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危机(何为中年危机)
从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到有些人感叹自己的发际线岌岌可危,“中年危机”的话题,经常能引起人们的一番讨论。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虽然它总是精准的戳中一些人的痛点,但这个命题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迷惘与焦虑,真的有必要吗?
一
一部《我是余欢水》,曾戳中了许多中年人的心。
在剧中,余欢水看上去很惨,经常被妻子骂、被领导训,工作业绩差,还被徒弟嘲讽。他活得相当窝囊,朋友欠他钱,竟然也敢理直气壮。
从余欢水到日前登上热搜的“中年危机可怕在哪儿”,这个话题似乎总能看到新的吐槽:
有网友总结了中年危机的几种可能,首当其冲便是面临存款和收入危机,可能由生活和家庭结构导致;其次是时间危机,子女教育以及陪伴老人等都需要消耗大把的精力。
再有,年龄增长,身体渐渐跟不上社会的快节奏,变得容易出问题;父母也在渐渐老去,另外就是家庭成员老人的健康状况。
于是,中年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潇洒地面对生活,不敢轻易辞职,有时候可能完全丢掉以前“烧钱”的种种爱好,以此成全家庭整体生活质量。
所以有人说,最可怕的是年轻时有大把光阴挥霍,人到中年,才发现压力挺大,无法逃避。
二
前段时间,网上有人发起一项投票:当中年危机发生的时候,你们觉得最可怕的地方在哪?有不少人选择了“来自工作、经济的压力”。
“现金不够充裕,需要不停工作”便是老董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我每个月的收入刚够家庭花销,为了方便小孩上学买了套房子,还欠银行几十万,现金存款只有三万六。”
他想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但太差的看不上,合眼缘的又大多有年龄限制,30岁以前跳过几次槽,如今却不敢那么随心所欲,“年轻人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因为高血压进过一次医院后,老董也开始格外注意身体健康,“好像突然发现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抗造’,不敢生病,否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该怎么维持?”
“再比如心理上的压力,朋友圈微信群总有晒车晒房晒收入,总感觉自己是过得最失败的那一个。”他总结,“对我们这类人来说,可能就是:人到中年,各有各的难。”
三
听起来,“中年危机”似乎总是弥漫着焦虑的情绪。然而,这个命题真的准确吗?
一般来说,中年危机是指人到中年时心理上产生的危机感。心理学专家宋广文提出过一个看法:实际上,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发展任务,也可以说,在不同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不同,“中年”不过是其中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趋向于认为,人生可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顺利通过是导致健康和下一阶段顺利的基础,如青春期(12~18岁)要解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期(40~65岁)主要要解决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也就是说,顺利度过自我同一性时期后,成年人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这个观点被普遍接受。宋广文觉得,中年人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但“危机”这个词未免太严重,夸大了该阶段的生命难度。客观而言,中年人社会阶层基本固化,生活会趋于稳定。
“中年危机或许是个伪命题,这个概念的流行,很可能在于我们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都贴上了它的标签,其实没什么必要。”
四
生活中有些问题或许难以避免,但我们自己态度也很重要。
余欢水曾经确实挺惨,但抛开外部的压力,满嘴跑火车、遇事习惯逃避、缺乏责任心……他自身的缺点有一大堆,生活里的不如意,跟这些不无关系。
生活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职场技能甚至人生阅历,必须不断随之更新。否则,你走得越慢,就可能落后越远。
没有困难和压力的人生几乎不存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成功的应对者,是以负责的态度针对问题寻找解答,以有利的计划来解决问题。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生活,可避免辛苦而持续获益。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甘苦和不一般的自律。
人生最终的目的是成长,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