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说话的语气决定孩子的情商)

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说话的语气决定孩子的情商)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 前言
  • 父母的语言决定孩子的未来
  • 语言对孩子大脑的塑造
  • 优化孩子大脑3T+1T原则
  • 结语

前言

召吾全民共享,从共享知识开始!大家好,我是召吾大叔,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叫作《父母的语言》。

这是一本送给父母的语言教育启蒙书,作者是美国的达娜·萨斯金德,她是芝加哥大学的儿科教授,也是白宫“结束成绩差距”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这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被5000本学术期刊转载。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Thirty Million Words,3000万个词,因为作者和其它很多科学家一起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三岁以前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3000万字之多,这些词汇量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中国很多家长就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每个家长对起跑线的时间定义是不同的。通常我们看到孩子和别人有差距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但是很多小孩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甚至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怎么来的呢,就是父母语言的不同。

01

父母的语言决定孩子的未来

作者本来是一名医生,专门给那些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做人工耳蜗,手术结果的差异引起了作者对父母语言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手术引发的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声音,在他植入人工耳蜗的那一天才开始听到声音,那么这一天就是他的听觉生日。

一位叫扎克的小孩在8个月的时候度过了他的听觉生日,另一位叫米歇尔的小孩在7个多月的时候度过了她的听觉生日。过了几年作者去观察这两个小孩,发现扎克上的是一所公立学校,他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阅读水平达到了正常的三年级水平,说话和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性格活泼开朗,甚至可以跟人开玩笑,活得非常健康;但是歇尔却上了残疾人学校,而且语言也学的非常的缓慢,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说一点点话,很多词汇都不会,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这个现象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这两个小孩都是先天性的耳聋,手术都是自己做的,人工耳蜗是一样的,用的都是高端的仪器,手术都很成功,但是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作者就到两个小孩家里去仔细观察,很快就找到差异。扎克获得了听力以后,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天就在不断地跟她说话,他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强,老师和同学也愿意和他说话;但是米歇尔获得听力以后,家里没有人刻意的跟她多讲话,她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差,老师和孩子也逐渐忽略她。

两个起点差不多的孩子,由于家人和他们说话的数量的不同,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父母语言的差距

这个发现让作者深受触动,也激发了她深入研究的兴趣。她去翻阅很多的资料,后来发现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两位科学家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他们监测了55个家庭家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得到一组惊人的数据:1到3岁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词汇,脑力劳动者家庭是487个,工人阶级的家庭是301个,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个;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词汇,脑力劳动者家庭是4500万个,接受福利救济家庭是1300万个,相差了整整3200万。这3200万词汇量是累积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词。

另外,这次研究还发现一个现象,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很少训斥孩子,积极、肯定的词汇比较多,例如“你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对孩子说禁忌词和负面词比较多,例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等。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数字:在一年之内孩子听到的词汇,脑力劳动者家庭肯定词汇166000个,禁忌词汇26000个,6.3比1;工人家庭肯定词汇62000个,禁忌词汇36000个,1.7比1;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肯定词汇只有26000个,禁忌词汇是57000个,1比2。

父母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通常会认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热衷于给孩子买学区房,上课外辅导班等等。作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之后,发现了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父母对孩子说多少话,说什么样的话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重要。

人类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9个月以后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无论什么样的出身,每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如果错过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孩子潜力的开发程度会被早期语言环境中的3000多万个词汇量拉开差距,会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和他人的差距。

研究发现,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1116个,接受福利救济家庭是525个单词,只有一半。

除了词汇数量之外,词汇的质量对孩子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一种说法叫做“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说话难听,先要反思一下你自己说话好不好听。如果你每天跟孩子说话都不耐烦、粗鲁、甚至飙脏话,就不要指望孩子说话温文尔雅,讲礼貌。

总结一下,父母的语言会影响到孩子的词汇量、语言处理能力、学习能力、成长的潜力。 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的父母,陪孩子多说话,说好话,语言既要丰富,还要充满正能量。

02

语言对孩子大脑的塑造

作者从五个方面来解释,为什么父母的语言有这么大的能量?

