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来的心理伤害(对父母有心理阴影)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Vol.1
解释是一种权力
最早的解释学来自于每一个民族的巫师。
当这个民族将要进行打仗、狩猎活动时需要有人来进行占卜,而占卜的权利是属于谁的?巫师。
那个时候解释学的主体资格是归属巫师的,除了巫师以外,任何人没有解释的主体资格。
所以主体资格其实自古以来就和权力、阶级有关系,也就是说知识最早的时候是垄断的。
虽然巫师所用的知识不见得全部是科学,但是巫师对群体做出解释的主体资格在人类早期就被确定下来了。
后来人类就开始对知识进行阶级封锁,最早的时候只允许巫师或者是一些上层阶级才可以去学习文字。
谁有权利去解释文字?当然是学习的人才有权利,这就把主体资格限定在了统治阶级。
再后来人类又开始限定科学解释权,只有具备某一种大学者、大学士的资格才能够对科学进行解释。
人类早期用的是权威崇拜的方式来对科学、来对解释的主体资格进行限定的。
当然那个时候的大学士、大学者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日心学说和地心学说。
当时日心学说是科学的看法,地心学说是宗教,但宗教拥有解释权利,解释的主体资格在宗教身上,所以他们就不允许其他的科学家来解释。
科学家想要去解释,结果就被烧死了。所以解释的主体资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烈的权力竞争。
Vol.2
由主观到客观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慢慢发现,原来要对解释进行主体资格的限定。
后来限定的成果就和现在人类文明的形式有很大关系了,比如说属于科学范畴的,就是科学家来限定。
但是这并不代表科学家就是一个权威,而是科学家所发布的任何一个理论学说必须要符合科学的原则。
到了这个时候,解释学的主体资格就由主观主义变到了客观主义。
因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要符合科学的一套规则,而科学的规则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而是由科学的规则说了算。
由规则说了算而不是由人说了算,就说明人类发明的文明、创造的知识从过去的主观主义开始迈入到客观主义。
心理科学也一样,逐渐从过去的主观主义也进入到了科学的客观主义。
Vol.3
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最早的时候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哲学同样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当心理学的一只脚迈进客观主义的时候,就拥有了它的客观性,拥有了它的科学性。但是心理学的主观和客观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心理学这个学科,自古以来它都是两个东西同时存在。
心理学这个学科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是分为两种不同的学位证书。
一种叫做教育学,我们国家主要发教育学学位证书。
还有一些心理学学科发的是哲学专业毕业证书。
比如说像川大拉康专业的临床心理学,本来是用来研究如何对精神病做治疗的,但是川大把它放到了哲学系。这说明是把它归在哲学范畴,是归在了主观主义范畴,而没有把它归在客观主义范畴。
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学心理学,一般都是提倡客观主义的心理学的解释。
也就是说提倡大学的心理学知识来源必须是客观主义的,不是来于某一个人发明的,也不是来于某大师、某科学家发明的,符合客观标准的才能叫做心理学科学的范畴。
Vol.4
不客观的观点引发问题
所以说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认为的心理学,什么“原生家庭决定我一辈子”,这个观点是主观主义的范畴,不是客观主义的范畴。
这个家庭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在心理科学里面,已经有了客观主义的科学规则下的研究成果。
在心理学里面,客观主义的研究范畴往往又和医学、遗传学是交叉的,为什么呢?
因为在医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方法里面多使用客观的研究方法。
而心理学有的时候是主观的研究方法。
比如说心理研究方法里面有观察,观察研究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客观性不够。
遗传学的研究,客观性就很强了。
它是根据基因组的变异、基因组的差异来研究的,所以客观性就非常强。
也许世界上没有完全完美的科学,也许任何科学有一天都有可能被证伪,但至少在当前人类所掌握的知识里面,它是符合科学原则的。
而且至少在一定范围内,不管过了多少年,它的科学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像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勾股定理。
不管是中国发现的、还是西方发现的,它的数字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同样遗传学的很多研究,不是在一个民族研究,是跨人种的,它在全世界各人种都进行了遗传基因组的研究。
然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有它的科学性。
所以在这些地方的解释资格是属于客观标准,而不是任何一个人随便乱说。
你说:我就觉得家庭影响我一切。那就说明你不想认可科学,你是反科学的。
Vol.5
千古之争:先天还是后天影响大?
