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防拐骗的注意事项(防拐骗安全提醒家长)
●13号 雨雨 女 7岁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包括孩子的行为安全,网络使用安全意识,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等等,这些都是要每一个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安全意识。
“陌生人”换了好几个,小丫就是不“上当”
“小朋友,你是在等爸爸吗?”一场突降的暴雨,让本次活动从室外转向室内。刚刚离开爸爸一会的雨雨,看似非常放松,还走到娃娃机前玩了一会,当看见有“陌生人”问话,雨雨则立即回到与爸爸分开的地方,任凭“陌生人”怎么问话,人家就是不开口。
第一轮“拐骗”,两名记者失败了,随后,第二轮“拐骗”紧急登场,并说出了雨雨爸爸的相貌以及当天的服装。雨雨此时虽然有所相信,但还是要求“陌生人”给爸爸通电话确认,并告诉“陌生人”要自己去,不让“陌生人”陪同。
前后十多分钟,雨雨坚守在与爸爸分开的地方。此时,多位“陌生人”与小女孩的不正常对话,引起了旁边游乐场的负责人的警惕,并将雨雨保护起来,这位保护雨雨的女性,也是当天活动期间唯一站出来干预的市民,在这里,我们也要为她的行为点赞。
在参与测试之前,雨雨的妈妈有六成的把握认为雨雨不会被“拐走”。雨雨的妈妈告诉记者,在她2岁的时候,有一次超市里短暂走失的经历。“从那以后,我们带她出门就格外注意,不让雨雨离开我们身边。”雨雨今年刚上一年级,每天都会被告知放学后乖乖在校门口等,不能跟除了爸爸妈妈、姥姥和舅舅之外的任何人走,雨雨也非常听话地做到了。
从雨雨幼儿园时期开始,雨雨妈妈就给她看各种防拐骗的小视频和教育片,教育雨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雨雨都记在了心里。雨雨能准确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和家庭成员信息。“雨雨胆小,测试结束后,她告诉爸爸以后不要再把她一个人放在外面了。”
雨雨的妈妈认为这次“实战”很好,相信雨雨会有深刻记忆。同时也借此机会教会孩子如何避免被拐和寻求救助的方式,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15号 国国 男 5岁
5岁的国国坐在儿童车里,怎么“骗”都不走
在哥哥小彬被骗走之后,弟弟国国登场了,成功拐骗走了哥哥,让沂蒙晚报记者扮演的“陌生人”很有信心能骗走弟弟国国,然而现实打脸了,任由多个“陌生人”陆续登场,国国全部不为所动。
考虑哥哥小彬信任女“陌生人”,所以在弟弟国国上场后,两个沂蒙晚报记者扮演的女“陌生人”便来到了国国跟前,“小朋友,你叫国国吧?爸爸跟哥哥在那边等你,让我们过来接你呢,走吧!”面对女“陌生人”的劝说,国国坐在车里就是不动,劝说了快5分钟了,依然没有成效。
男“陌生人”随后赶紧登场,假装很匆忙的样子,“你叫国国是吧?你哥哥在那边摔倒了,爸爸在那边照顾哥哥不方便,让我过来接你过去,咱赶紧过去看看什么情况吧?”国国依然不动。男“陌生人”想顺手抱一下他,结果国国两手握着儿童车哇哇大叫,男“陌生人”随后反复试了几次,只要距离近了,国国就哇哇大叫。
面对三个陌生人轮番上阵,国国就是不离开儿童车,直到最终爸爸赶到现场,这让沂蒙晚报记者困惑不已,屡试不爽的骗局,怎么到了国国身上就是不灵了呢?难道是因为孩子对这个儿童车着迷?喜欢坐在里面玩耍,哪里都不去?