构建脑回路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不同的潜力。但是,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可以发生改变,这就是神经的可塑性。

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很早就被所处的环境塑造完成了。

每个人从出生到三岁左右,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上千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如果这些类神经连接都要长期保留,大脑将不堪重负,所以我们的大脑会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来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连接一旦断开,就很难再重新连接。

有的孩子生下来眼睛就有白内障,发现得早,把白内障摘掉,孩子的视力没什么影响;发现太晚,摘掉也没用,因为视神经长期不用,大脑判断它没用,就把这段连接断掉了。

如果我们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想要学习就很困难。

婴幼儿时期是神经可塑的鼎盛期,最好的体现就是孩子早期对语言的学习。所以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对孩子说话的方式是决定孩子特定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先天潜能的发挥。

父母的语言还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成长型思维、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小时候,父母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

培养数学和空间能力

苏珊·莱文教授对44名14~30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了追踪研究。有关数学的词汇,有的孩子只听到了4个,而有些则听到了超过250个,一年的累计差距达到10万。在随后的数学能力测试中,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的孩子表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苏珊·莱文教授开展的另一项空间技能评估中,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在测试中显露出明显优势。

通过语言,大脑超凡的能力能将其转化成比语言实际所传递的意义更广泛且更复杂的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帮助孩子打下日后学习的基础。

很庆幸,中国人的数学能力已经保持了几千年的优势。中国的小朋友基本上一生下来就会听到数字相关的词汇,上幼儿园之前就会数数。其它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小孩,小时候很少听到数字相关的词汇,所以数学能力真的很差,而且长大了也很难提高。

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叫做“爱德熊三分之一磅汉堡”。爱德熊是美国的一个快餐连锁店,有一次做了一个促销活动,就是价格不变,汉堡的重量从四分之一磅提高到三分之一磅,就是加量不加价。后来发现发现销量没有增长,因为好多美国人认为四比三大,所以四分之一比三分之一大,这是降量不降价。

召吾大叔有一次和新加坡人、爱尔兰人、印度人、瑞士人一起玩密室逃脱,老外的那一组有一个密码锁怎么都破解不了。后来我就感到奇怪,四位数的密码锁有这么难么,我就去看了一下线索,很快就把锁打开了。老外就围过来问我怎么破解的,一直到后来上班了,还有老外同事跑来问我。我才发现,老外的数学真的差,不会心算,列个算式都很困难。包括新加坡的华人,数学都比我们差一大截,他们小时候受到的数字相关的词汇比我们少很多。

其实孩子不必接受刻意的训练,父母单纯地多讲一些数学词汇就可以提高孩子数学能力。作者也在呼吁美国人应该向中国人一样早点学数学,早点建立数学逻辑。

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值得家长深思,就是家长普遍注重培养男孩的数学能力,忽视女孩的数学能力。

有一项研究发现,女孩接受的数学相关的语言只是男孩的一半;家长容易高估男孩的数学能力,低估女孩的数学能力;家长更倾向于让男孩参加数学活动,从而增加了男孩在数学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对女孩数学能力的偏见,则阻碍了女孩数学潜力的发展。

结果就是世界上知名的数学家都是以男性为主。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给女孩同样的语言环境,让她们也尽早建立各种数字的概念,女孩子一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好。

培养成长型思维

我们之前讲过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主要就是研究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高,挫折和挑战也能帮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父母的语言是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两个层次。

首先,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称赞。

有些父母就喜欢挑孩子的毛病,语言充满讥讽、训斥,忽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语言充满负能量。这些家长的语言和作者研究的那些在美国领救济金的家庭差不多。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称赞孩子,给他更多正能量。

然后,家长要学会如何称赞孩子,要称赞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夸奖孩子的能力,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他的天赋。

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1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称赞风格,孩子在三岁之前经常受到基于过程称赞,就更容易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的作者罗尔·德韦克教授做过一项研究:简单的一句对过程的称赞,就能够激发孩子积极应对挑战的欲望。

她找了128名五年级的学生,先做一道很难的题目,然后分成两组,给第一组的学生“聪明”的称赞,给另一组学生“努力”的称赞,然后继续做题,结果第一组只有35%的学生选择挑战难度更高的题目,但第二组有92%的学生选择挑战更高难度题目。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谷爱凌,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 “你真棒、你真有天赋”,这个孩子很容易就变成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因为他太希望得到来自天赋方面的肯定。

培养自控力

说到自控力,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斯坦福大学在50多年前做的一个棉花糖实验。

给一群孩子每人一个棉花糖,如果5分钟忍着不吃,就可以再奖励一个。结果就有人等不及先吃了,有的就可以忍到5分钟以后再吃,然后可以多拿一个。这些孩子30年以后的成就出现显著差别,忍住不吃的那些孩子普遍比那些忍不住的孩子更成功。