在遗传学学科里面,对于人是后天决定还是先天决定一直在研究。
如果我们说家庭影响一切,那就是说认可后天影响一切了。
遗传学怎么判定这一点?遗传学判定的结果对于心理学来说很重要,因为心理学就想搞清楚一个人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的。
遗传学研究有了很多定论,都是按照科学准则做出来的,研究数据量达到100万以上。所以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大家还是可以相信的。
而不是像某一个人的自我感受,某个人的自我感受觉得“家庭影响我一生”,实际上这个解释的主体资格是在于你。
你是用解释学在理解心理学,而不是用科学理解心理学;你是用主观主义在理解心理学,而不是用客观主义的理解心理学。
但是心理学主观、客观都同时存在,因为心理学允许一个来访者,也就是允许一个病人拥有自己的主体资格去解释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心理咨询里面,我们才鼓励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接受别人给的一套知识。
很多人就会说,“那我就是觉得原生家庭影响我一切”,你只要这样说,其实就是被人影响了。
因为之前你根本都不知道“原生家庭”这四个字,说明你还是接受了别人输入的一套解释。
也就是说你宁愿相信一个骗子给你的解释,却不愿意相信按照科学准则研究出来的客观主义的研究成果。
Vol.6
看科学研究的成果
这种成果在行为遗传学里面有很多。我给大家推荐《基因蓝图》,这里面写得非常详细。是按照客观主义标准,按照科学准则研究出来的:关于后天和先天谁重要,以及各自的比例是多少。
这个比例一般来说先天,就是基因在人的一生中稳定的都要占60%以上,而且随着人的年龄越大,基因对人的影响也越大。
幼儿时期,家庭对人的影响大概在25%,家庭以外的影响大概在25%。也就是说大概遗传占50%。
人到了12岁之后,基因对人的影响就占到60%,家庭外的影响就占到35%,而家庭内影响就慢慢减少了。
大多数人为什么心理学总是学不懂、学不好,原因就是把主观和客观混淆了。
你该相信科学的地方不相信科学,你该强调主观的地方又不强调主观。
比如说在心理咨询室里面,应该鼓励当事人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感受,但是当事人有时候说的却不是自己的话,“原生家庭”就很明显不是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当事人是接受了别人的解释学,这个时候我们要对当事人进行干预,让他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说从外面听到的任何心理学术语。
很多咨询师做咨询的时候不懂得这一点,就把咨询做错了。
Vol.7
让来访者拥有真正的主体资格
记住:但凡听到来访者说出了一个术语,说出外面流行的网文里面的某一句话或词,我们就要阻断他、干预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大白话。
只有当来访者开始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的时候,来访者才具备了主体资格。
这个时候来访者才能一步一步地去解释自己的生活、解释自己的世界;才能一步步真正地变好,才能得到真正的治愈。
另外一方面,在心理科学层面上,我们又得去学习主体资格,要教给别人科学准则的知识。
比如说生物化学、生理心理学、社会生物学、遗传学,要学这些学科的知识。
正是因为心理学是两种东西同时存在,又分主观又分客观,所以说心理学既发教育学学位,还发文学学位。
在中国的心理学里,除了有教育学学位或哲学学位,还有一种按照客观主义、按照科学准则所研究的科学知识,这种在大学心理学专业里面是主要存在。
这种心理学颁发理学学士学位。
Vol.8
判断心理咨询师靠不靠谱的两大法宝
所以心理学为什么难学?
大家一方面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又不善于去找真正的属于客观科学标准的心理知识去学习。
这些知识主要是在大学的心理学教材里面,很多人不愿意去学,他们更愿意去学某一个大师自己的解释学。
但这样去学心理学,是永远学不会的。
另外一方面,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又开始用权威主义、主观的东西,自己来给来访者做解释,而不允许来访者拥有主体资格去解释自己的世界,导致咨询做的一塌糊涂,来访者又不能真正被治愈。
这一切就是中国当下心理咨询界最现实的状况。
是中国心理咨询总是无法发展到一个好的阶段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很多来访者总是找不到靠谱咨询师的主要原因。
所以记住,如果想分辨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是靠谱的,从两点就能分辨出来。
第一个,这个心理咨询师所学的知识,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知识,是不是符合客观标准的、主体资格解释出来的科学知识。
第二个,这个心理咨询师在跟你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是不是鼓励你用自己的话在解释自己的生活、解释自己的世界,也就是吐自己的唾沫。
用这两点就可以分辨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