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的表现(吼孩子后果)

孩子被吼后的表现(吼孩子后果)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的《小王子》中有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本绘本故事——《大嗓门妈妈的故事》。

 

故事中,小企鹅被妈妈吼得“四分五裂”,小企鹅被吓得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小企鹅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内心里充满恐惧的孩子确实容易神游!以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小企鹅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内心充满恐惧的人也容易贪食、过量进食,肚子像大海一样填不饱。)

小企鹅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内心里的恐惧、害怕还会让我们紧紧抓住某人或某物,形成病态互依关系。)

小企鹅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嘴巴在高山上,是否意味着孩子想喊又喊不出来,想表达又无法尽意表达?)

小企鹅的尾巴呢?落在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小企鹅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想叫,但没有嘴。想找,但没有眼睛。想飞,但没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小企鹅累了。

这时一个大影子罩住了小企鹅。原来是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开着大船来找小企鹅了。她已经把那些丢掉的部分,给找了回来,并把他们重新缝好连上。

企鹅妈妈最后温柔地对小企鹅说:“妈妈再也不吼你了!”

最后,企鹅妈妈虽然夸张的修复了小企鹅的身体,但是,小企鹅的身体却留下了残破的痕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托德老师认为:小企鹅身体裂开的六个部分,分别象征着孩子的六种心理特征——注意力,躯体感觉、安全感、语言、自我评价和情绪。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会磨蹭、会顶嘴、会贪玩……很多家长会不耐烦的,歇斯底里的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

殊不知,自己的每一声吼叫,都会烙印在孩子心里,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变笨

4岁的阳阳被妈妈带着去邻居家玩,邻居家的聪聪有很多积木玩具,聪聪总是玩的得心应手,拼的也是花样百出。

阳阳和聪聪同年,出生的月份还比聪聪大一些,可是阳阳却笨手笨脚,鼓捣半天也比不上聪聪。阳阳妈觉得很尴尬,对着阳阳大吼起来,“在家怎么教你的,这么笨。”说着把阳阳手里的玩具抢了过来7~10岁的儿童,让他们写下吼叫的内容,只有13.3%的孩子能写对。

托德说:

“企鹅的脑袋代表着注意力。
父母发脾气时,孩子会变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他们根本记不住你说的内容,只会记住你凶过他。”

家长对孩子吼叫,不是教育,而是暴力干扰,因为孩子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感知语言信息,因此会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思考,就会越笨。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的身体感觉到“痛”

有的孩子这样描述被吼后的不舒服:

“只要妈妈吼我,我就会有紧张,心里极度压抑,然后想撕碎手里的东西,破坏它们。有时甚至不想活了。”

所以,吼叫是一种很严重的语言暴力行为,表面看来,没有给孩子造成任何身体伤害。实质上,对孩子心理与精神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实验表明:情绪受伤和身体疼痛感,在大脑的区域反应图示非常相像。

所以人的情绪受伤时,身体也会呈现一系列痛苦反应?比如,心情不好时,精神受创时,会感到胸口闷、头疼难以入睡、食不下咽、腹胀、腹痛……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幼儿园的明明曾对老师,这样描述妈妈发脾气的样子:

“妈妈一发脾气特别丑,比故事里的巫婆还恐怖,脖子长长的,眼睛大大的,有些红,瞪着我,嘴巴张的很大,要把我吃掉。”

因此,暴怒中对着孩子吼叫的妈妈,就像一个巫婆,怪物,你永远无法想象,孩子被吼时内心多么害怕。

而被吼大的孩子,小时候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也会复刻家长的坏脾气,每次遇到事情,不懂得如何对待,只会大吼大叫。因此,孩子的坏脾气多复刻于家长。有的孩子小时候被吼得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就会用坏脾气武装自己,伤人又伤己。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不爱说话

欣欣平时很活波,可是,家长一吼她,她就一句话也不说了,甚至躲在厕所里,怎么叫也不出来。其实,孩子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攒了一肚子话说不出来。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吼的成年人,其大脑中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更少。