培养自控力就是要延迟满足感,不该干的事要忍着,不能随心所欲。很多激情犯罪的人都是无法延迟满足感,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最后酿成悲剧。我们很难找到自控力差的人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自控力对孩子很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控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而语言技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即使孩子还处于不理解语言内容的婴儿期的时候,父母的语言也能够帮助孩子变得独立。当父母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教育孩子不要感情用事,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得到提升。

对父母的建议,我们可以归纳为2要1不要。

1,父母要用“建议提示型”的语言管教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让他自己尝试着去控制自己的人生。这时候,他的自控力才能不断地增长。

举个例子:和孩子搭积木的时候,积木可能容易倒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这样搭就可以不倒。孩子可能不会马上接受你的建议,继续按照他的思路搭,然后又倒了,最后他可能会按照你建议的方法去搭,但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不是你逼他做的。

2,父母要用“因果思维”的方式与孩子对话。

因果思维让孩子明白,每个行为的发出都源自一个理性的目的,促使孩子去探究事情的起因和影响以及后果。

具备因果思维的孩子能够理解,人们应该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事情。也许孩子不能立马和父母达成共识,但因果思维会慢慢渗入孩子的脑中,在未来能够无需任何人的提醒,就可以对不当的行为举止说“不”。

例如:很多小孩喜欢往高处爬,家长就要告诉孩子,爬到高的地方容易摔下来,头摔破了要去医院打针。然后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想要拿放在高处的东西,可以找大人帮忙。

或者在孩子做了错误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因果联系。

3,父母不要用“命令型”语言,比如训斥、要求等。

命令型的语言会让孩子的自控力不断下降,因为他不需要思考,也不懂得规则,反正你说做我就做,你说不做,我就不做,孩子就不会去探索边界、不会去理解规则、不会去尝试自己掌控这件事。

建立道德观

“好人有好报”是有科学依据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的作者研究发现:善良、奉献且不求回报的人不仅仅会获得至善的赞美,他们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父母正确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父母要区分动词和名词的差别,动词指向行为,名词指向人,不同的情形要用不同的语言。

1,父母希望孩子帮忙的时候,尽量用名词,不要用动词。

我们很多家长习惯对孩子说:妈妈要打扫你的房间,快来帮忙吧!你会发现孩子通常都不愿意帮忙。你可以说:妈妈要打扫你的房间,你愿不愿意做妈妈的小帮手?孩子就更愿意帮忙。

2,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干坏事的时候,尽量用名词,不要用动词。

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不要骗人啊!孩子通常都听不进去,但是如果你说:你不要成为一个骗子!孩子往往能够认识的这个事的严重性,容易接受这些道德的观念,就不去骗人了。

3,孩子已经做错的事,尽量用动词,不要用名词。

如果孩子已经骗人了,你就不要说:你这个骗子!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可能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感受。你可以陈述事实:你在这件事上撒了谎!要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是善良的,只是犯了一个可以挽救的错误。

以上几种情况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作者和其它学者做过相关研究,验证了不同语言在不同情形下的显著差异。

03

优化孩子大脑的3T+1T原则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父母的语言为什么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呢?

作者和她的团队研究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容易操作的亲子沟通方式:3T+1T原则,3T是父母要做的: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1T是数字时代不要做的:关掉它(Turn it off)

第一个T

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用儿向语言给予孩子回应。

共情关注,就是要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然后你要加入孩子,关注他所关注的东西。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

共情关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的兴趣点,一个是孩子的诉求。

· 孩子的兴趣点

首先我们讲兴趣点。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强迫孩子做讨厌的事,就引发孩子强烈的认知失调,结果会适得其反。

我们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就希望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跟着我们的节奏来学,但孩子往往坐不住,他看到旁边有积木就要跑去玩积木。

小时候我们老师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心猿意马”,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正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延迟满足感,要去除执念,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去改变自己的关注点。看他是想搭积木,还是想把积木拿在手里,先帮他把此刻想做的事做了,然后再去学认字。

如果你强迫他认字,他就一直想着那个积木,根本没心思学习,最后事倍功半,还很不开心。

要做到共情关注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坚持下去,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孩子后面的成长就很省心。

召吾大叔还有个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讲《福格行为模型》的时候,讲过行为发生的三要素,动机、能力、触发,教孩子学习的时候,尽量屏蔽触发要素,不要边放电视边学习,学习的时候旁边不要放着一大堆玩具等等,让孩子远离这些吸引他注意力的东西。

· 孩子的诉求

孩子的诉求也应该受到父母的关注。

孩子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确认他的诉求。比如说孩子突然哭了起来,我们要关心孩子,是受伤了、被吓到了、肚子饿了,或者要妈妈抱。

