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到了(引导孩子走出叛逆期)
据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十六岁成人之前,孩童有三个心理突变期,三至五岁,从完全依赖至满足诉求;七至九岁,从信赖父母至探寻自我;十二至十六岁,从独立自主至对抗叛逆,年龄越大,其反差越大。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那么问题来了,叛逆期的孩子处处唱反调,时时怒怼家长,为什么说机会来了,恭喜家长呢?
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第一,一切从内部的打破往往意味着新生或突破。种籽破壳,发出新芽,才有草色青青,绿树成荫;古莲破壳,钻出箭荷,才有亭亭玉立,香远益清;鸡蛋破壳,啄出鸡头,才有叽叽呷呷,雄鸡一唱天下白。
我们的孩子,三岁之前,完全依赖父母,等到学会了直言行走,语言沟通;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更新的世界,从而想挣脱父母保护丶照顾的束缚,难道不正是我们殷切的期盼吗?只要换个角度去看成长,家长真的不必悲观。
到了七至九岁时,我们的小孩,上了小学,他们接受了学校老师的教育和思想,有了对同学家长间的比较,对父母不再是仰望丶崇拜,甚至伟大的折服,这正是性格丶思想的塑造期,如果孩子情绪起伏,说明孩子的心智在成长,这个时候也是父母引导孩童性格丶品德丶教养等成长的良机。
智慧的家人多是引导,而不是限制。有时孩童的思维是线型的丶单纯的,没有成人的网状丶多元思维,这并不冲突。
例如,家长希望小孩与成绩好的同学同桌,同玩耍,但小孩有他们的志趣爱好,性情相投,家长用成人的功利或价值去判断丶阻止丶粘合就未必正确。我们得引导孩子,在不看管之下给他们选择的空间,尊重孩童是独立的个体。
第二,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著名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而言,首先是自我教育,学会做父母。
如果家长本身的世界观丶人生观丶消费观就有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那迟早会出问题。
我有个女亲戚,丈夫在外跑运输,钱赚了不少,却很少回家;妻子天天在家打麻将,从小就抱着儿子打牌,有时高兴了五十丶一百元给儿子去饭馆吃,有时输了钱,又骂儿子吵了她。
等到小孩上了初中,无意学习,两口子先是埋怨对方,丈夫怪妻子没管教好,妻子怨丈夫少了陪伴。有一天,上初二的儿子中秋节回家又听父母在吵,将书包一扔,留下一张便条说:
你们俩个半斤八两,没钱吵,有钱也吵,这样的日子烦够了。我出外打工挣钱,省得你们天天为我吵,为钱烦。我离家行吧,但愿一家人不再彼此伤害。爱你们的儿子。
夫妻俩慌了神,一个放下了运输,一个离开了牌桌,费了两个月,才在工地上找回黑瘦的儿子。一家人抱头痛哭。丈夫想明白了,钱挣再多,如果后院起火也背离了辛劳挣钱的初衷,改换工作后每天回家,不再跑长途;妻子也反省,是自己逼丈夫跑长途的,钱是多挣了,生活枯寂了借牌消遣,却疏忽家人。
儿子呢,在外吃尽了苦头,才领悟到父亲在外挣钱不易,没文化挣钱辛苦,于是回校发愤读书,最后考上重点大学。一家人和睦相处,上贤下孝。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不愿意听别人无端的指责;喜欢被鼓励,喜欢被赞美是人的天性。家长意识到了自我的不足,承认自己的缺陷,不仅不会丧失权威和威严,反而因有自我批评丶自我反省的勇气,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真心的爱自己,在平等中找到自信和关爱,那孩子也会改正自己错误。
第三,有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教育孩子,以成人的思想约束孩子,往往心有余力不足。忽略孩子的诉求,一味想控制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孩子怨怼,家长心累。
有的孩子一上初中,他们对父母不再仰视,以前觉得父母无所不能的依赖感消退了,他们生活圈子丶活动半径丶生活阅历丶社会认知等变大变强了,自主能力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十二至十六岁,一旦进入高中,他们接受的新知识,新资讯等与父辈迥乎不同。
这个时候,粗心或认知不够的父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依然用小屁孩的眼光与子女相处,以家长的威严和权威去约束丶控制,代沟就会产生。有的家长态度粗暴,不妥协不沟通,结果必造成冲突升级。
如此一来,有的父母会很失落,甚至惊慌失措,便会加强控制,从经济上打压,又或者动辄指责丶喝斥,甚至在语言暴力后又粗暴地惩罚。
这不仅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破坏亲子间的感情,甚至直接导致对抗升级。孩子反抗丶叛逆,家长严厉;孩子更反抗更叛逆,家长更严厉的恶性循环。这是父母的认知产生了严重的偏差。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不是物件,父母应平视,平等地对待成长中的孩子,做他们生活上的导师,学习上的益友。
允许孩童犯错,尝试放手,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毕竟阅历是成长的财富,在学走路,在学游泳的时期,哪个家长没摔过跤,呛过水呢?
人生的路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学习成绩重要,但还有学习能力丶善良共情丶自我控制丶和群互惠等综合素质更重要,一旦缺失了这些,从学校毕业后在人生的事业丶家庭丶婚恋等方面难免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第一神童宁铂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从小对宁铂学习管教严格,他二岁半会背三十多首毛泽东诗词,四岁会翻阅中医药书,十三岁因成绩优良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十九岁当教授,但生活自理能力差丶人际交往情商低等短板,限制了他的发展。
他与妻子在孩子的教育上严重分歧,家庭失和;也曾与父母在选专业丶择职业上唇枪舌剑,最终觉得生活无趣,抛妻别子,怨父恨母;2003年,年仅38岁的宁铂竟在五台山出家为僧。这是父母的初心吗,这是父母安排的人生路?这沉痛的教训难道不能引起父母的深思吗?
第四,马云说,孩子的育比教重要,品性比成绩重要,会学习比分数重要。
因为在社会上打拼,逆商重于情商,情商重于智商。灌输教育,重了知识,却弱了能力。上了名校,不等于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不等于能赚到财富,有了财富更不等于拥有幸福。只有健全的体格丶健康人格丶幸福家庭,还有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才是快乐人生的根本。
爱孩子,应像太阳一样的天天给予光和热
黑格尔说,所谓的辉煌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人们常常不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孩子,才是老天赐给家长最大礼物。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多些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内心情感,理解孩子的生理变化丶自我意识丶思想独立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父如兄如友,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苦恼丶焦虑,才是成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