大脑中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越少的人,语言理解能力越差,表达能力越差。

心里苦却不会表达的孩子,被吼后连辩解能力也消失了,就如同小企鹅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有苦说不出。

家长越吼,孩子越不会说话,心里积攒的负面情绪越多。久而久之,那些没说出来的话就会像一堆垃圾,堆在孩子的心里,越堆越多,直到孩子无法负荷。表面无害,不快的情绪不停蓄积,无处发泄,就会万分凶险。

华尔街日报一项调查表明:吼叫式教育里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和抑郁倾向。

因此,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冰冷的外表下,藏着怎样危险的自我。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自卑

有的人说:

“从小被吼到大的我,逐渐发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希望讨好别人,让别人喜欢自己,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一点也不自信。”

企鹅的尾巴象征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可被吼后,掉在嘈杂的大街上,好多人对着尾巴指指点点,象征着孩子不断地被否定,最终变得懦弱和不自信。

被吼大的孩子,内心既脆弱又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唯恐别人对他出言不逊,只好无底线讨好,哪怕是对自己口不择言的人,心有不甘却只能暗自生闷气。

全球畅销书《原生家庭》一书说:

“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他的正当自我认知,还会对他的生存方式及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被吼的孩子,会将家长盛怒之下的指责逐渐内化。也就是说,孩子会认为你说我是这样,我就会慢慢变成这样。

家长对孩子吼叫,会让孩子变得叛逆

上幼儿园的媛媛,以前是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后来媛媛的妈妈怀了二胎,对媛媛变得特别不耐烦。媛媛想买好吃的,妈妈就说,买什么买。总之,无论媛媛想干嘛,妈妈总能找到吼她的理由。

刚开始,媛媛会哭,后来不说话,每次用行动来表示抗议,她会默默的自己一个人出去,会故意把玩具弄坏,故意不吃饭,故意把家里弄的很乱。

孩子小时候,父母吼两声,他只能用哭和不吭声表达抗议。可等他长大一些,有力量了,就会想法设法逃避大人的吼叫。正如小企鹅在被妈妈吼叫以后,身体碎成片,逃走了,这时就特别容易迷失。

李玫瑾教授曾说:“对孩子大吼大叫,特别不赞同,不然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特别叛逆。”

家长的吼叫,孩子听多了就麻木了,对孩子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反而会为了逃避家长的吼骂,孩子动辄离家出走,向外面的社会索爱。

很多家长,吼完孩子就会后悔。但是,这就像一个恶性的循环,尽管不想吼,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去吼呢?

记录自己发脾气时的样子

家长可以试着记录自己发脾气时的样子,事后回头看一看,听一听自己失控时的恐怖,看一看,想一想,孩子的反应。

改变,始于觉察和体会,记录发脾气时的样子,才能形象感知孩子被吼时的心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为自己的情绪设置“暂停流程”

如果实在压不下自己的情绪,那就在发脾气前,为自己的情绪设置“暂停流程”,让自己缓一缓。

托德老师给出两个步骤:

这件事,孩子真的罪不可恕吗?

对自己说:我可以发脾气,但等我离开10分钟以后,如果我还生气,那就再说吧。

这样的提问、等待,能最大程度地消解情绪,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3. 如果没忍住吼,事后及时向孩子道歉

多伦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

父母控制情绪虽然对孩子有益,但怒火却没发泄出来,长期的压抑,会让父母感觉更糟。而这种不爽的感觉,带到亲子教育中时,对孩子同样无益。

因此,如果家长忍无可忍,没压住脾气,那也不用太自责,否则会给自己更大的情绪压力。

家长不妨待自己平静之后,及时向孩子道歉,就像绘本中的企鹅妈妈一样。可以讲述自己发火的原因,并指导孩子下次如何改正。道歉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是不爱他。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面管教》

父母要冷静理智的,对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高质量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下午6: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