有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小孩在哭闹的时候被晾在一边,他的大脑就会遭受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等等,严重的还能引发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健康隐患。

我们讲过约翰·华生的“哭声免疫法”,100年前的理论,祸害美国40年,希望中国的父母不要再被毒害了。

需要注意的是,共情关注也需要选择时机

如果是兴趣点,要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去回应孩子,如果在孩子不需要你参与的时候你强行加入,那你是在搞破坏,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是诉求,家长要及时回应孩子,不要让他哭了半天发现还没人理他。

共情关注以后,我们要用儿向语言和孩子沟通。

儿向语言就是婴幼儿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语言的内容、语调、语速要适应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

小孩子喜欢叠加词,有韵律感、比较好听。比方说开车车,吃饭饭,睡觉觉等等,小孩子听得懂也喜欢学着说。

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在他们两岁的时候掌握的词汇比接受成人语言的婴儿多两倍。

只有先吸引婴儿的耳朵,才能让他关注说话的内容。

第二个T

充分交流

我们前面讲过,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三岁以前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3000万字之多。

但是仅仅数量达标还不够,例如你对孩子说了无数次的“笨蛋、闭嘴”,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

父母的语言要丰富、多元、充满正能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肯定性的词汇,孩子的语言水平会逐渐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认为以下四个方法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大家可以循序渐进地练习一下。

· 描述日常活动

这个方法就是把孩子正在做的事,家长正在做的事,孩子看到的东西描述出来。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到陌生,就像一张白纸,他一旦听到一个词,就很容易记住。所以父母把孩子做的事看到的东西马上告诉他,一方面能够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这个词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他摸到沙发,你告诉他:这是沙发,沙发可以坐;吃饭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碗碗,这是勺勺,这是肉肉;你做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做饭饭给宝宝吃。

只要孩子没睡觉,父母都有机会和孩子进行交流。

我们在第四个T会讲到不要把孩子扔给电视、电脑、手机,因为孩子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就不发达,没办法把里面的东西和现实联系起来。

· 少用代词

具体的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自己要少用代词,同时要帮助孩子少用代词。

有一个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就是你心里很清楚,你以为你讲出来别人也会懂,事实上别人可能压根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当你对别人说“去那里把那个拿过来”,你心里知道那里是哪里,那个是哪个,但是听到这个话的人就会很困惑,包括大人,小孩就更懵了。

所以我们要提供具体的信息,比如说:去玩具房把我们刚才玩的皮球拿过来,孩子就更容易听得懂。

孩子自己在不知道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也喜欢用代词:我想要这个,我想玩那个。家长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是皮球,你想要皮球吗?那个是小汽车,你想玩小汽车吗?

少用代词有利于孩子接触并听懂更多的词汇,他理解词义的能力就越强,使用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描述当下发生的事情,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者没体验过的事物,这就是 “脱离语境”的语言,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想象。

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语境”的语言训练。

比如和孩子聊一聊之前做过的某一件事,孩子以前玩过的玩具,问问孩子明天想吃什么等等。孩子会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回忆和想象这些现在看不到的东西,锻炼自己的高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扩句

扩句就把语言内容进行拓展,把一个词扩展成一句话,一个短句扩展成一个长句,以拓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上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

我们前面讲儿向语言的时候提到,小孩子喜欢叠加词,因为他表达能力还不发达,简单的词就更容易说出来。

比如说,孩子想要抱,通常会张开双手说:抱抱,抱抱。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回复孩子:宝宝想让爸爸抱,是不是累了?训练几次之后,孩子就会说:宝宝累了,请爸爸抱一抱。

孩子肚子饿了,会说:饭饭、饭饭。父母可以回复孩子:宝宝肚子饿了,想吃饭饭。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说出有逻辑、结构复杂的句子,他首先必须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

第三个T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也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如果孩子只是听,他的大脑就不够活跃,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说,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

1,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呼应,认真对待孩子的回应。

我们在《正面管教》那本书里面讲过,很多家长利用自己的身份欺负孩子,总想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

在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身份的优越感也会让家长习惯性地对孩子说教,疯狂输出,希望自己说什么孩子听什么,不接受反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到最后无话可说。

还有些家长缺乏耐心,孩子小的时候会说一些父母听不懂的话,可能是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父母可能就直接忽略孩子的回应。

家长的这些回应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认真对待孩子的回应,孩子信息表达不清晰,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帮助他们学习、进步。

2,多问开放式的问题。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虽然封闭性的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定的作用,例如问他这个球是什么颜色,那个车车是什么车车,可以帮助孩子记住这些词,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会停止探索,因为封闭性的问题的答案相对固定,不需要太多思考。

