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基因库怎样建立!(拐卖儿童dna比对结论)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高彦明准备了一份关于做好新生儿与父母血型登记以及建立DNA数据库的提案。他建议,依托“全国查找失踪被拐卖儿童数据库”等,建立新生儿及父母血型和DNA数据库,让新生儿出生之初就与父母建立相关的亲子数据关联,及时为丢失孩子寻找到父母,在根源上杜绝拐卖儿童的出现。
拐卖儿童法理难容。这种严重犯罪行为侵犯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与人格尊严,给被拐卖儿童家庭带来巨大伤害,是被拐卖儿童父母的难以承受之痛。长期以来,公安部门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严厉打击力度。尤其是近年来,借助于大数据、高科技手段一大批拐卖儿童积案告破,拐卖儿童发案率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让许多深受失子之苦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需要看到的是,重拳打击之下,拐卖儿童案件仍时有发生。这其中有犯罪分子为了追逐利益不惜冒犯法律铤而走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社会治理、户籍管理等方面还有尚待完善之处,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比如,在户籍管理方面,纸质版的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有限,且存在被造假的可能,再加之部分工作人员把关不严,这就给了被拐卖儿童以虚假身份落户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彦明委员建议建立新生儿及父母血型和DNA数据库,这个建议来得必要,来得及时。在新生儿出生之初建立与父母的DNA数据关联,实现了父母与儿童生物信息的深度捆绑。全国互联互通的新生儿DNA数据库一旦建立,只需在为新生儿注册户口时增加核验环节,就能够堵住身份不明儿童合法落户的漏洞,绝了绝大多数人购买儿童的念想,从源头上杜绝拐卖儿童案件的发生。
此外,新生儿DNA数据库也有助于走丢儿童快速找到父母。有了数据库,公安机关找到走丢儿童后,一经对比信息即可快速帮儿童找到亲生父母,让新生儿成为“丢不掉”的孩子。
事实上,在建立新生儿DNA数据库方面,国内已有不少有益的探索。2018年,广东就开始推广《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在新生儿出生时采集血型、DNA等,将每名新生儿独一无二的遗传信息转换为基因身份编码,绑定标注在出生医学证明上。并在广东省内建立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库,共享资源至公户户口、人社厅、民政部门等单位。
2019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国儿童DNA数据库”落户青岛,在浙江、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省市设立执行机构,开展适龄儿童DNA信息采集、检测、存储服务。
国内多数医院已经在做新生儿的信息采集工作,在孩子出生后就会采集孩子指纹、血型等生物信息,只是目前这些信息还只停留在医院和家长之间,未与公安机关实现互联互通。
可以说,这些探索为全国互联互通的新生儿DNA数据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乐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委员的这份提案,加强部门沟通,总结已有经验,稳妥高效地推进这项工作,让“天下无拐”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