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比不爱读书更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不贪玩(北大家长经验分享)
小时候的烦恼,长大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长大了,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初高中学习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当中最关键的六年,因为它涉及到了中考与高考,左养中学教育赖颂强再讲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心里调节的直播课里,系统的讲解到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我真实地看到有此烦恼的人,是北大嘉森学长。他当年是衡水中学文科状元考入北大的。
北大嘉森学长在一个视频中很幽默地讲了自己被清华、北大“抢”的过程,他说,高考成绩出来前,他爸爸先接到了北大招生组的电话,他们很“狡猾”地说,嘉森的成绩可能达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但是还不能确定,如果想要确定的话,最好是嘉森同学给我们签一个合同,我们提前录取他。
嘉森爸爸一听,还有这么好的好事,提前录取,北大真善良。他给爸爸说,不要着急,听听清华怎么说……
看起来也只有真正的学霸才会遇到这个问题,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普通孩子如何成为学霸呢?就是借鉴学霸的成功经验。
北大嘉森学长应邀去全国各地很多中学做公益演讲无数场,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向同学们传授各科学习经验,现场和同学们互动,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写入了他的著作《心的力量》和《49天成为小学霸》中。
北大嘉森学长说,7~14岁是塑造孩子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督促孩子学习,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塞给他,但是会发现他也没有那么容易理解,因为这个学习是被动的,只要让孩子主动起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得去学,只要他学习将来能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将来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
当孩子知道只有通过主动思考问题,我才能够理解某个知识点时,家长就省心了,老师也省心了,因为孩子他是自己主动学习的,这样他的成绩才会往上走,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塑造孩子的三观体系,把学习本身这件事、学习的态度一定要摆在一个核心的位置。
《49天成为小学霸》,就是把主动学习,学习的态度等品格放在了塑造孩子的三观体系的核心去做,这样孩子就能够抓住他的立身之本。
孩子自己知道他作为一个学生,他的天职是学习,他会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我们家长跟孩子讲这样的话,不由得就想多说几句,孩子听了会觉得是唠叨,是说教,他会抵触。
孩子小时候还听父母说,孩子大了,父母一说孩子就烦,也许父母越说孩子越不愿学习。
孩子的心理:我已经很烦了,很枯燥,很无聊了,你还在那里说。这样的说教亲子关系很容易受到破坏。
所以,建议父母让孩子看看《49天成为小学霸》,这本书就是在解决学习让我厌倦,怎么办?那我为什么非得学习啊?我觉得不够聪明怎么办?我缺乏自信怎么办等等。
孩子想问的,父母想说的各种学习问题,北大嘉森学长作为一个学习的成功者,从“我”的角度,而且是蹲下来啊,以一个平等的视角给孩子了一个答案,这样就规避唠叨和说教。
让孩子能够跟家长站在同一个角度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他明白,原来是这个意思啊,家长平时所说的,老师平时所说的,原来是这个意思,让他主动能够去学习,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孩子知道主动学习后,但是,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验算有必要吗?作文怎么才能不写成流水账啊?每一本书都要认真读吗?我需要学“奥数”吗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嘉森学长给孩子们一一回答。
还涉及到除学习之外孩子关心的问题,比如,我需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吗?我被欺负了怎么办?对异性产生好感正常吗等等。
我家孩子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了10多个问题,孩子喜欢打游戏,还提前对照目录看了第29天的,“喜欢打游戏,为什么不可以打?”看完若有所悟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看书的目的是改变自己,父母引导孩子慢慢读,多多揣摩,找到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书中思想让孩子通过文字本身去体会。
父母读完本书,亲子教育的困惑得到启发,但是我的看法是,父母不要想着自己读完给孩子转述,要让孩子直接去读,家长能提供的帮助就是引导孩子读,陪着孩子读,不认识的字或意思给孩子说说。低龄孩子可亲子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