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要多问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思维很活跃,完全可以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数字时代的T

关掉它

前面3个T是告诉大家要做什么,第4个T是告诉大家不要做什么。

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和游戏机等,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更容易上瘾。但是电子产品无法替代父母给予孩子的互动和回应,因为它们都不符合3T原则,他不会对孩子共情关注,也不能与孩子进行交流,更不能和孩子轮流谈话。

苹果的产品风靡全球,但是乔布斯就不让他的孩子用这些电子产品。

我们很多家长都能理解电子产品上瘾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美国的库尔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9个月大的婴儿来听汉语普通话,一半的婴儿听的是真人版,另一半听的是录音或视频。

经过12次实验后,就发现听到真人版的婴儿都能辨别出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听录音的那些婴儿就毫无反应。他们还让婴儿跟着真人和视频学习一些动作,结果证明只有观看真人版的孩子才能轻易模仿那些动作。

美国儿科协会也认为,不能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用电子产品,两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在监管下每天使用一定时间的电子产品。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进行语言上的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

结语

父母大量的焦虑来自对孩子的教育,而且多数的焦虑缺少解决方案,因为父母关注的都是外界因素,而这些外界因素往往很难改变。

比如说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全球性的问题,美国比我们更严重。小城市比不过大城市,大城市比不过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不同学校差距也很大,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不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钱为孩子买学区房,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学区房。经济条件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但是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买学区房带来的收益可能仅仅体现在房价上,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和学区房有直接的联系。

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我们国家的资源,例如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煤炭资源、水、电、气等等,家长也很重视各种教育资源,报培训班,买学区房,但实际上,我们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免费的教育资源被我们自己忽略了,就是父母的语言。

你的嘴就在你自己身上,对孩子说多少话,怎么说,说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你要认识到你的语言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当你抱怨孩子自控力不够的时候,当你抱怨孩子缺乏成长型思维的时候,当你抱怨孩子三观不正的时候,需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有没有用3T原则和孩子沟通。

非洲一位女作家丹比萨·莫约讲过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同样的道理,学会3T原则最好的时间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其次是现在。

希望各位父母能够发挥语言的强大力量,帮助孩子消除成绩差距,发掘他的潜力,迎接他们精彩的人生,这绝对是一个无本万利的买卖。

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对这本书感兴趣,请转发给您关心的人,您的举手之劳,可能改变TA的一生!

一本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心血,读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自行购买本书进行深度阅读。谢谢大家收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6日 下午5:26
下一篇 2022年9月27日 上午8:50

相关推荐

  • 亲子沟通刘翔平(亲子沟通刘翔平在线阅读)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希望被他人理解、接纳和认同,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

    亲子关系 2022年4月17日
  • 亲子沟通话题分享

    一、当代家长与孩子沟通现状 据《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亲子沟通方面,25%的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34%的家庭亲子沟通不畅。   最好的教育是在有效沟通中…

    2022年5月23日
  • 增进亲子关系 提升有效沟通

    增进亲子关系 提升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您是否在家中经常上演这样情景剧:“说了多少次,你就是不听”“你怎么就是不理解我呢?”“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怎么就不对了?…

    亲子关系 2023年1月9日
  • 几幅漫画告诉你,父母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几幅漫画告诉你,父母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几幅漫画告诉你,父母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最近有不少的家长咨询我,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了,更不要说谈心,特别…

    亲子关系 2022年12月3日
  • 为什么与孩子很难沟通(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

    亲子关系 2022年7月9日
  • 关于家庭教育(关于教育的好文章)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教育一线工作者在发言中,不约而同谈到了“不教而教”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所谓“不教而教”,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君守》中的“不教之教,…

    亲子关系 2022年5月1日
  • 亲子沟通中如何表达感受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烦恼,这时候就需要与人沟通来缓解烦恼。亲子沟通也是沟通的一种,但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以及逆反心理等,往往这…

    2022年5月21日
  • 孩子上高中家长怎么与老师沟通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高考的成功,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帮助。 但是,还有一点往往让人忽视,就是,一个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成绩的提高,往往也离不开父母家长的帮助! 很多人…

    2022年5月27日
  • 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吵架,家长怎么办(青春期和家长吵架正常吗)

    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吵架,家长怎么办(青春期和家长吵架正常吗) 01这对母女为什么聊不到一起去?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

    亲子关系 2022年7月29日
  •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你认为如何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你认为如何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

    亲子关系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