一步硬化奠定了基础。村巷道路硬化以后,王大娘又义务承担起了清扫的责任,村里、乡镇给她工资,她死活不要,让把钱给村里的困难家庭,自己就当是晚年锻炼身体了,用她的话说:当初丈夫走后,乡亲邻居们没少给她帮忙,她这老婆子也只能为乡亲邻居们做这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王大娘的事迹在十里八村被广为传颂。今年区上评选“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乡镇党委书记亲点了王大娘,公示一出来,大家都连连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