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被家长投诉(老师教孩子性知识被家长投诉)
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有详细的讲解,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何系统的去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是每一个家长必学的课题,家长你认可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人必备的电子设备。
同时因为手机本身的便利性,不少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学生们通过手机配合,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
然而,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隐患。
发现孩子私下浏览不良网站?别急着打骂,家长该做性教育了
兜妈有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最近正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着急得焦头烂额。
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她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找兜妈询问该怎么办。
而这位朋友之所以这么烦恼,是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女儿最近在偷偷用手机浏览不良网站。
这位朋友说,女儿的老师经常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也经常要求学生们去观看指定的网课。
为了方便女儿学习,也是为了方便大人们能正常使用手机,她和丈夫商量了一下,给女儿配了一部专门使用的手机。
既然要写作业和上网课,那么他们作为家长就不能给孩子配备只有通话和定位功能的儿童手机,只能配备功能更为全面的智能手机。
这位朋友说,给女儿买了新手机后,她原本最担心女儿可能会利用网络搜索作业答案,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居然偷偷用手机浏览起了不良网站。
朋友说,她以为只有男孩才会对这类信息感兴趣,没想到乖巧听话的女儿居然也会这么做。
她现在非常矛盾,一方面生气女儿用学习的手机上网看这个,另一方面也困惑于到底要如何处理才更合适。
当发现孩子偷看不良网站时,家长可做这4点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发展,孩子的身体也逐渐走向性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对与性相关的知识感到好奇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在青春期偷偷用手机浏览不良网站时,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1. 不要擅自对孩子下结论
当兜妈接到朋友的求助时,先给朋友点了个大大的赞。
原因无他,有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小秘密”后,都会无法控制情绪也很难保持理智,往往直接拿着“证据”就去找孩子兴师问罪。
我们都知道,现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边界感很强,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希望自己的隐私能够得到家长的尊重。
而这个时候,父母直接拿着孩子们的“小秘密”去指责和批评孩子们,等于直接把自己放到了孩子们的对立面。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听进去父母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被激起逆反心理。
不仅如此,有些父母在看到这些东西时,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孩子“不检点”“不知羞耻”,否则怎么会看“这种东西”。
特别是很多女孩的家长,都会觉得自己女儿看这种东西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和“不知廉耻”。
首先,家长会产生这种想法,和社会多年来保守的风气和“性耻感”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社会主流观念影响下,大家普遍羞于将“性”宣之于口。然而,性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性教育告诉孩子们生命来源于何方,又将归属于何处,理应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孩子私下浏览不良网站时,先不要急于粗暴地给孩子下一个“不检点”的结论。
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观察一下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和态度,思考之后该如何与孩子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性教育。
2. 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家长在冷静下来后,就需要找机会和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和交流。
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我们要先为自己不小心看到孩子的隐私向孩子道歉,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
道歉过后,我们可以试着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浏览不良网站,是不小心误点还是有意搜索?是一时好奇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是近期才开始看还是已经浏览了一段时间?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
为了能够得到孩子的坦诚相待,家长在询问的过程中,也可以分享自己年少时有过的类似经历,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3. 通过网课、书本等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科普
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和性别教育。
孩子了解“性”相关的知识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通过错误的渠道了解到错误的知识,并因为好奇想要亲自实践验证一番。
很多家长不好意思开口和孩子谈性,或是担心自己教给孩子的知识不够准确。而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有关性教育的书本、绘本和网课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
4. 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在性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孩子、老人和女性,因为在力量和体型上都存在天然的劣势,所以被不法分子侵害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常看到有未成年人、甚至是年龄不超过10岁的儿童,在各种侵害案件中被害,严重的甚至失去了性命。
而且未成年人面对的潜在危险非常多,这种危险可能来自于陌生人、来自于身边熟悉和信赖的成年人,甚至来自于看上去和自己没什么区别的同龄人。
而且,这种危险还可能被非常隐蔽的手段伪装,变得不易察觉。它可能是一个可爱的玩具,可能是一块精致的糕点,可能是坏人循循善诱的一句:
“小朋友,要不要跟我一起玩个游戏?”
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这种侵害,家长需要在性教育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如何提高警惕心和防范心,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