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却依然教不好孩子美篇

道理都懂却依然教不好孩子美篇(不输在家庭教育《孩子需要的不是改变》)

好不容易到周末,可以放轻松休息一下,我决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玩,在楼下等车的时候,遇到了楼上的皓皓妈,正好也要带着孩子出门。我跟她打了个招呼问他们去哪玩,要不要一起,皓皓妈皱皱眉头说:”玩什么玩啊?我们是去上课的,天天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学东西的时候专注力一点也不好,给他报了几个班,把六日时间填满他就没有办法玩了,给老师好好管管,看看能不能提高专注力吧。”看着一旁的皓皓嘟着个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对比我闺女开开心心准备去公园疯玩的模样,突然觉得很心疼皓皓。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涉及到亲子沟通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三大课程,分别是NLP亲子沟通,高效能亲子沟通,GROW沟通等,家长你学会运用哪些?

很多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以为只要把他们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孩子就没办法玩游戏看电视,就能专注于学习。

这样真的有效吗?事实上,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放松,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课堂效率也不会高到哪儿去。

 

其实,很多家长会困惑的问题,譬如孩子不听话,不喜欢学习,缺乏自信……包括专注力不好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缺乏内在的行为动力。

就算家长时刻紧盯,也只会让孩子在被监督的时候认真学习,一旦家长有事,孩子也会随之放松,这种督促便毫无意义。

有的家长会说,要激励孩子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而不是我们去强迫他们,这些道理我都懂,可还是做不到呀。

那是因为家长们缺少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具体怎么做,才能使孩子积极地与家长合作,让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

把干扰学习的情绪变成助力工具

作为大人,当我们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再去工作的时候都会心不在焉,情绪不高,无法高效率完成,更不要说是个孩子了。因此,干扰学习的情绪,就变成了父母首要考虑的因素。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看似不重要因素所干扰。

  • 譬如,前一天的测验没有考好,被老师批评了;
  • 刚才下课做操时,被同学插队了;
  • 同桌不小心把自己新买的铅笔弄坏了……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生理特点决定着他们这个时候还没有具备处理好情绪和冲突的能力。

糟糕的是,当他们信任的大人屡次忽视这些情绪,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解决,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更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能很多父母都会抢答了——要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试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批评或给出忠告开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样才是合理的处理方式。

当孩子学习时,可能会抱怨:”学英语也太无聊了吧!”大部分家长会生气,可能会指责孩子问他:你说说什么不无聊?不学习你就什么也得不到,没有工作也没有钱,买不起玩具,吃不了好吃的……也许还会把这个话题上升一个层次。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首先会感觉到你不理解他,之后无论你怎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都会听不进去。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说”学英语也太无聊了吧”时,把我们的回应换成”你不喜欢英语这个学科,对吗?”

孩子就会感觉到被认同,同时打开话匣子继续聊:”嗯,我更喜欢学习数学,做咱们上次那个九宫格就很好玩。”

“哦,原来你比较喜欢跟数学有关的题目啊?那等你完成英语作业,我们一起去做新的九宫格作业怎么样?””好啊,写完英语作业后,我要再做很多九宫格的题,做多多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理解并被接纳,孩子感觉到鼓励,会继续努力做好手中的事情,再更好的去迎接下一个任务。

面对枯燥的学习,孩子不可能永远积极向上。不管是面对不喜欢的学科,还是孩子想要懈怠的时候,都不要急着给他们贴上懒惰的标签,有时候,试试为他们营造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譬如孩子说他不喜欢写作文,再也不想写时,家长会特别着急,马上给他灌输一堆大道理。这个时候家长大可去理解他们的心情,尝试主动帮他们幻想:”要是世界上没有写作文这件事就好了,对吧?”

孩子会感觉非常惊喜,他们内心很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但当家长也这么说的时候,他们会在这短暂的交流中,感觉到一种舒适,就像从逃避中得到发泄一样。

他会觉得家长特别理解他的烦恼,如果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也愿意找家长倾诉。

这就好比在雷雨天气里,一些几百米高的建筑由于避雷针的保护,能够安然无恙,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避雷针效应。

当孩子认为想法不正确,因怕父母责备而不跟父母说时,这些积压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就会像云层一样越积越厚,慢慢地就会带上电。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一心里过程,当孩子越来越沉默,或者对父母”咆哮发泄”的时候,父母便像被雷击中似的。这完全是由父母自己造成的,孩子情绪的”高压线”被触击是可以避免的,当父母扮演好了孩子情绪的”避雷针”角色,就能够让孩子扼杀掉雷电的导火索。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坏情绪不是毫无选择照单全收的,家长需要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出界限,孩子有权表达不满和愤怒,但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

描述、表达、提示——指引孩子的三部曲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朝着同一个终点或目标共同努力,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会愈加顺利。

可现实是,孩子的目标或期望往往和大人们不一样。虽然他们也想取得优异成绩,考上好理想的学校,可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时,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目标分散注意力,表现得极不配合。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命令越多,孩子们的反抗也越多,我们越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反而越愿意去做什么。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父母多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提醒或批评时,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警告,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警告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反抗心理自然高亢起来。