哥哥和弟弟的反差有点大,孩子的父亲表示,这个结果基本在他预料当中,“老大现在上小学,比较调皮一些,面对拐骗可能会大意。弟弟在家里和在学校经常接受防拐骗的培训,孩子的妈妈、爷爷和老师,都没少教育提醒,所以警惕性比较大。”这位父亲介绍。
另外,这位父亲希望报社多举办类似的防拐骗活动,“虽然我们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实际效果如何,有时候真的需要这种实践来锻炼,而且一次实践比多次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哥哥这次肯定就记住教训了,这种活动太有意义了。”
防拐骗,10大安全注意事项家长要和孩子说好
在当晚的防拐骗实验中,沂蒙晚报记者通过跟孩子的交谈和与家长的交流,总结出了几点儿童防拐骗注意事项,提醒家长们千万留神。
1、让孩子熟记有关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
孩子会说话时,教会孩子背诵家庭地址、电话号码、所住城市和小区名、父母亲工作单位及姓名。如果有陌生人以种种理由要把孩子接走,教会孩子先给父母打电话求证。另外,让孩子熟记、拨打110报警求救电话,增强防范意识。
2、不向陌生人透露孩子的信息
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或者认识不久的朋友照看。除了家里比较亲近的人以外,绝不能向其他人透露孩子的真实年龄、出生日期和生活习惯。不要在衣服和背包上贴孩子的名字,不法分子会用这些信息获得孩子的信任。
3、经常提醒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它小食品。多给孩子灌输几次这样的理念后,家长们就觉得孩子一定不会被陌生人骗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这次街头实验证明,只要陌生人变换说辞,孩子还是心甘情愿地和陌生人走了。所以我们要和孩子“约法三章”,跟陌生人说话、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还有和陌生人走之前都要征求家长的同意。
4、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当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时,要叮嘱他,假如有人敲门,一定要先通过猫眼看看来人的样貌,只要是陌生人,不管他说得天花乱坠,都坚决不能开门。不过鉴于现在也发生过不少熟人作案的案例,还是小心为上,除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这样的至亲之外,任何人都不要放他们进门。
5、防止暴力抢夺孩子
还有一种抢夺孩子的方法,就是飞车党惯用的手段,慢慢靠近家长和孩子,突然将孩子抱起放到面包车里或者摩托车上面,迅速开车跑掉,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推推车时一定要给孩子绑上安全带,抱孩子的最好用背带,不要怕麻烦。
6、经常对孩子开展安全教育
给孩子讲一些被拐骗的案例,给孩子多买一些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图书,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模拟式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孩子对危险防范体会更加深刻。还可给孩子看一些被儿童拐卖的案例视频,让孩子提高警惕性。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多进行情景演练,加深记忆。教会孩子辨认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万一遇险,找机会向他们求救。
7、跟孩子约定一个特殊密码
为了防止孩子上当受骗,可以与孩子约定好一个口令式密码,如果有陌生人跟孩子说,是爸爸妈妈让他来帮着接孩子的话,孩子不要轻易相信,而是要对方说出这个特殊约定的密码,只有答对了,才能相信他,这种核对密码的方式也能有效防止孩子受骗。
8、时刻注意保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在这次街头拐骗实验中,沂蒙晚报记者设置的场景就是家长与孩子短暂分离,让孩子独处。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行为,极易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因此,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哪怕只是去小区超市买包盐、取个快递等等。
9、给孩子佩戴定位手表
为孩子准备一只安装有定位软件的手表,这样在孩子第一时间不见的时候求救警方可以得到最快速的定位。
10、接送孩子要及时沟通信息
孩子在幼儿园或其他场所托管的时候,家长应与老师或看护人约定接孩子回家的人,并把接送人手机告诉老师或看护人,不能及时将孩子接回时,要主动致电老师或看护人,请其妥善看管孩子。
■记者手记:
儿童防拐骗 我们的路还很长
11个孩子,只有2人没有“上当”,甚至有的孩子被“陌生人”带走时尚不知发生了什么……这一次的防诱拐实验结果令人咂舌和愕然:现在的孩子是不是过于单纯了?由此,大家几乎不费力地得出一个结论——防拐防骗的教育亟待加强。
实验结束后,很多家长说,其实平日里他们经常会和孩子强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甚至在这次实验中,不少家长和孩子分开前也曾反复强调“就在这里等着爸爸妈妈,不要和陌生人走”。孩子也答应得好好的,可是现实实验中还是轻而易举就被“拐走”了。这样的结果,让不少家长很无语。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儿童之于纯粹语言这类抽象化的概念所指,天然就是缺乏辨识度的。“不要跟陌生人走”,在大人们看来是无比简单的指令,可是在具体场景下,一旦有人喊出孩子的名字,或是能够准确说出家长姓谁名谁、相貌穿着,孩子们就很难界定“他(她)是不是陌生人”,也很难判断“这算不算跟着陌生人走”。
相较于口头的说教,“防拐防骗教育”更有效的办法,当然还是不断地模拟、重复地演练。在演练当中,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实打实地将自己想象成一名“狼外婆”,用尽一切办法将孩子“拐走”,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尽量多地掌握骗子们的伎俩。
另外,教育孩子不轻信他人,不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食物等等,这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教育孩子警惕坏人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父母与老师的监护责任与看管义务,这十分有必要。事实上,对于低龄的孩子,即便我们灌输了拒绝陌生人的意识,也不应让他们随意脱离大人的视线。毕竟,大人的保护圈之外并不是只有诱拐,还有很多其他的意外伤害,比如触电、车祸、坠亡等等。
总而言之,儿童“防拐防骗”安全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不厌其烦地教育、不遗余力地呵护再加上尽可能逼真地重复演练……永远不要高估孩子的智商,永远不要耗尽自己的耐心。防拐骗之路漫漫,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