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危险意识的有效方式对吗(体验式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危险意识的有效方式吗)
3月26日是全国第23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对于心智未满的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充满好奇探索世界的同时,也面对着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就此问题,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园长,从防拐防骗、交通安全、保护人身安全等角度听听他们对于儿童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儿童安全无小事 家长必须看护到位
西安政治学院幼儿园园长李君介绍说,幼儿园一直在做安全教育,例如防踩踏、防暴、消防演练等,此外,每月都有安全主题教育,园里经常会做幼儿防骗测试,“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跟陌生人走,成人拿好吃的、好喝的,甚至用手机就能把孩子骗走,孩子很难拒绝诱惑,所以,要加强大人对孩子的看护。”
关于幼儿安全,李君强调说,交通安全很重要,特别是在小区的停车场,有的孩子玩躲猫猫会钻到车底下,加上车辆有盲区,所以家长在停车场不能大意,看护好孩子,教育孩子不要在停车场玩;骑自行车带孩子的要注意,每年都有家长骑自行车夹伤孩子腿或脚的事情发生。
“高层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西安某小区曾发生一起高坠事故,孩子住在20层楼上,看见窗外飘了一个喜羊羊气球,就想去抓,结果失足坠楼”,李君对家长和监护人要说的是,要教育孩子不能从高处往下扔东西,这两年高空坠物伤人的事件屡有发生。另外,幼儿容易把小东西塞进嘴里、耳朵里、鼻子里,要防止孩子误食。
关于防止幼儿性侵,李君建议老师、家长借助拟人化的故事形式来教育孩子勇敢说“不”,做好自我保护,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图书,例如“歪歪兔儿童性关怀系列图画书”。
西安莲湖庆安幼儿园副园长张敏提醒说,春季户外活动增多,幼儿情绪相对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此时也是安全事故高发的时段,幼儿在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多来自于游戏运动。
“孩子们在园内做户外游戏运动的时间相对充足,在活动中幼儿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容易发生一些危险的游戏行为动作,造成自己或同伴的伤害。再者,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集体生活中一些偶发因素也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张敏总结说,其他类似幼儿如厕时踩踏不稳,造成摔倒受伤,地面滑倒也可能出现意外状况,班级玩教具设施设备陈旧破损,检修不及时也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等等。
儿童安全教育需要家园共建、家园同步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世界的探索能力越来越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西安市浐灞第一幼儿园园长李静认为,幼儿安全需要家园共育、家园同步,孩子的安全问题其实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提醒不到位,扭伤、磕伤等,以及孩子与同伴之间发生肢体冲突等,希望家长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有着30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静潼淳幼儿园园长李忠静认为,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家庭教育更为重要。李忠静说:“正因为生活中的危险无处不在,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往往都处于真实的情景中。比如孩子正打算去摸热水壶,家长及时出来制止,并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险性。正是在这些生活情境中,孩子对于危险才会有记忆,才会知道如何应对。学校给孩子灌输的安全教育是脱离情境的,即使他们在课堂上记住了如何防范危险,甚至还能讲给家长听,但当孩子真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也会不知所措。”
家长要建立权威性 对危险行为划定明确界限
对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家长们好像都有相同的困扰。以“摸插座”为例,家长们普遍反映不论重复多少遍“不能把手指插进插座里”的说服式教育都没有效果,最终只能靠“打一顿”来强化记忆。对此,李忠静表示,当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危险的事吸引,家长反复的说教就不会再有意义。此时家长可通过简单明确、但认真严厉的否定指示,例如“不许动”、“不能碰”向孩子提出要求。这样做是为了建立家长的权威性,让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回到家长身上,同时对危险行为划出明确界限,告诫孩子不可越界。
体验式教育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危险意识的有效方式,在家长的看护下,可以让孩子通过尝试危险行为并体验后果的形式建立安全意识。但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对于“胆小”的孩子,这种方式可能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变得更胆小,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对于这种敏感的孩子,通过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陪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后再进行教育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