因此,家长给孩子的各种反馈不能超过限度,如果不可避免,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为了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处理反抗这种无意义的事上,家长可以试试描述、表达、提示,但不要指责,更不能给孩子贴上任何负面的标签。

1、 简单地描述问题,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孩子也会更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譬如孩子因为马虎忘记了带某个东西去上学,家长可以直接说”这儿有个东西,好像是某个小朋友忘记带走了呢”而不要用讽刺的语气说”你怎么不把自己忘家里呢?”前一种表达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马上去配合改正,而后一种表达只会让孩子觉得”我记性很差,所以又惹父母生气了”,甚至会因为犯错产生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恐慌。

因此,家长描述问题时,需要就事论事,点到即可。

2、 描述问题并不足以认识到严重性时,及时表达感受。

有一次,孩子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在课堂上很不听话,表现得非常不配合。我很生气,想着回去告诉孩子不懂得尊重人的劳动果实,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但是这样表达实际上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指责孩子,孩子会本能地感觉受到伤害,并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一点效果也没有。

于是,我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我告诉她,听老师说有人在课堂上纪律不太好,我不希望听到这个人是她,因为这会让我感到非常难过。

整个交流中,我完全没有指责孩子,只是描述了实际的情况,并且表达了自己难过和失望的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到自责并进行反省,因为她非常清楚这个结果是自己造成的,也会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3、实际上,光是描述事实和表达感受后,孩子也不一定会积极配合,他们可能会因为玩兴正浓而忘记自己需要遵守的纪律,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提示。

提示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用简单词语或手势进行提示。

这个技巧非常适合于反复提醒多次的情况,特别是丢三落四的孩子。比如当孩子第N次忘带重要的东西时,家长往往会失去耐心,开始大声抱怨:”跟你说了多少次要带练习册,可你从来就记不住!”其实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简单地说三个字”练习册。”

孩子就能迅速从你的话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粗心,他们不喜欢听严厉的训斥或冗长的教导,一个简单的词或手势就能帮助他们执行操作,并且思考下次应该怎么做。

另一种是陈述性提示。当孩子犯错时,平静地陈述道理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譬如说孩子喜欢在屋里乱跑乱跳,你可以提醒他”屋子不是用来跑跳的,跑跳要在户外进行”,而不要说”你在干什么?谁让你在屋子里乱跑乱跳的?”

对于把东西随意扔在地上的孩子,你可以说”东西如果掉在地上,很可能会摔坏。”,而不能说”你怎么又把东西摔地上了?有的东西会脆弱又贵你知道吗?!”

侮辱性的提示只是在宣泄愤怒,并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相反,孩子会被这样的语言激怒,从而变得极不合作,但当我们用陈述性的提示代替侮辱时,孩子会更愿意做出改变。

心甘情愿配合家长的催化剂

曾在网上看到一种好方法,是一个妈妈用便条传递信息的方式来跟孩子交流。

同样是说教,换成字条的方式,孩子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这种感觉会吸引他们重视便条上的内容,并且乐于去实施。

孩子一旦养成阅读便条的好习惯,也会模仿大人自己制作学习用品备忘录、计划清单等繁琐而又重要的小任务,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高效也更有条理,何乐而不为呢。

而最能让孩子们接受并且喜爱的方式就是游戏,因为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我,感受到快乐,心甘情愿去承担责任。

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一片狼藉,满地都是玩具、书和吃的东西,就连床上、沙发上也无一幸免,当时真是气的脑袋疼。

直接叫孩子来收拾她肯定不会同意,于是我想到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配合我,我假装自己是一位拯救世界的骑士,把孩子当成公主,我对她说:”快看!屋里这么乱,一定是被恶龙袭击过的,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家园就要被毁灭了,你是公主,快来帮我一起收整好家园,跟恶龙战斗吧!”

孩子先是一愣,然后很开心的跑过来跟我一起开始拯救家园,我们还时不时的假装自己有魔法,对着乱成一团的屋子说:”所有脏东西,全部消失,巴啦啦小魔仙变!”最后,孩子玩的不亦乐乎,房间收整好了,还意犹未尽。

其实,游戏的技巧也可以运用到学习上,当他们表示不愿意写作业时,你可以试着扮演一个委屈的作业本:”小主人不喜欢我啦!我好难过……呜呜呜……”也可以假装自己是警察:”我们正在抓捕一位没有完成作业的罪犯,他的罪名是对家庭作业使用冷暴力,无视它们的感受。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罪犯,请提供他的信息给我,我的电话是……”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语言,会感觉非常新奇有趣,在欢乐的气氛中愉快地完成他们的任务。

介绍这些技巧,是为了让大家领会意图,家长在施展这些方法的时候完全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要怎么灵活运用,就需要家长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和年龄去斟酌了。

对因焦虑而迷茫的父母来说,孩子成长过程中进行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能让我们更轻松地了解到如何激励孩子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同时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根本。

父母的管教方式,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聪明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我共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5日 下午5:32
下一篇 2023年1月15日 下午6: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